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08 來源:互聯網
自一周前開始,當記者通過微信陸續詢問多家化纖企業負責人:“如果用幾個詞語形容化纖行業的2015?你會用什么?”記者得到了以下答復:
榮盛石化副總經理壽柏春用了:掙扎、洗牌、堅持、擴展。他解釋道:“當前,落后產能垂死掙扎,行業持續洗牌,有實力的企業堅持著等待洗牌完畢進入新周 期,更有實力的企業借機低成本擴展,增加綜合競爭力,夯實長遠行業地位。”華峰氨綸董事長楊從登用了:開機不足、庫存上升、投資乏力、效益滑坡、困境求 生。盛虹科技營銷部部長錢敏用的詞是:行業調整,優勝劣汰。該企業另一名負責人用了:爆炸、過剩、跌價、倒閉。蕭山一家聚酯“龍頭”企業總工表示:聚酯振 蕩下行,尼龍和粘膠還好。開氏/天元一名銷售部負責人用了:水深火熱……
以上諸多詞語,有些描述客觀,有些難免因含有較強的個人色彩而趨于片面,但他們匯集在一起,卻從整體上傳遞出同一個信號:2015年,化纖行業過得相當不易。
下游織造和服用領域的需求持續低迷,聚酯滌綸、錦綸、氨綸等主要化纖品種的價格處于持續跌價通道,PTA行業“巨頭”之一遠東石化破產,太倉明輝化纖破 產,還有不少企業經歷了不同程度的限產,甚至停產……這的確是化纖行業經歷深度調整、背負重重壓力努力前行的又一年。但另一方面,若置身于整個紡織工業的 大版圖中,化纖在今年前8個月依然是所有紡織子行業中利潤總額增速*快的,利潤同比增長達到39.28%,當然,行業的“兩*分化”現象也較嚴重。
總體看,中國化學纖維工業協會會長端小平仍對行業的發展持樂觀態度。他提醒企業,雖然行業的整體好轉仍需時日,但必須堅信,調整終將過去,中國化纖行業 仍有很大發展空間,企業應對此有信心。但他同時指出,企業不要再試圖抱著市場還能恢復到2011年之前的心態,這是不切實際的,甚至是“幼稚的”,而是應 做好充分的思想準備,積*提升自身競爭力,應對競爭。
年度熱詞:深度調整
事件回放
事件一:1~8月,化纖行業實現利潤總額152 0173 3840億元,同比增長39.28%,是紡織子行業中增速*快的行業,但是行業虧損面達22.85%,企業贏利能 力兩級分化明顯。其中,占比*重的滌綸行業整體利潤總額為67.63億元,同比增長69.02%,虧損企業虧損額較去年同期下降40.90%,虧損額達 15.93億元。
事件二:1~10月,我國化纖產量3968.42萬噸,同比增長11.84%,其中滌綸產量為3221.40萬噸,同比增長12.96%。
熱詞解析
“三期疊加”行業深度調整
行情好轉或仍需三五年
2015年是化纖行業進行深度調整的又一年。化纖行業目前已進入供求關系再平衡期、存量產能優化調整期和高品質增量適度發展期的“三期疊加”階段,這是一種“新常態”。
這種深度調整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階段性的調整和階段性、結構性的產能過剩;二是行業周期規律逐步減弱;三是從賣方市場轉向買方市場。
本輪調整周期自2011年年末開始。在“十五”、“十一五”和“十二五”的前半期,中國化纖行業用超常規的速度在發展,其中,產能的快速增長是重要驅動力。但本輪調整周期以來,一個*明顯的體現是,化纖行業需求增長速度明顯慢了下來。
2012年,我國化纖行業產量為3837.37萬噸,同比增速為14.13%,顯現了產能慣性擴大的結果。2013年,完成產量4121.94萬噸,同 比增速大幅下滑至7.9%,同比下滑了6.23個百分點。2014年,我國化纖產量為4390萬噸,同比增速進一步下滑至5.5%,同比下降2.4個百分 點。2015年1~10月,我國化纖產量3968.42萬噸,同比增長11.84%,其中滌綸產量為3221.40萬噸,同比增長12.96%。
雖然今年1~10月的行業運行數據有所好轉,但在激烈市場競爭中“搏殺”的企業較普遍的實際感受是,目前下游織造和服用領域的需求持續低迷,企業開工率 下降,主要化纖品種處于持續跌價通道。整個行業淘汰落后產能、去產能壓力較大,行業在困境中求生存、求發展,整體難言樂觀,且仍未有明顯好轉跡象。相對樂 觀的預期是,市場將在2017年左右有所好轉;而較悲觀的預期是,調整時間可能要一直持續到2020年左右。
中國化學纖維工業協會會長 端小平指出,“新常態”*突出的一個特點是,化纖工業過去長時間來靠規模驅動,依靠拼產能、拼產量、拼成本的發展模式已經難以為繼,企業越來越體會到生存 和發展的重要性,行業投資更理性、更有效率、更高效益的創新發展模式正在開啟和建立中。在“新常態”面前,行業步入低速增長時期,微利時代來臨,企業之間 競爭加劇。
作為應對,中國化纖工業必須加快轉變發展方式,應更加注重用創新活力化解行業難題,為行業提質增效,推進產業升級;以創新活 力化解日益上漲的用工成本等壓力,化解產能難題,控制增量,優化存量,拓展應用,聯合開發;以需求新特征驅動生產模式變革,充分發揮完整紡織產業鏈的集成 優勢,開展跨產業鏈合作,整合上下游聯合開發產品,共同開拓市場;企業必須加速轉型升級,必須加快產品結構調整和技術創新,增強品牌建設意識,開發出更加 適應市場需求的差異化的、更具附加值的產品。
整體看,“十三五”期間,整個行業必須從注重“硬實力”轉化為更加注重資源、渠道、技術、品牌、服務、市場影響力等“軟實力”, 注重專業化、精細化、差異化和服務化,著力培養以科技創新、品牌提升、綠色生態、國際化發展為核心的競爭新優勢,實現可持續發展。
年度熱詞:破產洗牌
事件回放
事件一:7月21日,持有遠東石化16.4%股權的華聯控股公告宣布,紹興遠東石化有限公司于 7月17日召開了臨時股東會議,鑒于遠東石化已嚴重資不抵債,無法清償到期債務,全體股東一致同意遠東石化申請破產清算。
事件二:11月15日,江蘇省太倉市明輝化纖科技股份公告表示,由于資金鏈斷裂,公司將進行破產重組,并對全體員工作出解除勞動合同的決定。
熱詞解析
聚酯行業優勝劣汰大洗牌
能耗高、品質低的企業頻破產
聚酯滌綸行業的2015年過得“風云激蕩”。遠東石化破產折射出PTA行業目前面臨的產能過剩困境。據測算,目前我國PTA產能過剩約1500萬噸。 PTA企業之間的競爭“白熱化”,持續打“價格戰”。今年PTA價格多在5000元/噸以下的低位運行,近期約4300元/噸,價格之低多年來少有。 PTA價格的持續走低傷害了企業的利潤,全行業深陷虧損“泥潭”。更雪上加霜的是,12月以來美原油期貨、倫敦布倫特原油期貨雙雙跌破40美元/桶關口, 美原油期貨主力合約*低更是跌至34.53美元/桶。原油價格的下跌,更加劇了PTA行業的困境。
PTA價格的持續走低是拉低聚酯滌綸 行業價格體系的重要因素之一。2015年,國內聚酯滌綸產品價格振蕩下行。POY方面,價格主要在6000元/噸~7000元/噸間振蕩下行,較2010 年價格下跌幅度達到50%~60%。以POY 150D產品為例,今年1月均價為7168元/噸,11月下降至6473元/噸。當前,POY本身熔體成本約維持在5700元/噸,不少企業處于盈虧邊 緣,甚至出現虧損,POY行業整體贏利艱難。
DTY和FDY方面,今年1月DTY 150D的月均價為9033元/噸,11月下降至8051元/噸;1月FDY 68D的月均價為8664元/噸,11月下降至7813/噸。雖然DTY和FDY企業的贏利狀況較POY企業相對好一些,但也是壓力重重。低迷的行情下, 行業整體開工率不足,如9月滌綸長絲行業的生產負荷率僅為69.7%,11月恢復至74.08%左右。
整體看,造成聚酯滌綸行業當前困 境的,除了原料價格處于低位的傳導,產能的階段性、結構性過剩也是重要因素。2010年后,國內聚酯滌綸產業經歷了新一輪擴張,破產的明輝就是本輪擴張的 產物。當前行業快速擴張“后遺癥”凸顯,去產能壓力增大。而另一方面,下游紡織、服裝市場企業庫存壓力大,資金鏈緊張,需求持續低迷。在此態勢下,不少滌 綸企業為了保現金流,只能壓低價格拋庫存,聚酯滌綸價格整體走低。那些資金壓力大、產品無優勢、規模較小的企業,*終沒有經得住市場考驗,或停產或破產, 行業洗牌加速。這也是近兩年浙江賜富化纖、龍騰化纖、明輝等企業被淘汰的深層原因。
業內人士預測,優勝劣汰的特點在聚酯滌綸行業體現得 越來越明顯。未來1~3年,一些設備老舊、年產能在20萬噸~50萬噸之間,產品品質低、單位生產能耗高、融資成本高或無法融資的企業,或者是2012 年~2013年以后新上的、產品同質化嚴重的中小型聚酯企業將繼續“倒下”。而有兩類企業將適者生存:一類是“大佬”型,這些企業規模大,有些掌握產品定 價權,整體資金實力雄厚,產業鏈較完整,如榮盛石化、恒逸石化、恒力、盛虹等,其市場競爭力進一步強化;另一類是“專精特”型,這類企業雖屬于中小型,但 設備較先進,質量控制能力和創新能力較強,產品具有一定差異化特色,對于市場的反應和對客戶的服務靈活,頗具“小而美”特質。
年度熱詞:反傾銷
事件回放
事件一:7月22日,印度對原產于我國大陸及印尼的粘膠短纖維(除竹纖維外)進行反傾銷日落復審立案調查,涉案產品海關編碼為550410。
事件二:10月21日,印度消費稅和海關中央委員會發布公告,對從我國和泰國進口的全取向絲、全拉伸絲、紡絲拉伸絲、滌綸扁平絲征收為期5年的反傾銷稅,其中,我國上述產品的反傾銷稅為256美元/公噸~547美元/公噸。
熱詞解析
我國化纖產品頻繁遭遇反傾銷
滌綸、PET、粘膠是涉案重災區
2015年,國外繼續對我國多類化纖產品頻繁發起反傾銷調查。據不完全統計,年內,歐盟、印度、巴基斯坦、馬來西亞、埃及等多個國家和地區對我國化纖產品發起的反傾銷調查或日落復審案件共9起,主要集中在聚酯滌綸、PET以及粘膠纖維產品上。
3月13日,馬來西亞貿工部宣布對自我國進口的PET產品征收14.91%的反傾銷稅率。10月,巴基斯坦國家稅收委員會決定對來自我國的聚酯短纖維產 品(PSF)征收為期4個月的臨時反傾銷稅,有效期為2015年10月至2016年2月。我國除8家出口企業面臨6.41%~10.53%不等的稅率外, 其余出口商反傾銷稅率均為14.92%。11月13日,應歐洲PET制造商委員會的申請,歐盟對原產于我國的PET進行第二次反傾銷日落復審立案調查,涉 案產品海關編碼為39076020等。
分析國外對我國多類產品進行反傾銷的原因,部分是發起國為了保護自身產業,另一部分是發起國出于政治因素的考量。無論出于何種原因,一旦進入正式程序,必將影響我國企業正當出口權益。
有關專家指出,今后國外對我國化纖產品的反傾銷、反補貼等可能還會有所增加,因此,如何應對反傾銷、反補貼調查等將是我國有關政府部門和企業必須面臨的一個緊迫問題。
目前,我國主要使用“四體聯動”機制應對貿易摩擦案件。“四體聯動”機制是指中央政府、地方政府、相關商會或協會、企業4個方面各行其責,協調配合,充分發揮作用與效能,共同維護企業的利益。
專家建議,企業在面對國外對我國發起的反傾銷案件時,應在以下方面努力:一是企業自己應積*應訴;二是向商務部尋求幫助,可以通過商務部在國家層面向發 起國或地區施壓;三是在商會協調多個方面的力量進行應訴時,企業對商會工作的積*配合對應訴成功影響很大;四是聯系發起國或地區當地的客戶和協會,這樣當 地利益方可以對當地相關發起組織積*斡旋。
此外,協會組織企業積*應對也很重要。例如,12月14日,為應對11月28日歐盟委員會對 我國海關編碼為54022000的滌綸工業絲進行的日落復審調查,中國化學纖維工業協會專門在北京組織召開應對工作會,邀請來自商務部貿易救濟調查局的專 家、律師等對企業進行輔導。在積*組織應對的同時,協會還提醒企業,應努力提高產品附加值,避免單純依靠價格競爭,這樣才能從根本上規避貿易摩擦。
年度熱詞:纖維品牌
事件回放
事件一:3月18日,以“創新與融合”為主題的“盛虹·2015/2016中國纖維流行趨勢”在上海發布。發布會分為4個篇章:纖·科技暢想,纖·舒馨生活、纖·美妙生態和纖·安全防御,共發布了10大纖維品種。
事件二:7月28日,中國纖維館開館儀式在江蘇“盛澤紡織科技創業園”舉行,中國纖維館常年展的“**站”落戶盛澤。
熱詞解析
纖維流行趨勢連續4屆發布
深度參與企業“名利雙收”
在一片低迷的大環境中,“中國纖維流行趨勢”發布活動無疑是一抹溫暖的亮色。2015年已經是該活動的第四次發布。它讓此前多年已經習慣了產能驅動、規模驅動思維的化纖人,看到了不一樣的色彩,給化纖行業未來更長遠的發展注入了新的內涵和希望。
自2012年誕生起,“中國纖維流行趨勢”發布活動就承擔著建設“中國纖維”品牌的重任,它搭建起了一個行業公共服務平臺,對化纖企業打造品牌、進行產 品創新、提升品牌軟實力起到強有力的**和推動作用,提升了我國化纖行業整體實力和競爭力,提升了“中國纖維”品牌的整體影響力。
4年 來,“中國纖維流行趨勢”發布活動的影響力和覆蓋面越來越廣,與活動合作的設計師越來越多,參與的企業已不僅僅局限于上游化纖企業,更多的下游企業也加入 其中。已連續四屆發布的“中國纖維流行趨勢報告”,將國內*新、*前沿、差異化程度*高的化纖新產品傳遞給了下游織造企業,切實推動化纖企業與面料企業、 終端品牌企業實現協同創新,建立起化纖企業進行新產品開發、設計、應用、推廣的新模式,逐步形成纖維、面料與下游服裝、家紡、產業用等領域相互促進、進行 產業鏈協同創新的新格局。
4年來,“中國纖維流行趨勢”發布活動在影響力日益提升的同時,也給企業和行業帶來了實實在在的效益提升。
中國化學纖維工業協會調查數據顯示,2012/2013年度的發布活動拉動相關新產品銷售收入160多億元,增加行業利潤總額10多億元;2013/2014年度的發布活動拉動相關新產品銷售收入360多億元,增加行業利潤總額約15億元。
另一組數據顯示,連續幾年入圍產品的平均銷售利潤率超過18%,是行業產品平均銷售利潤率的4.8倍。例如,2014年化纖行業平均利潤率為3.85%,而入選纖維流行趨勢的纖維品種平均利潤率是18.71%。
連續幾年冠名“中國纖維流行趨勢”發布活動的盛虹,顯然*有發言權。盛虹科技總工梅鋒表示,通過連續幾年深度參與纖維流行趨勢發布,盛虹與下游服裝品牌 的溝通與交流更加順暢,新品開發與下游品牌的多變需求能更好地契合,公司在下游市場的影響力和整體競爭力都進一步提升。
年度熱詞:技術突破
事件回放
事件一:5月27日~5月29日在北京舉辦的SAMPE中國2015期間,國產高性能纖維10年發展成就展——“高性能纖維與先進復合材料展覽會”亮相,我國12家高性能纖維企業參展。
事件二:7月2日,由中復神鷹碳纖維有限責任公司、東華大學、江蘇鷹游紡機有限公司聯合承擔的“千噸級高強型、高強中模型干噴濕紡高性能碳纖維關鍵技術及產業化”項目在連云港通過了鑒定。
熱詞解析
高性能纖維攻克關鍵技術
碳纖維、芳綸是重點突破口
中國化學纖維工業協會會長端小平在總結我國化纖工業“十二五”期間取得的重要成果時,指出的重要一條便是:“在高性能纖維領域,縮短了與發達國家約30年的差距。”
今年5月底展出的“高性能纖維與先進復合材料展覽會”,是對10年來我國高性能纖維行業發展成果的一次集中展示和檢閱。
經過10年發展,我國高性能纖維產業規模進一步擴大,競爭力持續增強,生產和應用技術進步明顯。目前我國高性能纖維總生產能力約12.8萬噸,已實現了 規模化生產,少數品種更是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具備了一定的國際競爭力。碳纖維T700級突破干噴濕法紡絲工藝,T800級、MJ系列已突破關鍵制備技術; 芳綸1313、超高分子量聚乙烯、連續玄武巖纖維、聚苯硫醚纖維等產品性能達到國際先進水平;芳綸1414、聚酰亞胺纖維、聚四氟乙烯纖維和高強高模聚乙 烯醇纖維實現產業化生產。
以“千噸級高強型、高強中模型干噴濕紡高性能碳纖維關鍵技術及產業化”項目為例,該技術的突破和產業化填補了國內空白,提升了國產高性能碳纖維的競爭力和附加值,突破了國外對中國高端碳纖維技術的封鎖和產品出口的限制,促進了國內碳纖維產業結構向高端產業鏈延伸。
不過整體看,與歐美、日本等高性能纖維生產的主要國家和地區相比,目前我國高性能纖維無論從產能、產量,還是從品質、檔次等方面,仍存在較大差距。值得 期待的是,高性能纖維和復合材料是“中國制造2025”中10大重點領域之新材料領域的重要組成部分。“十三五”期間,高性能纖維將迎來*重要的發展機遇 期,其中,發展的重點品種是碳纖維、芳綸。
年度熱詞:規范賒銷
事件回放
事件一:6月16日,錦綸行業在福建莆田舉辦**次規范賒銷的“龍頭”企業峰會。
事件二:7月13日,第二次規范賒銷行為的“龍頭”企業峰會在福建長樂舉行。
事件三:9月8日,在第21屆中國國際化纖會議上,錦綸行業規范賒銷工作新聞發布會在盛澤舉行。
熱詞解析
賒銷嚴重危及資金鏈安全
錦綸“龍頭”企業聯手自律
據保守估計,2015年,錦綸行業賒銷的金額已經達到100億元,拖累了整個錦綸產業鏈的健康發展,形成了連環賒欠,已經嚴重影響了整個產業鏈的安全,錦綸產業鏈的可持續發展面臨嚴重挑戰。
為了應對錦綸行業賒銷問題,在中國化學纖維工業協會的倡導下,分別召開了多次規范銷售行為的龍頭企業峰會。 前兩次“龍頭”企業峰會上,與會“龍頭”錦綸企業就停止欠款銷售、逐步理清應收賬款等達成了共識,同時討論了規范銷售、清欠應收賬款的詳細工作方案。
在9月8日召開的第21屆中國國際化纖會議上,國內12家重點錦綸企業,代表行業聯合下游企業鄭重發表《關于規范錦綸民用絲行業賒銷行為的倡議書》,倡議錦綸產業鏈前端帶頭停止賒銷。
中國化學纖維工業協會錦綸分會秘書長鄧軍表示,錦綸企業目前面臨艱難選擇,只有懸崖勒馬,甚至是以犧牲部分客戶為代價,才能斷臂求生。
而從產業鏈角度看,錦綸產業鏈的上下游是唇齒相依、唇亡齒寒的關系,如果不盡快解決錦綸行業的賒銷問題,錦綸紡絲行業的運行將更加困難,而且會傷害錦綸產業鏈的利益。
專家還指出,“十三五”期間,我國錦綸行業應該告別此前簡單、粗放的發展模式,避免**產能的不斷增加。應該加強上下游合作,使企業發揮各自優勢,通過 優勢企業推動行業收購重組,進行同行兼并,逐步淘汰落后產能。同時,應該加強產品創新,開拓應用領域,提高錦綸產品的差別化率,加強功能性產品的研發及應 用。更為重要的是,要積*開拓新的應用領域。
年度熱詞:環保壓力
事件回放
事件一:3月底,新疆瑪納斯縣正式實施漿粕、粘膠企業環境治理方案,瑪納斯澳洋科技、瑪納斯祥云化纖與瑪納斯舜泉化纖3家粘膠企業陸續開始停產整頓。
事件二:4月底,保定市為治理大氣污染宣布將對天鵝化纖實施關停搬遷。6月17日,恒天天鵝完成保定工廠粘膠長絲生產線的關停工作。
熱詞解析
多家企業治理污染關停整頓
供需改善粘膠價格一枝獨秀
隨著史上*嚴的《新環保法》的出臺,粘膠企業污染問題2015年再次引起高度重視。新疆、河北等地存在污水監測與排放、工藝廢氣治理項目未完成驗收問題的多家粘膠短纖生產工廠被當地環保局要求停產整頓,且整頓時間超出粘膠短纖生產企業的預期。
自2014年起,粘膠纖維行業在產能擴張過度與需求疲軟等因素影響下,粘膠產品價格一直在底部區域運行,整個行業的產能利用率在80%左右,企業經營普遍比較困難。
但今年以來,隨著環保壓力以及粘膠行業的增速放緩,使得粘膠落后產能淘汰近10%,供需格局進一步好轉。受此影響,粘短市場價格整體呈現漲勢,即使在傳 統需求淡季的7月~8月,市場價格亦直線拉漲。11月初,粘膠短纖1.5D產品的價格達到年內*高點,為14580元/噸,較年初*低點的11280元 /噸上調3300元,同比上漲約29.3%;粘膠長絲120D產品的市場價格,從1月份的35220元/噸,增至12月*高點的37280元/噸,上調 2060元/噸,漲幅為5.85%。
僅在年末,由于需求轉淡,加之廠家銷售任務較重,以及受部分靈活操作等因素影響,粘膠產品市場價格出現下滑。但就當前市場價格核算,廠家依舊贏利。
總體看,隨著近幾年粘膠纖維在終端應用領域的拓展開發,粘膠廠家為規避前幾年的深度虧損而加大新產品開發與生產,加之行業貿易商的紛紛退出,目前粘膠短 纖常規產品供需結構趨于健康化。同時,從長期來看,因受到環保問題的影響,化學及合成纖維的發展會受到一定約束,而以植物為原料的粘膠纖維將會越來越受到 市場青睞。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