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09 來源:互聯網
日前,走進隆林各族自治縣德峨鄉常么村的種桑養蠶基地,桑樹隨風掀起層層“浪花”,桑葉在藍天白天的襯托下綠得醉人,在芬達種桑養蠶合作社里, 三五成群的蠶農邊采摘蠶繭邊嘮家常,收獲的喜悅躍然臉上。合作社負責人覃世海介紹說,他家今年種有桑樹200多畝,截至目前已養蠶5批,純收入有10多萬 元。
近年來,隆林以國家實施“東桑西移”戰略為契機,緊緊抓住自治區對口幫扶的大好機遇,充分發揮土地資源、自然條件優勢,切實采取有效措施,引導 農民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大力發展桑蠶產業,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財政增長。該縣蠶桑生產遍及覆蓋15個鄉鎮48個村152 0173 3840個屯2065戶,桑園面積達 2.14萬畝。今年1至7月,已有200余戶桑農共養509張大蠶,產量30540斤,產值達64萬元,戶均收入3200多元。
重操舊業。隆林桑園面積在1990年曾達5000畝,但因受當時蠶繭絲價格下跌等因素影響,至1997年桑蠶產業回歸零點。隨著國家“東桑西 移”發展戰略的影響,2007年開始,德峨鄉楊利芬等農戶開始分散養蠶,隨著價格行情上漲,截至2010底,楊利芬在種桑養蠶純收入累計達16萬元。 2011年,自治縣新一屆黨委、政府領導班子對全縣產業發展情況經過深入調研,決定把桑蠶產業作為一項短、平、快的促農增收產業全力推進。
政策扶持。為了把桑蠶作為促農增收的重點支柱產業抓緊抓好落到實處,讓群眾真正增收致富。該縣出臺了《關于進一步加快桑蠶產業工作的緊急通知》 和《隆林各族自治縣桑蠶生產工作實施方案》,明確了今后5年全縣桑蠶產業的目標和任務,即從2012年至2016年每年新增桑園1萬畝。同時,建立完善激 勵機制,截至目前,全縣共投入570多萬元用于桑苗補助、化肥補貼、蠶房、桑蠶示范基地建設及專項技術培訓等。
示范推廣。為輻射帶動更多的群眾種桑致富,該縣于2012年在德峨、巖茶、克長、者保等鄉建立了4個桑園示范基地和種桑養蠶示范點的基礎上,今 年又在14個鄉(鎮)新建示范基地14個,集中連片桑蠶示范片面積3000畝,示范片平均面積在200畝以上,帶動輻射200多戶農戶。同時,認真總結種 桑養蠶大戶增收致富的先進經驗,組織外出考察學習等形式,向群眾進行種糧與種桑的效益比較宣傳,引導農民走種桑養蠶致富道路;采用電視、廣播、會議、板 報、宣傳標語等多種形式宣傳種桑養蠶的大好形勢,宣傳縣委、縣政府扶持桑蠶產業的優惠政策及做法。
企業牽引。為增強輻射帶動千家萬戶發展生產、脫貧致富的實力,該縣通過招商引資引進了蠶業龍頭企業——平果縣惠民蠶業科技有限責任公司,采取 “公司+基地+農戶”的發展模式、實行保價收購,與農戶結成利益共同體,既解決了農民的后顧之憂又提高生產積*性。該公司自今年3月27日投產以來,該公 司一期兩條生產線已經完成生產白絲20噸。
捆綁賺錢。蠶繭價格經常受到市場沖擊,蠶農收入起伏不定。多年的養蠶經驗使德峨鄉常么村的養蠶大戶楊利芬意識到,要有自己的產業鏈,才能更好地 做大蠶繭品牌。縣里組織她和群眾代表一起到桑蠶產業成熟的忻城學習考察后,決定將蠶農的利益同企業的利益捆綁起來,由她牽頭成立了芬達種桑養蠶合作社,實 行“公司+合作社+農戶”的模式,對蠶農實行一條龍服務。合作社負責購回蠶種供給蠶農,村民不用支付現金,待蠶繭銷售后才結算,遇到任何技術難題,直接向 合作社技術服務員申請免費服務。今年上半年,全縣已成立弄雜、水洞、芬達等種桑養蠶專業合作社5個,社員達100多戶,收入達50萬元。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