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河退房潮調查
退房潮的出現,讓香河早年瘋狂圈地的遺留問題逐漸浮出水面
本刊記者/黎廣(發自河北香河)
“0元團購價值20萬的豪宅,地點在北京7環。”
2010年,國內某團購網站曾刊登了1則這樣的廣告。使人哭笑不得的是,標注為北京7環的地址和號碼都屬于河北香河縣,更重要的是,7環的概念僅僅停留在學者的學術性建議里。
2009年、2010年,當北京等1線城市房價快速上漲之下,環首都經濟圈概念被高調拋出,毗鄰北京的河北省涿州市、香河縣、固安縣等市縣區域的房價在北京的帶動下應聲而漲。
為了吸引北京的買房客,遠在香河的開發商不能不在廣告詞上費煞苦心,雖然顯得不著邊際。
房價推動之下,香河大范圍的圈地造城,乃至1度被國土部調查,2012年3月開始,隨著全國兩會上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對房價仍不滿意的呼聲,香河的樓市開始露出退潮的端倪。
“逃離”北京
和5年前不同,王立萍的北漂夢想處在破裂的邊沿。
3月25日,周末,在西4上班的王立萍起了個早,從方莊趕到國貿,這里有到香河的公交車。和平常1樣,在上班高峰期通往市郊的公交上總是顯得門庭冷落。
她絕不猶豫地往第1排的坐位上1靠,公交經過通州的時候,上車的人逐漸增多,1路上,她為人讓過座,還美美地補了1覺,醒來以后,還是沒到香河。這1路花掉了她兩個小時的時間,終點是她越來越不喜歡的新居。
這是香河縣迎賓路上拔地而起的新小區,小區門口條幅上的歡迎字樣已退色,但仍模糊可見“嶺郡one”。小區2011年11月初已交樓,但在入口顯眼的地方,依然貼著“通知”,內容是某某號樓的高層有水,業主可以安裝水表。
王立萍說,除沒有通水以外,剛過去的冬季也沒有供暖,“好在小區還沒人住。”王立萍指著小區里僅存的幾條水泥路面發著怨言,“小區里乃至還有發掘機在工作,怎樣就忽然交樓了?對我們來講,這太不公平了吧!”
這樣的說法得到了張子霞的認同,這位早已在北京安家的生意人,回想起購房進程,一樣忿忿難平。
時間回溯到2011年3月4日,考慮到21歲的女兒能在北京工作,和讓17歲的兒子能到北京讀書,張子霞帶著1家人到香河看房。在看過幾家樓盤以后,“嶺郡one”廣告吸引了她,除碧水藍天和漂亮的大樓外,還有1句:“買1送1”,當時“嶺郡one”的樓盤價格在香河是*貴的,超過6000元1平方米。但張子霞還是決定買下來,“我想著要買就買好1點的,加上售樓的人說買房可以把所有直系親屬的戶口遷到香河,因而當時就交了兩萬元訂金。”
張子霞相信1分錢1分貨,固然, “買1送1”的優惠也讓她動心。
10天以后,張子霞帶著錢再次來到“嶺郡one”,辦理手續之前,她1再追問銷售人員“買1送1”究竟是送的甚么?“他們說如果付全款,就送1間地下室。”她想著付全款還能打98折, 就1次性交付了40多萬的全款,買下了該小區11號樓5層西邊的單元。在另1張顯示小區地下室的圖紙上,屬于她的那間房子,也簽上的她的名字。
從哪個角度來看,這都是1件舒心的交易,但生活的變數總是在*不起眼的時候悄悄降臨,
就在張子霞交完房款,走出售樓處,剛到在建的小區門口時,她接到電話,麥克風那1頭傳遞給她的信息是:您的女兒超過18周歲,戶口沒法落入香河。言之鑿鑿。
也就是在這個時候開始,張子霞隱隱有1種被騙的感覺。
退房潮背后
這類感覺在當年11月15日應驗了。依照售樓處給她的通知,她在當天11點半趕到了“嶺郡one”的售樓處辦理收房手續。在張子霞的印象中,應當是先看房,然后開始辦手續。“但那天他們不讓我們看房,叫我們直接辦手續,而且他們也沒法提供第3方的驗收報告,所以我們當時不肯簽字,沖到小區里面看。”
張子霞回想說,當時的小區里亂的沒辦法下腳,安裝樓宇對講機的地方是1個空洞的窟窿,水電都沒有通,燃氣也沒有通,供暖也沒有,“有個小伙子,看到入戶的大門不是很結實,就往里1推,門就壞了,售樓的人跟我們說,讓我自己換防盜門。”此時的張子霞已然覺得事情不對。
更令她想不到的是,銷售人員告知她,本來“買1送1”的地下室已在之前給了其他住戶了。
憤怒的張子霞沒有簽字,開始要求退房,一樣要求退房的還有23戶人家,絕大多數都來自北京,在找了開發商和當地政府,沒有得到滿意的答復后,他們開始起訴開發商。
張子霞說,在這23戶業主的統計下,發現在“嶺郡one”,要求開發商退房的,超過了100戶。
在香河,這類現象其實不止1處。距離“嶺郡one”不足500米的“塞納城邦”也有著類似的情況。
倉促交房的背后到底產生了甚么?香河某大型樓盤的**銷售顧問張文強向《中國新聞周刊》介紹,從去年房價下跌開始,香河幾近每一個樓盤都出現了退房現象。他說,雖然有1部份緣由是由于房價下跌,但更多的緣由還是地產開發時的各種“小動作”。
張文強指著遠處的兩棟高樓說,“那個樓盤叫雀喜,曾遇到了成群結隊的退房業主。”張表示,雀喜由于在17樓的樓頂上加蓋了5層,導致加蓋部份的業主沒法辦理產權證。另外,緊挨著雀喜在建的4星級酒店,影響了雀喜的采光和視野。“*重要的是,香河很多項目的土地有問題。”張文強說。
事實上,香河近幾年的地產發展,1直未與土地糾紛撇開關系。
2011年5月,萬科團體墮入了當地的1宗土地糾紛案中。根據當時新華社報導,當年1月份,萬科團體、5礦建設團體、河北建設團體與香河縣政府簽約,將在香河縣聯手打造生態型市鎮。但香河縣國土局出讓的5塊住宅用地,實際上之前已用于征地后的回遷房安置,而非商業開發用地。
其中,萬科所拍下的兩個地塊,其樓面價僅為600元/平方米。
據新華社調查,香河縣從2008年以來,打著城鄉兼顧、建設新農村的旗號,通過“以租代征”等方式,大范圍“圈占”耕地。當時,香河縣常務副縣長凌少奎承認背規、背法占用土地4000多畝,而據農民反應,政府背規圈地高達萬畝以上。
這1項目在同年7月末被叫停,與項目同期下馬的,還包括香河縣縣長等當地9名官員。
香河窘境
在2010年12月27日,國務院曾發布《關于嚴格規范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試點切實做好農村土地整治工作的通知》(國發201152 0173 3840號),通知中要求,堅決制止以各種名義擅自展開土地置換等行動和嚴禁盲目大拆大建和逼迫農民住高樓。
1紙文件并沒有阻擋住香河的劇變。
在2005廊坊市香河縣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可以看到,當年香河全縣的生產總值完成61.5億元,同年的財政收入完成3億元。而在2011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全縣竣工和在建億元以上的項目已到達了106個,總投資460億元。
大范圍發展的背后,隱藏著圈地帶來的巨大矛盾。
2011年末,香河蔣辛屯鎮小馬坊村曾發布公然信,該村200余村民摁手印,明確提出要求審查3強團體倒賣土地行動。公然信表示,村民獲知耕地被3強囤積倒賣,農民失去耕地后,如再想耕種,必須向3強公司申請簽署《土地流轉承包協議》,3強拿出200余畝地供小馬坊等村村民承包。承包期分17年和50年兩種,*長為自2011年起到2061年止。
據悉,3強這1以租代征蓋廠房轉租外來企業的操作手段,被當地官方譽為“內外嫁接,本地企業為外來投資者筑巢的共贏的辦法”被迅速推行。據《河北日報》報導,到2003年,香河縣以這類租賃情勢建造的廠房面積已達3萬多平方米。
香河縣政府的1位干部也曾向媒體表示,不算轉手的地畝,僅僅3強公司自己開發的商品房面積,10年來便多達45百萬平方米。
目前,隨著退房潮的出現,香河早年瘋狂圈地的遺留問題也逐漸浮出水面。
香河縣政府1位不愿具名的官員向《中國新聞周刊》證實,在縣委領導班子調劑以后,所有的項目都已被叫停,“但遺留的問題,解決起來總需要1個進程”。
3月27日《中國新聞周刊》在香河調查時,仍有大量業主分別在香河縣委和人民法院上訪。
上述官員告知《中國新聞周刊》,“縣委事實上對退房事件多有壓力,畢竟房價下跌,對投資炒房的人來講,不能說虧錢了就賴賬。”雖然如此,香河縣人民法院1位趙姓官員向《中國新聞周刊》證實,目前縣里已聯合法院、房管局等相干部門,著手研究退房方案,“但具體政策仍未明朗”。
張文強承認,在過去的幾年里,香河的地產發展已到了瘋狂的程度,從產權到土地到資金,都存在1系列矛盾。但他對買虧了就退房卻有不同的看法:“我們這里的房價也跌了,雖然說有業主提出退房,但*后并未堅持,畢竟房價漲落也很正常。”
“這樣下去,很多開發商都要遭殃。”3月26日傍晚,在香河新華大街,1位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的項目負責人向《中國新聞周刊》抱怨。“這個市場冷清得讓人懼怕,現在我們的樓停工了,總工覺得這邊沒甚么事,也是隔3差5的才來1趟。”
在香河,4處林立著已拆去腳手架的高樓,它們都沒有竣工,袒露在外的水泥面,在夕陽下顯得沉默和無助。
百檢網專注于為第三方檢測機構以及中小微企業搭建互聯網+檢測電商服務平臺,是一個創新模式的檢驗檢測服務網站。百檢網致力于為企業提供便捷、高效的檢測服務,簡化檢測流程,提升檢測服務效率,利用互聯網+檢測電商,為客戶提供多樣化選擇,從根本上降低檢測成本提升時間效率,打破行業壁壘,打造出行業創新的檢測平臺。
百檢能給您帶來哪些改變?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