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09 來源:互聯網
記者從近日召開的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春季調研活動總結會上了解到,過去一年,棉紡企業深受
為摸清棉花問題,春節后,中紡聯棉花調研小組共走訪了6個省、21個地區的約100家用棉企業。調研結果顯示,總體看來,大企業運行相對平穩,小企業面臨訂單流失嚴重、開工不足、開臺率低、利潤銳減等困難,企業流動資金壓力大,不少對外實施產業轉移的企業戲稱自己不是“走出去”而是“逃出去”。
據中紡聯棉花小組辦公室主任楊世濱介紹,中紡聯此次把山東、河南、河北、湖北等低支紗生產企業較多的省份作為調研重點,結果顯示,我國棉紡織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面臨四大難題。
一是訂單緊張,進口紗對我國市場沖擊巨大。特別是生產40S以下的低支純棉紗企業,受印巴等國進口紗的影響,生產經營情況惡化,春節后開工較遲,開臺率低,以產定銷。去年還堅持做純棉紗的企業,今年基本上已經全部開始轉做混紡紗。二是招工困難,勞動力短缺。工人年齡偏大,青年工人不愿上夜班,招不進,留不住。目前棉紡織行業員工的平均年齡已經達到35歲以上。中國棉紡織行業協會會長朱北娜指出,當前棉紡織企業技術工、維修工短缺嚴重,且員工高齡化現象明顯,這在以前是沒有過的。三是企業開工率低。楊世濱介紹,調研的企業中超過一半的中小企業開工率為65%,只有部分大企業達到80%。為了節省成本,企業普遍采取“三班兩運轉”,還有一些企業銷售情況不好,為撐門面強開臺。四是技改投入難度大。因當前中小企業利潤較低或沒有利潤,技改后續動力不足。
與此同時,國儲棉質量問題也是此次調研中企業“吐槽”集中的話題。不少企業表示,國儲棉的質量實在令人“頭疼”,而選擇出疆棉則負擔很重,國家每噸500元的補貼難以彌補每噸七八百元的運費缺口。企業反映,國儲棉質量問題主要是短絨率高、虧重嚴重及出庫困難。目前我國棉花質檢采取的是送樣檢驗,雖然整個“驗”的過程沒有問題,但是卻不能保證送檢的“樣”沒有問題。目前很多軋花廠為了獲利,把高低不等的棉花摻成三四級花再交儲,人為導致國儲
針對現存的諸多問題,棉紡企業呼吁建立長效的國儲棉價格競拍機制,各項相關政策配套掛鉤,讓棉價走向有跡可循。
中紡聯人士分析指出,當前棉花政策正處在變化的時期,雖然目前市場上的各種傳言很多,但是可以判斷,棉紡織行業還會有一段難熬的日子。
未來一段時間,國內棉價有可能一路走低并逐漸逼近國際棉價,但這一過程中企業訂單價與交貨價的差異會給生產經營帶來不小的壓力。隨著9月新棉上市,棉紡織行業面對的形勢會更復雜,企業要特別留意。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