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09 來源:互聯網
立春將至,又到了棉農購種季節。受國家
棉花生產持續下滑的根本原因是效益下降。主要有4個方面:一是比較效益低。近幾年,棉麥比價一直低于1∶8的正常水平,棉花的比較優勢在減弱;蔬菜等園藝作物效益比較高,畝產值相當于棉花的3倍左右。二是用工成本高。棉花生產勞動強度大、技術性強、田間管理環節多,費工費時。據測算,一個生長季每畝棉花用工23個,是小麥的3.5倍、玉米的3倍、水稻的2.5倍。今年植棉成本繼續攀升,導致一些地方減少棉花種植,改種糧食和其他高效益經濟作物。三是生產風險大。由于棉花生育期長,受病蟲害和自然災害影響的幾率增加。許多棉田基礎設施老化,抗御自然風險能力差。四是政策扶持力度弱。2007年起國家實施了棉花良種補貼政策,2011年國家施行了棉花臨時收儲政策,對保障農民收益起到了一定的效果,但相對于糧食的生產直補、農資綜合補貼、*低收購價、產糧大縣獎勵等政策,現行棉花支持政策還遠不足以調動農民種棉花和地方政府抓棉花的積*性。
2014年,是我國棉花政策改革邁出關鍵性步伐的一年,其中*重要的就是取消對市場扭曲較大的臨時收儲政策,在新疆試點棉花目標價格政策,在長江中下游和黃河流域棉區實行定額補貼政策。所謂的棉花目標價格政策,是指在棉花價格主要由市場形成的基礎上,中央每年確定能夠保障農民一定收益的目標價格,當市場價格低于目標價格時,國家對棉農給與補貼;當市場價格高于目標價格,則不發放補貼。2014年,棉花目標價格為每噸19800元,盡管比此前兩年的臨時收儲價格20400元低了600元,仍比進口棉花完稅價15580元高出4220元。
中國的棉花消費主要集中在紡織用棉上,隨著化學纖維的發展,棉花在棉紡原料中的比例總體上呈現下降趨勢。受需求下降、庫存高企的影響,棉花需求增長幅度放緩將對棉花價格形成打壓,而隨著人工成本的提高,棉花生產成本的高企將進一步擠壓棉花種植盈利空間。在“天花板”與“地板”雙重擠壓下,今年棉花種植意向面積呈現較大幅度下降,“東棉西進”的步伐加速,將使內地棉區加速下滑,可能打破過去三大棉區“三足鼎立”的格局。2014年,國家決定取消棉花臨時收儲政策,只在新疆啟動棉花目標價格補貼試點。黃河流域、長江流域棉農擔憂沒有國家托市收儲,棉花價格下滑,植棉收益難以預期,紛紛調減面積。黃河流域、長江流域棉區一些地方政府甚至主動引導棉農調整種植結構。湖北省政府明確提出今年計劃調減棉花100萬畝,用于發展糧食及高效經濟作物生產。
市場分析普遍認為,隨著棉花目標價格政策的不斷完善和國家對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