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07 來源:互聯網
? 每年到年底時,總有某某企業倒閉或老板卷款跑路的新聞被曝出,而公司/工廠利用節假日偷偷跑路的新聞也是屢見不鮮。2018年1月7日晚間,位于蘇州蘇虹中路468號的日本企業日東電工(Nitto)蘇州有限公司,被員工爆料,“在員工不知情的情況下,一邊轉移資產一邊安撫員工持續生產,無意中有員工發現撤資計劃”,由此引發了報警,員工罷工、拉橫幅等對抗行為。有爆料稱,“員工和警察發生沖突,有員工受傷”。
??據微博網友@XU智福 1月7日爆料稱,蘇州日東電工“蓄意隱瞞員工,偷偷轉移公司資產,原本計劃過年放假搬走所有設備和資產,還好被中國員工發現。現在公司沒有給我們合理解釋,明天就要宣布結果。我們需要工作,我們需要養家糊口……”
??據悉,在員工爆發抗議之后,日東電工正式由日方代表正式宣布了公司將于2018年1月底結束生產,2月開始解除合同的計劃,正式承認了即將關閉工廠的事實。此舉引發了員工的強烈不滿和抗議。
??根據日東電工內部曝光的資料顯示,日東電工員工認為日東電工是“違法解散工廠”,存在著五大問題:
1、蓄意隱瞞、欺騙員工會持續經營,實際預謀在春節長假期間搬空工廠;
2、預謀轉移公司資產;
3、在公司盈利的前提下毫無理由地關閉工廠,并且沒有提前30天通知;
4、通過原材料價格的調整,將利潤轉移至日本總部;
5、利用B品轉賣逃避海關稅金。
??因此,日東電工員工向公司提出了2N+1的補償要求,同時還要求公司“補償安置過節費”(臨近春季失業),公開向員工書面道歉以及“對員工進行合理安排,在日東集團內部安排工作”等要求。
??據一名擁有7年工齡的日東電工蘇州廠的老員工向芯智訊透露稱,“此次事件爆發,是由于公司與中方課長之間的賠償沒有談攏(一般公司都會提前跟課長談),所以中方課長才踢爆此事,不然我們都還不知道。如果他們談攏了,我們就不會知道此事,公司將會在我們放假期間將設備全部搬走。我們之前已經有不少員工放假回家了。”
??芯智訊嘗試聯系了日東電工官方方面人士,但并未得到回應。而據某業內人士咨詢日東電工中國區高管后表示,“此次產能調整不涉及FPC(柔性電路板)相關業務”。也就是說此次日東電工蘇州廠可能只是部分裁員。
??但是一位日東電工蘇州廠FPC產線的老員工向芯智訊表示:“我們的偏光片和FPC是不同部門來做的,但是FPC早就受影響了。去年年初我們就已經沒有多少單子做了。我們每個星期都是上四休三,上班的四天也基本都是沒有什么產品做的。偏光片產線還有一些零零散散的單子在做,上五休二。”
??據了解,日東電工蘇州廠去年就已經進行了一次裁員,當時裁了有三四百名員工,賠償是N+1。而這一次裁裁員,恐將涉及剩下的上千名員工。
??而根據*新情況顯示,今日日東電工的偏光片產線部門的員工已經與日東電工方面談妥了賠償條件。
??根據內部員工向芯智訊的爆料顯示,此次日東電工偏光片產線部門的員工獲得了N+1.5的賠償,同時還獲得了今年1月-2月的社保,以及1.5萬元/人的“特別獎”。此外,日東電工方面還承諾將會在1月10日發放2017年12月工資,1月15日發放2017年4-9月獎金。對于年假未休的,將按照天數×日工資×2倍支付。
??同意上述補償的偏光片產線部門的員工,需要在當日下午13:30-17:00簽約。而對于不接受上述方案,愿意留在公司的員工,日東電工方面將繼續留用,安排別的崗位工作。
??日東電工為何要關閉蘇州廠?
??根據資料顯示日東電工蘇州有限公司成立于2001年7月5日,是日東電工株式會社在蘇州工業園區注冊成立的獨資企業,是一個制造柔性電路板(FPC)、偏振光片的生產基地。公司投資總額達152 0173 3840億日元,高峰時員工人數達5500名左右,占地面積:70000㎡,主要產品是FPC和液晶顯示用偏振濾光膜(NOS)。其中,FPC的生產原理是將用于線路板的銅箔,采用高新科技,與柔軟的聚酰亞胺基板(PI)兩面復合,制造出柔性電路板所需的原材料。
??日東電工蘇州有限公司的母公司——日本日東電工株式會社成立于1918年10月,是全球500強企業之一,總部位于日本大阪。日東電工的主營業務收入來源于五大部分:光電產品、工業膠帶、醫療產品等。資料顯示,日東電工2016年實現營業收入7930.54億日元,實現凈利潤816.83億日元,整體毛利率達30.86%。
??目前,全球偏光片生產企業主要集中在日本、韓國、中國臺灣和中國大陸,其中日本日東電工、住友化學和韓國LG化學主導偏光片市場。目前日東電工是全球**大偏光片制造商,其生產的液晶電視用多層光學補償膜更是占國際市場份額的40%以上。在國內是京東方、華星光電等面板商主要的偏光片供應商。有數據顯示,日東電工的偏光片所在的光電產品每年占總營收的比例達60%以上。目前日東電工擁有17條產線(其中日本有14條產線,中國的產線就包括有蘇州廠),年產能可達1.63億平方米。
??上圖是世界主要偏光片生產企業的2016年初的產能,可以看出,全世界的偏光片生產,就是集中在日東電工、住友化學、LG化學等巨頭手中。前八強的產能都在3000萬平米以上。而八強之外的第九和第十名,就是我國的三利譜和盛波光電,產能加起來才1600萬平米。
??2017年,日東電工還被高工新材料研究所(GGII)評為2017年中國市場偏光片企業當中*具競爭力的企業(排名**)。
圖表1 2013-2017年中國偏光片市場規模及預測(億元,%)
??根據研究機構的數據顯示,在2010-2014年日東電工的PFC業務營收是不斷提升的,到2014年已經成為了全球第四大FCP生產廠商。
(圖表二,2010-2014年全球主要FPC廠商收入排名;注:以上的數據應該是包含了硬板的營收)
??根據資料顯示,2010年全球PCB產值為562.4億美元,FPC以87.86億美元的產值占比15.62%; 2015年全球PCB產值為576.28億美元,FPC以118.42億美元的產值占比20.55%;5年間,FPC占比提升了近5個百分點。 預計到2017年,全球PCB產值將達到657億美元,FPC將以157億美元的產值,占比提升至23.9%。
??從以上的各種資料和數據來看,目前日東電工在整體經營上并沒有出現問題,盈利水平也還不錯,行業地位有相當穩固,而且整個偏光片和FPC市場需求也是在增長當中的。那么日東電工為何要關閉蘇州廠呢?
??國產廠商發展迅速,日東電工開始逐步退出末端生產環節?
??雖然,日東電工目前仍是偏光片市場的老大,但是由于日本本土液晶面板廠家的全球市場份額不斷下降,導致了日東電工已經開始轉型不再擴張產能,日本另一家住友化學也放慢了擴張步伐。
??與此同時,隨著中國面板廠商的快速崛起,對偏光片國產化需求也是越來越大,國產偏光片廠商也是發展迅速。其中國內的龍頭三利譜和盛波光電(在深紡織旗下)表現尤為突出。
??三利譜2016年初的產能才700萬平米,2016年11月,三利譜在合肥為京東方配套的一期工程完工,產能高達1600萬平米,加上深圳原有的700萬平米產能,總產能已經超過2300萬平米,一年內增長了接近四倍,接近了世界前八強3000萬平米的門檻。
??不過三利譜在合肥還有四條線在建(包括與更高的10.5世代液晶面板配套的偏光片),預計2020年產能達到8600萬平米,比2016年增長10倍以上,在產能方面,將會形成日東電工,住友化學,LG化學,三星,三利譜世界五強的局面。
??除了三利譜和盛波光電兩家偏光片生產企業外,國產玻璃基板龍頭東旭光電公司也跨界和住友化學合資(東旭光電占股51%),在江蘇無錫投資了2000萬平米的偏光片產線,預計2019年投產,將成為我國第三家TFT偏光片生產企業。
??到2020年,我國偏光片產能會比2015年擴大七到八倍,將會在很大程度上實現國產化,擺脫依賴進口局面。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即便偏光片國產化的比例大幅提升,但是偏光片的兩大核心原材料PAC膜和TAC膜(占偏光片物料成本75%左右)仍將還是依賴日本進口。當然,國內的東氟塑料、新綸科技也有開始生產PAC膜,皖維高新有生產TAC膜,但是產能也比較有限,即便是產能規劃較高的新綸科技,其PAC膜關鍵技術還是由日本東山所提供。
??可以看到,在中國偏光片廠商迅速崛起的趨勢之下,日本廠商開始紛紛收縮產能,轉向通過關鍵材料和技術輸出與中國偏光片廠商合作的方式來獲取市場份額的策略。除了上面提到的住友化學、日本東山之外,日東電工也是如此。
??據了解,目前包括日東電工在內偏光片生產企業在中國的生產基地多為簡單切割和組裝工作,核心研發和制造(前半段工藝)都是放在本國生產。而隨著產業的進一步成熟,以及中國本土廠商在偏光片生產領域的崛起,日東電工似乎也正在退出偏光片的末端生產環節,重心轉向技術輸出和材料供應。
??2017年11月02日,奇美材(4960)宣布昆山奇美材料與日東電工株式會社簽訂偏光板技術授權合作,未來將投入全球**條2500mm幅寬的偏光板生產線,預計2019年第1季試產,希望第2季產能順利開出。
??隨后在2017年11月6日晚間,深紡織A(000045,SZ)發布公告稱,公司控股子公司深圳市盛波光電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盛波光電)與杭州錦江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錦江集團)、昆山之奇美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昆山奇美)就引進日本日東電工株式會社的2500mm偏光片生產線技術的相關事項與日東電工簽署了《技術合作合同書》。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早在2012年,日東電工就與江蘇常州半導體照明應用技術研究院合作,共同研究CSP制成技術并取得成功,隨后協助三安光電、鴻利智匯、立體光電等企業建立覆膜式CSP生產線,并為后者提供生產CSP所需的重要原材料熒光膜。
??2017年5月, 國內的德高化成宣布與日東電工達成合作協議,協議涉及39項專利使用權、收購日東LED事業部部分研發與生產設備、50um 超薄熒光膠膜加工技術等內容,包括采用道康寧特殊有機硅料制作熒光薄型膠膜。
??同時,日東電工集團下屬LED事業部宣布2017年10月徹底退出日本國內及海外市場,而日東電工集團市場策略重心開始向醫藥、健康領域傾斜。
??日本制造業陸續撤離,是偶然還是必然?
??從前面的分析來看,綜合來看,日東電工此次關閉蘇州工廠,主要是由于市場形式變化而導致的公司戰略調整。一方面日東電工集團市場策略重心開始向醫藥、健康領域傾斜;另一方面,在自身比較強勢的偏光片業務上,日東電工也開始逐步縮減末端產能,轉向前端的關鍵材料和技術輸出;而FPC市場,對于日東電工來說已成雞肋。當然,中國的土地成本和用工成本的不斷提升、人民幣的升值、以及當地政府政策的變化,也是導致日東電工關閉蘇州工廠的誘因。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去年1月,同樣是在公歷新年后的第二周,希捷蘇州工廠也正式宣布解散,裁員規模也涉及上千人。
??而兩個多月前,毗鄰蘇州的尼康無錫廠也宣布關閉,裁員兩千余人。
??此次日東電工也宣布關閉蘇州廠,也引發了業內及網絡上的熱議。
??有網友就在貼吧“反諷”稱:“蘇州不需要低端產業!這種低附加值的制造業被淘汰了活該!租不起工廠的滾出蘇州!蘇州是歷史古城,發展旅游業,再賣賣房子,完全可以做金融中心!房地產和金融業才是未來!低端產業快點滾!”
??也有網友稱,這種現象也說明了中國的產業升級大勢,低端產能被淘汰也是必然。
??確實,“供給側改革”、“產業轉型升級”、“工業4.0”、“智能制造”已經成為了近兩年來非常熱的話題,國家以及地方政府的政策也隨之進行了相應的調整。而在這些“口號”的背后,與之相伴的則是中國人口紅利的消退,企業用工成本、土地成本的不斷提升以及綜合稅率居高不下。這也正是促使不少企業被淘汰、或者撤離的一個不可忽視的原因。當然,這些可能只是引誘,更為深層次的原因還是在于企業自身,或是經營不善,又或者是策略調整等等。而不管是由于企業的倒閉或撤離時自身原因,還是外部原因,對于那些被裁員的一線員工來說,一切的理由都是那么的蒼白,他們需要生存,他們需要工作。(芯智訊、紡機網)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下一篇《中美貿易再掀波瀾》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