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08 來源:互聯網
截至5月底,規模企業平局庫存為24.12天,環比4月份增長3.17%,同比增長60%左右,增長幅度較大。庫存大增**歸咎于整個制造業大環境不景氣,全球經濟疲軟,需求持續不振,訂單量銳減,加之應收賬款回收難,因惡性競爭利潤被攤薄等壓力,一些小微企業生存狀況堪憂。同時,紡織企業對未來預估樂觀以及國際長絲織造產業的沖擊與國內人工成本優勢的消失都是造成高庫存的一系列導火索。
調查發現紡織行業中大多都是中小型企業,而且都是集群化生存,多數企業的生產規模在300臺織機以內,也有一些是100臺以下的家庭作坊式微型企業。產成品庫存壓力大已經是一個相當普遍的問題。在當前復雜的市場環境下,企業面臨著艱難的選擇:是虧本銷售,還是關車停產。如果都不選擇,就必須面對庫存大量積壓和應收賬款急劇上升。
截至5月底,規模企業平局庫存為24.12天,環比4月份增長3.17%,同比增長60%左右,增長幅度較大,紡織市場內憂外患局面加重。其中,山東、河南及江浙紡企中,高庫存企業占比28%,環比減少2%;但10-20天庫存占比中,環比增長9%。紡織企業雖*力緩釋庫存壓力,但近日紡織市場內需疲軟,外需競爭激烈,紡企壓力較大。
另外,來自國際競爭對手的沖擊力同樣不可小覷,印度、孟加拉國、緬甸等國家長絲織造產業正在快速發展,并開始擠占我國中低端產品的市場份額。三盛紡織皮革有限公司總經理孫義哲介紹說:“03年一噸紗大約7000多元,現在要152 0173 3840元,翻了兩番多;同時,03年擋車工800元一個月,現在擋車工就要6000元。然而緬甸一名紡織工人的工資水平折合人民幣僅為600元/月,很多中小企業都往成本相對比較低的東南亞國家轉成為了近幾年紡織行業的發展現狀,中國紡織業勞動力成本優勢已不復存在”。
目前隨著國內紡織市場淡季深入,國內需求平淡,國外需求競爭激烈,紡織企業缺乏大單支撐,多數企業以較早定單走貨為主。如果短期內市場不能恢復,企業就需要以低價去庫存。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