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07 來源:互聯網
南宋后期,今上海地區引入棉花。元代,黃道婆改革紡織工具和紡織技術,棉紡織業以松江府烏泥涇為中心,迅速向四周擴散,成為地區新興的支柱產業。明代,松江府成為全國棉紡織業中心,“所出布匹,日以萬計”,“綾、布兩物,衣被天下”。
棉紡織業的勃興使松江府境內的城鎮日益繁榮。松江府城的變化*為顯著,城市沿市河不斷向東西兩側拓展,至明末,松江大街已綿延十余里,成為“生齒浩繁,居民稠密”的“東南一大都會”。棉紡織業的興盛為集鎮發展添注了活力,如朱涇成了“萬家燈火似都城……估客往來多滿載,至今人號小臨清”的繁華市鎮。朱家角鎮則“商賈湊集,貿易花布,京省標客往來不絕,今為巨鎮。”同時,城鎮數量迅速增加,以上海縣為例,在元代尚只有烏泥涇、七寶、吳會三個集鎮,迨至明清,龍華、三林等四十多個集鎮先后崛起,其形成原因幾乎全賴布業。農村人口大量流入城鎮,從事與棉紡織業相關的紡織工具制作、染色、踹光、運輸等行業,為城鎮發展增添了活力。
為適應棉紡織業迅速發展的需要,又因植棉有利可圖,許多稻農改種棉花,松江府東鄉“大半植棉”,形成“棉七稻三”的種植格局。“家家紡織,賴此營生,上完國課,下養老幼。”紡紗織布成為不少家庭的主要經濟來源,傳統的男耕女織生產方式被突破,“田家婦女亦助農作,鎮市男子亦曉女紅”。農閑時,男子紡紗織布成為普遍現象。明代萬歷年間,華亭縣十五保孝子陳守貞,家貧,“孑身事母,手自紡織,所織布獨精潔。”遠近聞名,商人爭購,人稱“陳孝子布”。農忙時,“婦女馌餉外,耘獲車灌率與男子共事,故視他郡雖勞苦倍之,而男女皆能自立。”新的生產方式不但打破了農村單一的以生產水稻為主的謀生手段,也使婦女成了支撐家庭經濟的主要力量。
隨著棉紡織業在經濟活動中的地位日益提升,婦女作為棉紡織業的主力,她們在家庭中的地位明顯提高。有些無地少地的農家男子無生業可事,出現“民間男子多好游閑,不事生業。其女子多勤苦織纴,篝燈燎火至達旦不休,終歲生資悉仰給于織作”的現象。婦女們的擔當和付出,為自己贏得了與男子相當的家庭地位和社會地位。不少人家的里外大事以妻為是,民諺“娘娘手里討針線”,即是女子當家理財的注解。
婦女的社會地位在婚俗中表現得尤為明顯。在封建社會,女子成婚歷來全憑媒妁之言、父母之命,婚前男女之間互不相識,更不能彼此交往。自清代起,在棉區這種舊俗逐漸被破除,農村姑娘擇偶有了一定的選擇權。男女定親后,可以相互走動交往,俗稱“走通腳”。如女子感到對方人品有問題,或性格不合,只要理由充分,可以退婚,這種舉動也已得到社會認可。*具特色的婚俗莫過于“浦東大娘子”,當地普遍認為新娘的年齡大于新郎為佳。形成此婚俗的主要原因還是婦女在棉紡織業中的作用,小兒子能討個大媳婦進門,及早為家中增加一個紡紗織布的熟手,當然是件好事。而女兒在娘家通常也是紡織的主要勞力,都想讓女兒在家中多做幾年,當然不想讓女兒早早出門嫁人。紡織技術高超的姑娘身價倍增,媒人盈門。厚嫁盛行,大凡女子從七八歲就學習紡紗,十一二歲就學織布,父母因女兒多年對家庭的貢獻,多備豐厚的嫁妝以作補償。而嫁妝厚薄的一個主要標志就是看土布和棉被數量的多寡,棉被及其它嫁妝都須用土布交叉系縛。成婚后,新媳婦與其它地區相比,享有較好的禮遇。
棉紡織業的興盛改變了農家的消費習慣。從紡紗織布到出售布匹于布莊,生產周期不過數日,且不受季節限制,由此改變了農家通常必須儲備一年的生產、生活資料的習慣。相對于生產糧食作物,棉紡業有較好的收入,為提高消費水準提供了可能。由此出現“家無斗儲而被服必*華麗”,“士氣浮而不實,民間無數日之蓄”的現象。與人們消費習慣改變和集鎮興起相適應,商業與飲食服務業在大小城鎮同時繁榮,并催生出一批新的文化娛樂行業。
在棉紡織業的發展過程中,產生了許多涉及棉花種植、棉紡織生產、棉花棉布交易等方面的習慣、行業幫規等,其中許多風俗習慣一直影響到今天的社會生活。(文匯報)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