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09 來源:互聯網
“原標題:察言觀市:花落終有花開時”
失去國家政策收儲的棉市猶如被媽遺棄的孩子,“隨風飄蕩”,“孤苦無依”。據顯示,今年5月以來,由收儲政策改為直補政策后,
為了保障生產和供應,國家對
可以看到,隨著直補政策的落地,長期被“冰封”的鄭棉市場開始擺脫“政策市”的束縛,成交量和持倉量快速攀升,市場話語權逐步回歸“供需市”。近些年美國主要棉區天氣良好,利于棉花生長,美棉產量提升顯著。美國農業部*新發布的全球棉花供需預測報告顯示,2014/2015年度全球棉花總產量預計為2534.8萬噸,相比前一個月調增10.9萬噸;期末庫存再次攀高,至2300.9萬噸,調增64.5萬噸,較2013/2014年度上升5.1%。與此同時,美國農業部還預測,2014/2015年度美國國內棉花產量為359.2萬噸,調增32.6萬噸,較2013/2014年度提升27.8%;年末庫存為113.2萬噸,較2013/2014年度大幅增加92.5%。盡管中儲棉預計2014年全國實播棉花面積較2013年減少1034萬畝,降幅達15%,預計全國總產量較2013年減少80萬噸,降幅達11%,但是國內棉花減產量無法抵消外部棉花的供應增量。
此外,國內棉紡織企業開工率持續下降,棉花消費量接近五年以來的*低值,也嚴重削弱了需求端消化外部棉花供應增量的能力。據顯示,2013/2014年度我國棉花消費量為751.2萬噸,同比減少32萬噸,預計2014/2015年度全國消費量依然維持低位水平,供應過剩的局面難以轉變。迫于棉市供需失衡的壓力,近期國家儲備局表示,將于8月底停止投放儲備棉。盡管此舉會在短期內緩解棉市供應壓力,但無法扭轉中長期的供需矛盾。
我國連續三年大規模高價收儲,不但讓自身的庫容處于飽和狀態,而且也讓外部棉市產生了依靠,出現了“中國會買單”的心態。今后,我國不再執行臨時收儲政策,內外棉價的同步下跌無疑宣告了全球棉市去產能之門的開啟,棉價由供需說了算?;蛟S只有父母撒手不管,讓孩子學會適應社會,才真正有利于其成長。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