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新農保”。
中廣網揚州3月31日消息 據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導,揚州市江都區從2009年開始落實“新農保”政策。但是截至到這月底,江都區共有2000多名農村老人已5個月沒有拿到養老金。
面對這樣的狀態,當地社保局和銀行卻相互指責稱,是對方失誤導致了現在的局面。
今年再也沒有領到1分錢
曹先生和他的老伴徐女士都是揚州市江都區浦頭鎮吉孔村的村民,曹先生是退休教師,有自己的養老金,徐女士在2010年參加了新農保。由于參保的時候徐女士已超過60歲,依照規定,不必繳納前15年的保費,每月可以領到60元的基礎養老金。
曹先生告知記者,2011年,徐女士只領到了10個月的養老金600元,剩下2個月120元沒有領到,2012年截止3月29日,今年也沒有領到1分錢。
曹先生:1年應當打720,但是去年只拿了600,少了120。3月22日我又到銀行去查賬,依然沒有打。是否是1年打1次我不知道,我只知道國家規定的是1個月1發,按月逐發。
不只是徐女士,吉孔村還有多位老人反應,他們只領到2011年前10個月的養老金600元,今年更是1分錢都沒有領到。
村農民曹先生:我們也是這個新農保,等于1個月60塊錢的。去年的12月29日我去查的,1個人只有600,我們兩個人,拿了1200。
社保局:銀行機器升級弄亂數據
在浦頭鎮中國農業銀行的自動取款機上,記者查閱了幾位老人領取養老金的賬戶。賬戶顯示,從2011年9月以來,幾位村民賬上除利息,沒有1筆存入交易。也就是說,江都市并沒有依照規定,每月10日將新農保的養老金轉至老人們的賬戶上。
隨后,記者來到江都區勞動和社會保障局了解情況。農村養老保險管理處主任鄧小林解釋,2011年上半年,這筆養老金已到了社保局帳上,為了不地方挪用,社保局已把10個月的養老金分兩次提早發放,并沒有按月發放。
鄧小林:這個錢來了以后,我們不能放在帳上。我跟局長和財政局商量,趕快把錢發掉,假設給地方財政挪用了,這個不得啊。
那末為甚么從去年11月份開始,農民們的養老金又1直不發放呢?鄧小林說,負責江都區新農保養老金發放的是中國農業銀行江都支行和江都農村商業銀行,2011年,為了更減少誤差,兩家銀行從手工發放養老金改成使用新農保信息系統自動發放,而兩家銀行還在調試系統,發放養老金進程中出現了很多毛病。吉孔村村民出現的情況其實不是個案,江都區共有2000多名農村老人沒有正常拿到養老金,觸及江都所有的13個鄉鎮。由于用戶資料出現了毛病,所以部份老人至今沒有拿到養老金。
鄧小林:的確有這個情況。主要是農村商業銀行的機器,在升級的時候把我們的數據弄亂了。弄亂了以后有2000多人,就是把張3的錢發給李4,李4的錢發給王5。農業銀行也有這類情況,少,但是也有。
銀行:不存在“張3的錢發給李4”
依照江都區勞動和社會保障局的說法,老人們的養老金早已發放,是由于銀行系統的緣由導致老人們沒有拿到錢,那末銀行方面又怎樣說呢?記者隨后聯系到了中國農業銀行江都支行營業部主任彭中。彭中說,江都區使用的新農保信息系統是江都社保局拜托南京的1家軟件公司研發的,只有社保局將所有的用戶數據都交往農業銀行,才能進行發放,但這1步驟社保局并沒有完成,所以養老金沒法發放。彭中還表示,鄧小林所說的將張3的錢發給李4,這類情況農行其實不存在。
彭中:發錢不發錢的話不是我們這邊說了算的。你要把所有的數據資料都給我們我們才能發。
記者:那還是社保局和那個軟件公司那邊有問題?
彭中:對對對。
記者又聯系了江都農村商業銀行,負責養老金發放的劉力平經理向記者表示,由于社保局與他們之間的數據交換出現了問題,所以拖延了養老金的發放。
百檢網專注于為第三方檢測機構以及中小微企業搭建互聯網+檢測電商服務平臺,是一個創新模式的檢驗檢測服務網站。百檢網致力于為企業提供便捷、高效的檢測服務,簡化檢測流程,提升檢測服務效率,利用互聯網+檢測電商,為客戶提供多樣化選擇,從根本上降低檢測成本提升時間效率,打破行業壁壘,打造出行業創新的檢測平臺。
百檢能給您帶來哪些改變?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