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09 來源:互聯網
為給“中國制造”出海遠行創造更加暢通的環境,國務院日前公布《關于推進國際產能和裝備制造合作的指導意見》(簡稱意見),要求提高企業“走出 去”的能力和水平。作為當前及今后一個時期推進國際產能和裝備制造合作的指導性文件,《意見》明確,以發展中國家作為重點國別,并積*開拓發達國家市場, 將鋼鐵、有色、建材、鐵路、電力、化工、輕紡、汽車、通信、工程機械、航空航天、船舶和海洋工程等作為重點行業,分類實施,有序推進。
《意見》提出,推進國際產能和裝備制造合作,是保持我國經濟中高速增長和邁向中高端水平的重大舉措,有利于實施“一帶一路”、中非“三網一化” 合作等重大戰略。力爭到2020年,與重點國家產能合作機制基本建立,一批重點產能合作項目取得明顯進展,形成若干境外產能合作示范基地。
《意見》把主要任務確立為:推動鋼鐵、有色行業對外產能合作;開展建材行業優勢產能國際合作;加快鐵路“走出去”步伐,拓展軌道交通裝備國際市 場;大力開發和實施境外電力項目;加強境外資源開發,推動化工重點領域境外投資;提高輕工紡織行業國際合作水平;通過境外設廠等方式,加快自主品牌汽車走 向國際市場;提高信息通信行業國際競爭力;推動工程機械等制造企業完善全球業務網絡;推動航空航天裝備對外輸出;開拓船舶和海洋工程裝備高端市場。
《意見》還要求,在繼續發揮傳統工程承包優勢的同時,充分發揮我國資金、技術優勢,積*開展“工程承包+融資”、“工程承包+融資+運營”等合 作,有條件的項目鼓勵采用建設-經營-移交(BOT)、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等方式。完善財稅支持政策,發揮優惠貸款作用,加大金融支持力度,發 揮人民幣國際化積*作用,擴大融資資金來源,增加股權投資來源,加強和完善出口信用保險。
中國農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向松祚指出,由于很多“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在基礎設施、國際產能和裝備制造等領域存在發展短板,改善需求迫切,推動我 國高端裝備制造業“走出去”,能在提高中國制造形象的同時,將一部分有效產能轉移出去,又能化解目前中國經濟面臨的產能過剩問題。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