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09 來源:互聯網
莫迪西安1天換3套衣服被贊時尚
紅色坎肩+橙色長衫+白色長褲+橘黃色披肩
白色長衫+白色長褲+棕色披肩+墨鏡
類似中山裝的“喬得普利”套裝
搭配1紅色坎肩+橙色長衫+白色長褲+橘黃色披肩
穿著地點:抵達機場
搭配2白色長衫+白色長褲+棕色披肩+墨鏡
穿著地點:兵馬俑、大興善寺
搭配3類似中山裝的“喬得普利”套裝
穿著地點:大雁塔、南門
中國與印度紡織業競爭力分析
紡織品配額取消后,國際輿論普遍認為中國和印度是*大的受益者,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的一項研究認為,印度是世界上第二大紡織品服裝生產國,是惟 一有能力與中國在紡織領域進行競爭的國家。了解中印兩國各自紡織業的競爭優勢與不足,加強中印紡織業的互補合作,將為兩國帶來廣泛的收益。
一、綜合實力
我國是世界上*大的紡織品服裝生產國和出口國,在紡織品服裝產業鏈、行業規模、生產配套能力等方面都達到了較好的水平,紡織行業的市場化、國際 化程度較高。尤其是韓國、日本和中國臺灣地區紡織業加速向中國大陸轉移,促進了我國紡織技術的提升、設計能力的增強、銷售渠道更加通暢及工業環境的不斷改 善。我國紡織行業規模以上企業占60%,規模以下企業約占40%。但近年來紡織行業投資過熱,紡織品服裝出口企業多達38400家,有限的市場容量與高速 增長的企業數量之間的矛盾日漸突出,導致惡性競爭加劇。
印度是世界上第二大紡織品服裝生產國,其優勢在于:勞動力成本低廉,原料多樣化,有傳統設計技術及龐大的國內市場;弱勢是:投資不足且分散,原 料加工成本較高,設備更新跟不上及企業規模偏小。印度以其充足的勞動力和原料資源,被國際輿論普遍認為是 2005年后中國的主要競爭對手。
二、產業優勢
我國是全球*大的紡織品服裝生產國,具有紡織、印染、成品生產的完整產業鏈。我國紡織服裝業的整體配套能力強,在主要加工產業區內可以供應機械 設備零配件、服飾配件等的原料的需求。我國紡織業具有新產品區域化的特征,目前已形成數十個各具特色的紡織布料、服裝、家用紡織品的生產和銷售基地。我國 紡織服裝企業在接單、生產加工、供貨等方面具有快速的反應能力,符合后配額時代進口商采購紡織品服裝的要求。
印度的紡織工業歷史悠久,是該國規模*大的產業,占全國制造業的比重為20%,紡織業生產總值約占印度國內生產總值的 6%。印度是全球第三大紗線生產國、全球第五大合成纖維生產國。印度的紡紗、織布及印染業有良好的發展基礎,尤其是印度傳統紡織品的設計與生產技術水平在 國內外深受歡迎。但印度紡織企業的規模小、投入不足且分散、生產設備及生產技術落后,使得印度紡織業產能受到限制。從產業方面看,我國的總體情況好于印 度。
三、生產原料
我國和印度的紡織原料資源均具有豐富且多樣化的特點:
1.天然紡織資源
我國是世界上*大的
除棉花外,我國還有一些特有和稀有天然紡織資源:(1)我國是世界上*大的蠶絲生產國,蠶絲產量占世界總產量的70%以上;(2)我國是亞麻的主要生產國,產能居世界第二位;(3)我國的苧麻纖維雖然僅占全國纖維總產量的1%,但卻占到了世界苧麻纖維產量的99%。
印度棉花單產比我國低,但總產量保持持續增長勢頭,棉花價格低于國際市場。印度也是全球*大的黃麻生產國、第二大生絲生產國及第五大合纖維生產國,原材料供應也較為充足。
2.化學纖維產量
印度的化學纖維生產起步較晚,其化學纖維生產成本競爭力不強,印度生產加工絲及布匹的成本遠高于中國。
四、生產成本
1.我國生產成本高于印度
我國沿海地區的勞動力價格高于印度。而且中國的勞動力成本呈上漲趨勢,成本優勢將逐漸消失。
2.我國紡織品總的生產成本高于印度
由于我國在生產中的損耗費用及原材料費用明顯高于印度,而勞動力、資本及制造成本等支出低于印度,勞動力及輔料費用與印度相當,因此,我國總的生產成本必然高于印度。印度結構紗、環錠紗(RING)及開端紗(OE)的生產成本具有勞動成本競爭優勢。
五、競爭力比較
1.全球市場占有率
我國紡織業對外依存度高于印度;而由于我國實行改革開放要比印度早10年,我國紡織業市場化及國際化程度也高于印度。據世貿組織統計,2005 年,中國紡織品(不含成衣)出口占全球紡織品出口的20.2%;印度紡織品出口占全球的4%。152 0173 3840年,中國紡織品出口的占有率高于印度近1 倍;2000年,中國是印度的2倍多;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后,紡織品服裝出口快速增長,在全球紡織品出口占有率大幅提高,到2005年,中國的市場占有率已 是印度的5倍。
中國成衣產業發展報告指出,中國成衣出口值在全球市場的占有率遠大于印度。
2.出口市場比較
印度紡織品服裝主要的出口市場為美國、歐盟及加拿大等原配額市場;我國紡織品服裝主要的出口市場為日本、香港及韓國等原非配額市場。2004年,我國紡織品在美、歐的市場占有率優于印度.
2005 年配額取消后,我國紡織品在歐、美等原配額市場的占有率大幅增長;同時,由于印度對歐、美等市場出口商品的配額費用減少了25%~35%,致使印度得以承 擔價格下跌的壓力,因此印度對歐、美等原配額市場的出口也出現了增長。2005年,美、歐先后對中國紡織品采取設限措施,為印度的紡織品增加了更多的出口 機會,中印兩國的競爭日趨激烈。
3.出口產品比較
我國與印度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紡織品種類相似,主要集中在中低層級、高勞動密集型的產品,如化纖紡織品、男用成衣與梭織物、女用成衣、針織男女用 成衣以及帽類等產品。我國中低層級的、高勞動密集型的紡織品,如女用成衣、針織男女用成衣等的國際競爭力低于印度;其他的如成衣配件、棉纖維及棉布、紡織 紗、化造機織物、薄紗、裝飾帶及刺繡品等印度的國際競爭力也較強。
六、影響紡織業競爭力因素比較
1.基礎設施比較
印度的運輸、能源、船運以及技術方面的基礎設施發展滯后及電力供應成本高成為制約印度紡織業發展的因素。而我國在基礎設施方面明顯優于印度,但南方部分地區缺電現象仍較嚴重。
2.匯率浮動比較
近年來印度盧比的持續升值也不利于印度紡織品的出口。印度企業在向美國、加拿大、西亞及拉美地區等使用美元的國家出口紡織品時,因美元的貶值,使國內出口企業遭到沉重打擊。
人民幣匯率亦長期承受升值壓力。近年來,我國開始實行以市場供需為基礎,參考多種貨幣進行的浮動匯率制度,人民幣匯率不再只盯美元,從而形成了 更富彈性的人民幣匯率機制。對于勞動密集型的紡織產業而言(尤其是微利的成衣產業),人民幣升值給紡織業帶來了相當嚴重的沖擊。
目前,我國紡織業總體競爭力仍優于印度,且在短期內印度還難以影響我國紡織品服裝在國際市場的地位,但印度紡織業的競爭實力正在逐步增強,發展 潛力巨大。我國要實現紡織強國的目標,必須積*促進紡織業發展模式的轉型,使紡織業朝創新、節約資源、可持續發展及國際化方向邁進。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