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08 來源:互聯網
生意社9月4日訊 一、2011年德州市
2011年,在上年度棉價較高的情況下,德州市植棉面積152 0173 3840萬畝,僅比上年增長3%。2011年9月中旬德州市出現連續一周的陰雨天氣,當時下部的棉花已吐絮開放,中部棉桃也已開裂,連陰雨天氣對
二、棉花購銷情況
2011年度棉價一直偏低,但較為穩定,四級籽棉收購價格在3.60-4.50元/斤(衣分38%)之間徘徊,平均收購價3.80元/斤左右,與2010年度*高價相比,下跌了近一半。截止2012年4月初,全市棉花收購基本結束,比正常年份提前一個多月。
2011年9月中旬的陰雨天氣對當地棉花質量造成了重大影響,部分棉鈴霉變,棉花品質明顯下降。三級棉占4%左右,四級棉占78%左右,五級18%左右,而正常年份三級棉占60%左右。
2011年度國家敞開收購皮棉,而市場價格一直偏低,所以棉花企業收購的皮棉70-80%交儲,少部分在市場上銷售。據調查,截止2012年8月底,德州市多數棉企手中已無存棉,個別企業存貨量僅有幾十噸。
三、棉農收益情況
2011年德州市植棉成本上升,機耕、種子、化肥、農藥等直接成本(不包括人工)達480元/畝,包地費平均450元/畝,雇人拾棉由2010年平均0.50元/斤上漲到2011年0.80元/斤左右,畝均380元左右。若按畝產籽棉470斤、平均售價3.80元/斤計算,畝產值1786元,若按農民種自己的土地、自己拾棉花計算,不包括人工費,扣除直接種植成本480元/畝,畝收益1306元,比種糧食少收入300元/畝左右。若按租地、雇人拾棉花計算,畝成本已達1310元左右,畝收益僅有476元。也就是說種10畝棉花年收益4760元,種20畝年收益不到一萬元。
四、紡織企業經營困難
2011年8月份以來,受歐美經濟不景氣、外棉價格大幅下跌及生產成本不斷上升等因素影響,國內紡織企業訂單減少、出口受阻,棉紗價格持續下降,銷售疲軟,整個紡織行業處境艱難。C32S純棉紗銷售價格從2011年8月27000元/噸降到2012年8月底25300元/噸左右,下跌1700元/噸左右。
一年來,德州市中小型紡企中,生產純棉紗的企業普遍處于虧損狀態;混紡企業處在微虧或微利狀態;新型纖維企業(竹纖維、莫代爾、大豆蛋白等纖維)訂單減少,多為短單、小單,多數企業處在盈利之中,但利潤率比以前大幅下降。據調查,目前德州地區紡企整體開機率在60-70%,個別企業被迫限產、停產。國內整個產業鏈上下游對后市判斷均較為悲觀,紡織行業的又一個“寒冬”已經到來。
五、2012年棉花生產情況
德州市2012年實際植棉面積130萬畝左右(農業部門統計144萬畝),比上年減少30萬畝左右,減幅20%左右。
今年6-7月份,德州市氣溫偏高,棉花長勢好于常年,7月15日前后打頂心,早于正常年份5天左右。7月25日至8月9日,德州市連續遭遇五次大到暴雨,十余天降雨總量達到300毫米以上。據了解,德州市今年1-8月上旬平均降雨量640毫米,是去年同期的2.4倍,是常年的1.71倍。持續強降雨,時間集中,溝壑皆平,河水出現倒灌,土壤水分早已飽和,不少地塊出現積水,部分低洼地塊農作物絕產。
由于陰雨天氣較長,底部棉桃變黑,平均每株有黑桃3-4個,部分花蕾脫落,蕾花授粉也受到一定影響。預計單產籽棉460斤/畝左右,比正常年份減產10%以上。
自8月20日以來當地棉花陸續開裂吐絮,吐絮時間與正常年份持平。剛采摘的棉花質量偏差,多為五級以下。8月底采摘的棉花質量上升,多為三、四級。(德州市棉花協會馬俊凱)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