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盛澤鎮綜合執法局對2017年噴水織機整治項目進行了一次“回頭看行動”,根據去年工作情況進行一次回查,嚴查“紡織黑戶”,并對一家黑戶進行了嚴厲處理,現場查封21臺噴水織機。這只是一個小事件,卻透露著一個重要信息:環保沒有*嚴,只有更嚴,噴水織機恐將遭到大規模淘汰。 那么,噴水織機真的沒有未來嗎? 在中國紡織行業飛速發展的20余年當中,噴水織機是行業產能的主力軍,也是推動行業發展的功臣。但是近兩年,以保護環境為前提的國家標準和產業準入規定如印染行業準入、噴水織機取水定額等限制性的法令法規都在緊鑼密鼓地實施當中,環保整治矛頭指向了噴水織機。 在三年內,江浙總計超過四分之一的噴水織機將被淘汰,這也導致常規產品如滌塔夫、春亞紡和仿真絲在市場上供應進一步縮減。常規噴水產品在“一布難求”的預期下,開始瘋了起來,而且這種情況在2018年持續發酵,織造廠家日夜趕訂單,貿易商也是有單拿不出貨。 隨著淘汰政策的實施,針對“是否應該淘汰噴水織機”的討論一直沒有停過。 3年后,噴水織機還能剩下多少臺?
江浙淘汰噴水織機如火如荼,但十年來全球市場依舊在增量 從國際紡織裝備制造商聯合會(ITMF)發布的數據(涵蓋所有國際知名紡機企業)來看,2006年-2016年全球無梭織機總交貨量為891,579臺,其中噴水織機401,041臺,占無梭織機總量的44.98%。2006年-2016年國內無梭織機總交貨量592,216臺,其中噴水織機交貨量350,792臺,占無梭織機總量的59.23%。 據統計,2017年1-9月份國內無梭織機銷售(含出口)36,335臺,其中噴水織機22,000臺,比去年同期增長了37.5%,在無梭織機銷售總量中占比達60.54%。 因此,從無梭織機總交貨量上來講,截止2017年9月底,無論是在全球還是在中國,噴水織機的交貨量都是*多的;從趨勢上來講,2010年-2011年其交貨量出現了爆發性增長,之后進入下降期,而2014年以來,無論是在全球還是在中國,噴水織機的交貨量又保持增長勢頭。 噴水織機的沒落:環保倒逼與無序發展的雙重打擊 在高速發展的背后,噴水織機正經歷環保倒逼與無序發展的雙重打擊。**,噴水織機是一種通過噴射潔凈水流產生的摩擦牽引力帶動緯紗穿過梭口的無梭織機,一般用來紡織化纖織物(不能紡棉),如玻璃絲及疏水性合纖維長絲等。由于對水質有特殊要求,因此需要配備水處理裝置。噴水織機的使用始終離不開污水排放問題。江浙長絲織造產業集群響應國家對環境保護的嚴要求,淘汰噴水織機是不可逆轉的。 另外,大量低端的噴水織機廠家導致的無序發展正在蔓延。目前國內做噴水織機的廠家很多,但是廠家和配件企業比較集中的地方在青島的王臺鎮。王臺鎮目前大部分噴水織機的技術源于歐美和日本,早期的生產企業通過進口先進的噴水織機作為樣機,拆開整機,然后挨個零件的研究仿制,*終生產出自自己的機型,并因此衍生了許多下游的配件企業和門店,終于形成一個完整的產業鏈。 整機初始效能基本趕上日本或者德國的水平,但是材料和配件的壽命和精密度還差不少,因此個別關鍵部位還是根據客戶要求使用進口貨。曾經有大大小小幾百家企業從事噴水織機的生產,不但供應國內紡織企業,還打入國際市場搶奪日本和德國等傳統紡織機械大國的市場份額。 國內的主要市場是紡織行業集中的城鎮,如盛澤、長興、秀洲和龍湖等紡織重鎮。當年噴水織機生意火爆的的時候,每個王臺鎮做噴水織機的老板都會親臨盛澤跑關系拉客戶,請當地的紡織企業老板吃飯休閑。
然而盛*必衰是亙古不變的規律,由于無序發展,又沒有行業協會來制定統一的標準和參考價,王臺鎮的噴水織機企業很快就打起了價格戰。從一開始的降低利潤搶客戶引起同行反制到降低制造成本來攫取客戶,*終犧牲了品質和名聲。 目前市場上噴水機器大部分都是10多年的老噴水機器,機型以152 0173 3840為主,小作坊多,織出來大都是1-2元低端的品種,可以說,無序的競爭和環保倒閉正在讓國內噴水織機行業經歷騰龍換鳥的過程。 噴水織機的未來:高端噴水織機發展是必然趨勢 **從噴水織機廠家來看,從2017年1-9月份的統計數據看,2017年噴水織機市場十分樂觀。其主要原因在于:招工難,同樣的產量,要通過上高水平設備以減少用工;人工成本不斷增加,員工管理難度大,也要通過提升設備水平來降低用工;節能、環保要求越來越高,要求新上或更新更節水、節能的噴水織機;市場對超細旦、髙支、高密、提花織物、復雜圖案織物的要求增加,原有設備滿足不了要求,需新上或更新設備;2010年-2011年間,大批量的噴水織機已到年限,需要更新。 國內一些長絲織造產業集群提出大量淘汰噴水織機,實際上是淘汰落后織機,騰籠換鳥。17年國內企業銷售噴水織機的數量中有很大一部分來自于長絲織造企業的設備更新。從減少用工、提高產量和效率、提升質量、提高品種適應性、增加效益、節水、節能等方面來看,高端噴水織機發展是必然趨勢。 其次,國內外紡織原料由棉、麻、毛、絲等天然纖維轉為以化學纖維為主是大勢所趨。國際紡聯提供的數據顯示,到2030年,全球人均纖維消耗量將由2016年的11.5公斤上升到13.4公斤;中國人均纖維消耗量將由2016年的15.5公斤上升到20.1公斤。 長期的、不斷增長的纖維需求,巨大的化纖織物市場,決定了作為*適宜織造化纖長絲織物的噴水織機是有市場的。有市場、有需求,行業就能發展。東部發達地區環保整治,提升產品附加值,限制發展噴水織機,長絲織造產業可向中西部水資源豐富的地區轉移,并做好污水處理,達到零排放,上噴水織機仍是未來長絲織造產業的發展方向。(化纖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