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作為化石能源被稱為“現代工業的血液”,對人們的生產生活非常重要,油價變化經由投入產出的消耗關系傳導至各部門,改變經濟體系的價格水平。在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下,更要謹防油價暴跌引發我國輸入性通縮,目前CPI和PPI價格指數已經出現一些端倪。
我國是石油進口國,油價越低并不意味著企業成本越低,對社會經濟發展越好,特別是與石油相關類企業,對價格變化更是比較敏感,這里就包括PTA和棉紡企業(化纖和
筆者了解到,一家生產穩定的規模型紡織企業原料庫存基本要維持在1-2個月,現在隨著化纖和棉價的下跌,企業采購原料的支付的貸款利息成本不斷增加,銷售棉紗利潤持續減少,現金流越發緊張,已經給企業正常生產帶來很大壓力。尤其受國外疫情影響,訂單出現了下降的勢頭,未來企業會面臨更大的錢荒,生產出來的產品沒有市場,只能無奈堆積在倉庫里。這將給就業帶來很大問題,進而影響到整個國內市場,目前已經出現部分紡織企業延遲發放工人工資的情況。
3月10日召開的國常會上,李克強總理說“此次疫情對我國經濟影響不可小視。但無論如何,我們都要全力以赴穩住就業。穩就業僅靠一兩個部門是不夠的,所有相關部門在考慮全年工作的時候都要把穩就業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
國內強大的消費市場是依靠居民收入來支撐的,如果制造業出現問題,建立強大消費市場則似無源頭之水。因此要預防通縮,采取針對性措施穩住制造業,才能從容應對這次石油和疫情雙沖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