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09 來源:互聯(lián)網
市場傳言中國將限制發(fā)放進口棉配額,除了WTO規(guī)定的89.4萬噸配額之外,加工貿易和滑準稅配額可能不再發(fā)放,也就是說即使ICE主力合約跌破60、58乃至55強支撐位,使國際市場棉價大幅低于國內市場,中國企業(yè)的*大進口量仍僅限于89.4萬噸,沒有任何其它渠道或方式降低紡紗成本。一些機構和外商認為,隨2014年底一次性發(fā)放89.4萬噸關稅內進口配額后,中國
一、雖然2014年
二、印巴、烏茲別克斯坦、越南、印尼等地的C40S以下棉紗品質已全面達到并超越大部分中國中小企業(yè),而精梳紗、高配紗也逐漸在中國市場占據一席之地,緊密紡、賽絡紡等新型紡紗技術、產品比例甚至高于中國企業(yè)。由于東南亞、中亞以及土耳其、孟加拉國等國紡紗設備集中在1990-2010年,生產自動化、現(xiàn)代化已高于中國七、八十年代的紡織設備。2013、2014年很多機構組織中國棉紡織企業(yè)、棉花企業(yè)、服裝企業(yè)等赴印度、越南、巴基斯坦等國紗廠參觀,一個共同的感受是設備先進化程度令人咂舌,完全可以媲美國內大部分棉紡廠,只是因工人熟練程度不夠,紡紗配棉水平不高以及下游印染、服裝等產業(yè)鏈不完善等等缺陷而無法在國際市場與中國產品“一較高下”,但隨著近兩年印度、越南、印尼等國家紡廠大量采購、使用高等級美棉、西非棉以及中亞烏茲別克斯坦棉,配棉等級和水平得到長足進步,從近兩年全國各地紗線展、面料展、新型纖維展上印度、巴基斯坦等紗廠、出口商占據“半壁江山”來看,中國市場低支紗市場已全面“淪陷”,一些布廠和進口商反映,印巴等產地棉紗存在強力好、易染色及供貨快等特點。據海關統(tǒng)計,2012年我國外紗進口達到152萬噸,同比增幅達到69.01%;2013年外紗進口量更高達210萬噸,增幅進一步擴大;2014年預計進口總量仍將突破200萬噸;而2015年因棉花進口配額發(fā)放數(shù)量大幅壓縮,進口棉紗、棉布成為大部分貿易商、中間商的**選擇。中國棉花協(xié)會的理事會上一些企業(yè)和個人甚至悲觀的認為2014年以后中國C50S以下的紗線市場份額將幾乎被印度、巴基斯坦等東南亞國家壟斷,中國紡企產品和品質的競爭能力、優(yōu)勢將體現(xiàn)在C60S甚至C70S以上的普梳、精梳紗上。
三、由于配額連續(xù)兩年大幅壓縮,大部分外棉對中國棉花進口市場“守之不愿,棄之可惜”,因此“搬家”至印度、巴基斯坦甚至越南、印尼等國家短暫過渡的可能性較大,而留守的大中型外商也將不約而同的打起進口棉紗的主意,特別是印度棉商、出口商。據調查,近日包括某大型印度棉商在內的棉商、貿易商紛紛掛牌銷售印度、美國、烏茲別克斯坦、墨西哥、土耳其等產地的棉紗,甚至非洲氣流紡紗也“不遠萬里”趕來“湊熱鬧”,因此棉花、棉紗“一肩挑”將是國際棉商的發(fā)展方向。而隨中國棉紗進口量逐年遞增,大型貿易商的加入,外紗的采購、運輸、保險及其它成本將得到很大程度的減少,外紗的競爭優(yōu)勢不僅表現(xiàn)在價格上,更將表現(xiàn)在品質、售后檢驗、仲裁和便捷索賠等等方面,將從正面同中國棉紡織廠“競爭”。據統(tǒng)計,2014年8月印度登記出口棉紗量為9.65萬噸,同比減少7.99%,環(huán)比減少了2.3%,2014/15財年印度累計登記出口棉紗46.87萬噸,同比減少20.97%,中國布廠、貿易商將采購重點轉向其它東南亞、中亞及墨西哥、土耳其等國家導致進口印度棉紗大幅下滑是主要原因。
1、檢測行業(yè)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lián)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fā)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lián)系,聯(lián)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lián)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lián)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