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政治局將向黨的十八屆七中全會建議,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于2017年10月18日在北京召開。黨的十八大以來的五年,習近平曾以“很不平凡”四個字來評價。在黨和國家發展進程中很不平凡的這五年里,紡織行業認真貫徹黨中央的戰略部署,圓滿完成了紡織“十二五”制定的任務目標,紡織大國地位牢固樹立,在科技創新、品牌創立、人才培養、可持續發展方面取得了歷史性成就,行業正在向紡織強國邁進。這五年所發生的變化正在改變著紡織業在社會中的形象,行業正在由傳統產業、勞動密集型產業向科技產業、時尚產業、先進制造產業轉變。 成就催人奮進,變革激蕩人心。《紡織服裝周刊》推出“砥礪奮進結碩果同心協力繪愿景——喜迎十九大特別報道”,展現十八大以來紡織行業改革發展的輝煌成就,具體包括行業經濟運行總體情況,行業在科技、品牌、可持續、人才等方面的發展成就,行業結構調整取得的碩果,行業在文化自信方面的建設成果等,以期鼓舞全行業以新的精神狀態和奮斗姿態,迎接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握時代大勢,提出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 ? ?我國在破解發展難題中增強動力,不斷朝著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的方向前進。 歷史和實踐表明,發展是不斷變化的過程,發展環境不會一成不變,發展條件不會一成不變,發展理念也不會一成不變。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面臨的國內外環境更加錯綜復雜。從國際看,國際金融危機沖擊和深層次影響在相當長時期內依然存在,世界經濟在深度調整中曲折復蘇,外部環境不穩定不確定因素明顯增多。從國內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發展前景依然廣闊,但經濟增速換擋、結構調整陣痛、動能轉換困難相互交織,經濟轉型升級提質增效仍需加力。 面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新趨勢、新機遇和新矛盾、新挑戰,通過深入學習領會并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新發展理念,十八大以來,我國紡織行業保持了平穩、健康、可持續的發展態勢,產業結構持續改善,行業競爭力不斷提高,在國內繁榮市場、吸納就業、加快城鎮化進程、促進社會和諧發展等方面均發揮了重要作用,在國際上的產品競爭力和行業影響力也持續增強。 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紡織行業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5.3%,增速較2016年同期提高0.4個百分點;規模以上紡織企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同比增長9.6%,增速較上年同期提高5個百分點;實現利潤總額同比增長11.6%,增速較上年同期提高5.3個百分點。這些數據顯示出紡織經濟回穩向好跡象明顯。 這正是近年來紡織經濟穩中向好的*新注腳。黨的十八大以來,在新發展理念的指引下,紡織行業向黨和人民交出一份來之不易的亮麗成績單。 生產規模保持增長,滿足市場需求 為了滿足國內外紡織品服裝市場需求,五年來我國紡織行業的生產規模持續擴大。據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產業經濟研究院提供的數據顯示,2012年,我國紡織纖維加工量為4540萬噸,到2016年,我國紡織纖維加工量為5420萬噸,這五年間年均增速為4.5%,占全球纖維加工總量的比重超過50%。 從我國紡織行業主要大類產品產量指標來看,也表現出規模不斷擴大。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2年,我國全社會紗產量為2984.0萬噸,布產量為848.9億米,化學纖維產量為3837.4萬噸;至2016年,我國全社會紗產量達3732.6萬噸,布產量達906.8億米,化學纖維產量達4943.7萬噸。這五年間,紗、布、化學纖維產量的復合年均增長率分別為5.8%、1.7%和6.5%。
2012~2016年紡織工業主要產品產量
數據來源:《2017中國統計摘要》
出口保持競爭優勢,國際地位穩固 我國是紡織品服裝出口大國,在國際紡織品服裝貿易舞臺中一直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紡織服裝也是我國出口創匯的支柱性產業。近年來,我國紡織品服裝出口規模雖受到國際市場低迷等因素影響有所波動,但仍在國際市場中占據重要地位,保持一定的國際競爭優勢。據中國海關數據顯示,2012年,我國紡織品服裝出口2625.03億美元,約占全國出口貿易額的12.8%;2016年,我國紡織品服裝出口2701.20億美元,約占全國出口貿易額的12.9%。這五年來,我國紡織品服裝出口額復合年均增速為0.7%。根據WTO的統計,近年來我國紡織品服裝出口占世界紡織品服裝出口總額的比重始終保持在37%左右,穩居世界**位,遠遠超過其他國家。
2012~2016年紡織品服裝出口額
數據來源:中國海關、WTO、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產業經濟研究院
行業信心增強,投資增長保持穩健 受行業發展環境平穩、行業結構調整加強等因素影響,我國紡織行業的投資信心持續增強,投資增長保持穩健。2012年,全行業實際完成固定資產投資總額為7793.02億元,占同期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總額的2.08%;2016年,全行業實際完成固定資產投資總額達12838.75億元,占同期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總額的2.12%。這五年間,我國紡織行業固定資產投資額復合年均增長率為13.29%,高于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額年均增長率(12.79%)0.5個百分點。投資的穩步增長顯示出紡織行業發展的勃勃生機。
2012~2016年紡織工業實際完成投資額
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產業經濟研究院
行業效益提升,運行質量不斷改善 五年來,我國紡織行業積*開展結構調整,加強企業市場反應能力,行業質量效益得到持續改善,占全國工業主營業務收入比重、利潤比重持續提升。 據國家統計局年報數據顯示,2012年,我國規模以上紡織企業累計完成主營業務收入57361.31億元;據國家統計局快報數據顯示,2016年,規模以上紡織企業完成主營業務收入73302.3億元,年均復合增長率為6.3%。2016年規模以上紡織企業主營業務收入占全國工業主營業務收入的比重較2012年提升了0.2個百分點。
2012~2016年紡織工業規模以上企業主營業務收入
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產業經濟研究院
注:2016年為快報數據,之前年份為年報數據
2012年,我國規模以上紡織企業累計實現利潤總額3392.1億元,2016年,實現利潤總額4003.6億元,年均復合增長率為4.2%,占全國工業利潤比重也由2012年的5.5%提高到2016年的5.8%。這五年間,行業的平均利潤率為5.72%,較之前有所提升,也顯示出我國紡織企業盈利能力在穩步提升,運行質量在不斷改善。
2012~2016年紡織規模以上企業利潤額
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產業經濟研究院
注:2016年為快報數據,之前年份為年報數據
對于上述數據指標,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產業經濟研究院負責人評價說,整體來看,盡管面臨的外部環境錯綜復雜,改革發展的任務艱難繁重,但我國紡織行業五年來通過積*開展結構調整、品牌建設、科技提升、人才培育、可持續發展等工作,進一步鞏固提升了行業的可持續競爭力。行業的經濟指標表現良好,整體運行保持在穩健發展的軌道上,通過積*利用全球化資源,逐漸提升了國際競爭新優勢。 值得一提的是,《建設紡織強國綱要(2011-2020年)》正是在2012年發布,五年來,《綱要》提出的科技強國、品牌強國、可持續發展強國和人才強國四項重點戰略都取得了良好的階段性成果。建設紡織強國是一個持續的過程,實際上,我國紡織業在諸多方面已經**世界。據了解,根據國內外形勢的變化,《綱要》提出的有關指標也在局部調整中。 這一系列擲地有聲的數據,充分體現出中國紡織工業正在由大向強轉變,“傳統”標簽正在剝離,自我價值正在不斷釋放。展望未來,世界紡織強國的目標正在一步步接近,行業信心滿滿。有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中國紡織工業必將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實現兩個一百年的宏偉目標做出應有的貢獻。(紡織服裝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