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09 來源:互聯網
我國是紡織服裝產品消費和出口大國,紡織服裝行業年產值高達9萬億元。隨著人們對服裝更新和消費的頻率不斷提高,舊衣物等廢舊紡織品數量增長越來越快,一組調研數據顯示:我國每年在生產和消費環節產生約2600萬噸左右廢舊紡織品,再利用率不到14%。
“為了推動紡織品在生產、流通、消費過程的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迫切需要建立和完善廢舊衣物回收再利用體系,實現物盡其用、人行其善、綠色發展。”十二屆全國人大代表、波司登集團董事長高德康說。
高德康注意到,當前廢舊紡織品回收再利用存在產業政策和標準缺失、產業鏈體系不成熟、技術水平和產品附加值低、社會輿論接受度不高等問題。我國明令禁止 二手衣物交易,國家產業政策優惠尚未涵蓋廢舊紡織品領域,相關法律法規標準和配套政策還有大片空白,回收再利用從業企業規模小而分散,上中下游產業銜接不 夠,且技術開發水平低,再生產品的附加值低,從業者游離在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之間尋找平衡,加大投資意愿和動力不足。受“黑心棉”等社會問題影響,我國居 民對廢舊衣物回收再利用心有疑慮,家中廢舊衣服多處于“扔之可惜,留著不穿”的狀態,造成了巨大的資源浪費。
他建議,從國家戰略層面將 廢舊紡織品納入國家政策和循環經濟發展中通盤考量,從頂層制度設計入手,研究合理可持續的回收利用模式和利益分配機制,出臺各種鼓勵發展的政策。“我國紡 織業平均利潤率僅為6%左右,政府部門應在稅收、資金等方面給予廢舊紡織服裝回收、加工再利用行業必要的支持,推動增值稅繳納減免、貼息貸款、投資抵免等 優惠政策,并施行綠色采購制度,增強從業企業主動性,促進資源再利用。”同時,他認為應由行業協會牽頭學習借鑒歐盟、美國、日本等成功做法和經驗,制定覆 蓋全社會的廢舊紡織品回收系統和綜合利用標準體系,制定廢舊紡織品再利用產品質量標準,開展廢舊紡織品綜合利用行業準入和產品認證工作,修訂完善二手服裝 銷售的相關標準,探索建立舊衣物分級利用機制,打通廢舊紡織品上下游的銜接,建立良性運轉回收利用模式。整合行業組織、科研院校、中介機構、企業等建立協 同創新平臺,開展產學研聯合攻關,在纖維再生利用關鍵技術、裝備配套的研發和創新上尋求突破。以企業為依托,以市場為導向,在有條件的地區先行先試,建設 產學研為一體的廢舊紡織品再利用園區和產業基地,扶持培育龍頭骨干企業,引導廢舊紡織品回收再利用向規模化、規范化方向發展。
隨著“互 聯網+”行動風起云涌,還可以利用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發展廢舊紡織品網絡交易平臺、微信平臺及APP回收軟件等應用,高效鏈接生產和消費領域,共同搭建多 層次、網絡化、長期性的社會回收體系。“國家媒體及從業企業也要加大宣傳廢舊紡織品綜合利用的意義和理念,倡導環保健康、循環利用的生產生活方式,推動全 行業形成綠色生產、綠色消費的良好氛圍和廢舊衣物回收利用自覺性。”高德康說。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