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09 來源:互聯網
英山縣為湖北省優質桑園基地縣,去年初,英山縣在全省**開發出平面繭生產新技術,到今年5月,蠶農收入實現翻番,一畝桑園收益超過一萬元。
桑蠶吐出平面絲
據了解,這項蠶寶寶只吐絲不結繭的技術從臺灣引進,它改變了傳統的桑蠶吐絲結繭方式。平面繭技術原理就是改變熟蠶吐絲的習性,蠶有趨光性,哪邊有光朝哪邊跑。讓周圍都保持黑暗,蠶成熟后用平板床吐絲,絲就非常均勻地分布在平板上,編織出平面絲塊。
縣繭絲辦副主任金涌泉介紹:傳統結繭方式結出來的繭,需要經過剝繭、煮繭、取絲等環節,既費時又費力。生產平板絲,省去了剝繭、煮繭、取絲的工序,不會斷絲,色澤、氣味、蓬松度等都優于傳統加工方法,是很好的優質原料,深受加工廠家歡迎。這項新技術的使用,更重要的是蠶農收入能翻番。
劉擁軍算了這樣一筆賬:一張平面繭平均產量6.2公斤、每公斤單價300元,生產鮮蠶蛹23公斤、單價40元,實現了單張蠶種收入2780元的高效益,比常規蠶繭生產效益高出152 0173 3840.6元,增收比例91.4%,幾乎翻了一倍。復合養蠶基地每畝收益過萬縣繭絲辦主任曾毅說:“為更大地激發蠶農積*性,縣里在蠶桑專業村六口塘村投入資金120萬元,規范建設600平方米養蠶車間,從今年3月9日開工,到5月15日開始養蠶。高標準建設以養蠶、養雞、養魚和種桑、種菜、種藥材相結合的三種三養復合型高效蠶桑基地新模式。”
曾毅給記者算了一筆賬:一年養殖三季蠶,全部生產平面繭,可以至少實現收益7500元;僅蘿卜種植一項,*低直接收益就是2000元以上,加上其他蔬菜、藥材種植和桑園雞養殖收入,每畝收益**能夠達到萬元以上。
英山縣計劃,從今年秋季開始,將這種高效蠶桑新模式的應用范圍推廣“復制”到20個專業村,推動蠶桑產業上游原料供應發展。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