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紡織業日漸沒落,亟需政府大力支持。紡織業是埃及的支柱產業之一,擁有大約400家工廠,吸納的就業人口有30萬,其中7萬人在國有企業,23萬人在私營企業。為埃及貢獻了四分之一的非農業勞動崗位,紡織品出口占非石化類產品出口總額的27%。2011年政局突變以來,埃紡織業受到沉重打擊。因為缺乏資金支持,埃紡織企業在購買原材料和支付工人工資方面捉襟見肘。同時,由于設備老舊和維護不周,僅有30%的國營紡織企業能夠實現*大產能運行。設備的陳舊也直接影響到產品的品質。
如果政府不盡快拯救紡織業,埃及的紡織產品將在國際市場上逐漸失去競爭力。
現金缺乏的銀行業也拒絕給紡織行業貸款。
由于資金匱乏,埃及紡織企業一般選擇在國際市場上購買每公擔(100公斤)價格在600埃鎊至700埃鎊之間的低等
此外,外國的紡織品制造商更傾向于使用短絨棉。短絨棉已經占據了97%的市場份額,而埃及的主打產品依舊是長絨棉。同時,由于長絨棉在全世界的推廣種植,埃及的長絨棉在品質和價格上已經失去國際競爭力。
這種情況將造成惡性循環,*終使埃及紡織產品失去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