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08 來源:互聯網
7日,一則寥寥數語的公告,宣告吉林化纖間接控股股東由金泰投資變為吉林市城建控股集團,雖然公司實際控制人仍為吉林市國資委,但公司本次在國資系統內的“易主”,為市場打開了想象空間——公開資料顯示,吉林市城建控股集團(下稱“城建控股”)此前曾赴上海、重慶考察和學習當地城投公司利用上市公司平臺融資的經驗,并曾提出子公司借殼上市想法。而另一方面,吉林化纖主業萎靡不振,今年前三季虧損已近1.77億元。城建控股是否將導演一出“騰籠換鳥”的大戲?對此,吉林化纖今日公告留下一個懸念的“尾巴”:公司將積*與實際控制人保持聯系,及時履行信披義務。
易主時隔六年突然換東家
吉林化纖公告稱,收到**大股東吉林化纖集團通知:集團**大股東吉林市金泰投資持有的集團股權,經吉林市國資委批準,無償轉讓給吉林市城市建設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已完成工商變更。這意味著,盡管吉林化纖實際控制人依然是吉林市國資委,大股東仍然是吉林化纖集團,但間接控股股東已變更為城建控股。
公告顯示,新入主上市公司的城建控股成立于152 0173 3840年,是吉林市政府直屬的從事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及經營相關國有資產的國有獨資法人實體。記者獲得的城建控股2013年公司債券募集說明書顯示,截至2011年底,該集團總資產316.39億元,所有者權益153.49億元,2011年度實現主營業務收入23.44億元,凈利潤8.23億元。
而無償出讓上市公司控制權的金泰投資為吉林市國有資產投資平臺,曾入股吉林市商業銀行。2007年,金泰投資從信達資產管理公司和吉林市國資委手中獲得吉林化纖集團98%股權,并間接控股至今。
沉寂六年之后突然出現的股權轉讓,其背后有著怎樣的籌劃呢?
伏筆早已瞄上上市平臺
記者查閱城建控股資料發現,上市、融資多次出現在其內部的講話、報告中。
早在2010年,城建控股時任黨委書記、總經理在集團年度總結表彰大會上表示,將“優化資產配置,推進筑路材料公司(城建控股下屬公司)借殼上市。馬上著手對筑路材料公司進行清產核資,理順產權。”“使其輕裝上陣,滿足借殼上市需要。”城建控股2013年公司債券募集說明書顯示,吉林市城投筑路材料有限公司成立于2007年,截至2011年底,該子公司的資產總額為6.19億元,2011年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08億元,凈利潤2434.86萬元。
此外,城建控股主要負責人去年還曾赴上海、重慶等地與當地城投公司深度交流,就直接融資等方面的經驗進行探討。對于此次交流,城建控股內部的總結性文章指出:重慶城投和上海城投利用控股上市公司,實現多元化融資,獲得了穩定的資金來源,重慶城投旗下的上市公司“渝開發”通過股權轉讓方式,引進上海復地合作開發建設項目,“他們的成功經驗值得學習和借鑒”。
破局吉林化纖如何擺脫困境?
另一方面,吉林化纖的日子很不好過。公司三季報顯示,前三季度營收10.8億,同比降6.89%;凈虧損1.77億元,虧損額較上年同期增加逾200%。公司坦稱“市場持續低迷,價格持續小幅下滑”,“行業庫存持續升高,下游訂單減少”,半年報中,公司第二大主營產品漿粕的毛利率居然是-15.4%,整體毛利率不到2%。今年,吉林化纖似乎難逃全年虧損的命運。
反觀各地的城投、城建平臺,在信貸收緊、地方融資平臺被整頓的大背景下,其資金需求日漸突出。而重大項目、保障房建設等都需要大量的資金支持。由此,加速地方國資整合、提高證券化率和直接融資比重,已成為各地工作重點。
此時入主吉林化纖的城建控股,憑借相對優質的資產和旺盛的融資需求,是否會籌劃上市公司平臺的騰挪呢?這些,都亟待公司和有關方面進行補充披露,以明確市場預期,杜絕內幕交易和概念炒作。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