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09 來源:互聯網
《規劃》從提升產業創新能力、大力實施“三品”戰略、推進紡織智能制造、加快綠色發展進程、促進區域協調發展、提升企業綜合實力等六個方面提出了具體任務。
發展目標
行業增長目標。“十三五”期間,規模以上紡織企業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速保持在6%~7%;紡織品服裝出口占全球市場份額保持基本穩定。紡織工業增長方式從規模速度型向質量效益型轉變。
科技創新目標。“十三五”末,大中型企業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支出占主營業務收入比重達到1%。“十三五”期間,紡織行業發明專利授權量年均增長15%,規模以上企業全員勞動生產率年均增長8%。高性能纖維、生物基纖維整體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兩化融合能力增強,成套智能紡織技術裝備實現產業化應用,智能制造成為推動紡織工業轉型升級的重要力量。
結構調整目標。“十三五”末,服裝、家紡、產業用三大類終端產品纖維消費量比例達到40:27:33;中西部地區規模以上紡織企業主營業務收入占比提高5個百分點。高品質、功能性、智能化產品比重大幅提升,大規模個性化定制、服務型制造等新型生產模式和產業形態快速發展。
質量品牌目標。“十三五”末,紡織服裝產品質量進一步提高,國際標準轉化率提高10個百分點;紡織行業品牌培育管理體系進一步完善,品牌人才隊伍逐步壯大,品牌服務水平顯著提升,品牌國際運營能力明顯增強,形成一批市場認可度高、美譽度好的知名品牌。
綠色發展目標。形成紡織行業綠色制造體系,清潔生產技術普遍應用,到2020年,紡織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累計下降18%,單位工業增加值取水量下降23%,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下降10%。突破一批廢舊紡織品回收利用關鍵共性技術,循環利用紡織纖維量占全部纖維加工量比重繼續增加。
六大具體任務
提升產業創新能力。
包括加快科技創新體系建設、加強行業關鍵技術突破、推動紡織行業模式創新。
進一步加強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用相結合的紡織科技協同創新體系建設。發揮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重點實驗室和企業技術中心作用,開展基礎性科學研究和共性、關鍵技術攻關,突破制約行業發展的技術瓶頸。建設和完善各類產業技術創新聯盟,加強各級技術中心建設,推進紡織科技創新公共服務平臺及中介服務機構建設,提升為企業服務能力。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在紡織行業融合應用,促進要素資源優化配置,推動制造模式和商業模式創新,形成紡織經濟發展新動力。
大力實施“三品”戰略。
包括優化產品供給結構、提升質量保障能力、完善紡織行業標準體系、大力推進品牌建設。
充分挖掘消費熱點和需求盲點,擴大中高端紡織服裝產品供給。注重設計創新,融合傳統文化和現代時尚,加強產品形態、產品功能、生產流程及消費體驗等各環節創意設計,開發時尚化、個性化產品。在全行業大力弘揚和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樹立質量為先的經營理念。加強從原料采購到生產銷售全流程質量管控,推進質量追溯體系和測量管理體系建設,提高企業質量保證能力和產品消費安全。支持企業采用先進技術裝備組織生產,擴大在線計量檢測控制系統應用,提高生產過程產品質量控制的精準性和一致性。加強纖維新品種、功能性紡織品、產業用紡織品、紡織智能制造和兩化融合等領域標準的制修訂。引導企業加強品牌戰略管理,明確品牌定位,促進品牌與文化創意產業、高新技術產業融合,提高品牌產品附加值和性價比。鼓勵紡織服裝企業以參股、并購等多種形式與國際設計機構、品牌運營機構、國際品牌企業合作,提升品牌國際化水平。
推進紡織智能制造。
包括自動化、數字化、智能化紡織裝備開發,推進智能工廠(車間)建設,培育發展大規模個性化定制。
加強對高性能纖維、生物基纖維等化纖新材料成套裝備、短流程新型紡紗織造裝備、新型印染等裝備的開發生產,提高裝備的生產效率、性能功能以及自動化、數字化水平。推進具有自動感知、智慧決策、自動執行功能的高端智能裝備的產業化開發和應用。推動信息化技術在紡織生產、研發、管理、倉儲、物流等各環節廣泛運用。智能制造試點示范項目勞動生產率提高30%以上,產品開發生產周期縮短20%以上,殘次品率下降30%。制定服裝測量方法標準,推動人體數據庫建設和服裝號型標準制定,提高三維人體測量、服裝3D可視化及模擬技術的精準性和實用化。
加快綠色發展進程。
包括加強紡織綠色制造基礎管理、開發推廣先進綠色制造技術、加快構建綠色制造體系。
推進紡織行業綠色制造、綠色產品標準體系建設,適時制修訂重點產品能耗、水耗及重點行業污染物排放標準。進一步完善紡織清潔生產評價體系,推動印染、化纖等重點行業清潔生產審核。建設廢舊紡織品回收和再利用體系,規范廢舊紡織品回收、分揀、分級利用機制和“舊衣零拋棄”活動流程。按照國家統一的綠色產品合格評定體系建設要求,推進包括原液著色纖維、循環再利用化學纖維、生物基化學纖維等產品在內的“綠色纖維”及綠色紡織品的認證。
促進區域協調發展。
包括發揮東部地區行業**作用、支持東西部地區紡織產業發展、提升紡織國際化發展水平、推動產業集群優化升級。
東部地區重點發展技術研發中心、時尚創意中心、品牌營銷中心和高端制造中心等價值鏈高端環節;中西部依托特色資源優勢和邊境區位優勢,有序承接產業轉移,促進中西部地區紡織產業發展;借助“一帶一路”國家發展戰略,加強國際合作,形成有競爭優勢的跨國企業集團。鼓勵行業龍頭骨干企業跨國布局原料生產加工,建設
提升企業綜合實力。
包括加快企業技術改造、促進大中小企業協調發展、發展服務型制造、加強企業管理創新。
鼓勵紡織企業延伸產業鏈,支持行業龍頭企業、品牌企業兼并重組,通過橫向聯合、縱向整合做優做強,提高企業全球資源整合能力,促進企業規模化、集約化、平臺化運營,培育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優勢的紡織企業集團。到2020年,全行業年銷售收入100億元以上的品牌企業超過50家。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