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09 來源:互聯網
過去的一年中,企業在提升管理方面不斷探索,其成果振奮著行業發展的信心,新的一年,該如何繼續提高管理水平,仍是值得企業思考的問題。
人性化管理留住人心
棉紡是傳統的紡織行業,有不少企業已有幾十年的歷史,員工的年齡、文化水平、生活態度等各方面的差異較大,他們在自身的發展中,有著不同的追 求。特別是近年來,“用工荒”的問題一度困擾著紡織行業,新員工“招不進、留不住”,操作工人青黃不接,對企業的生產造成了一定的影響。企業對員工的管理 辦法,決定著員工的去留,同時也關乎著企業自身的發展。
武漢裕大華紡織公司的的老員工鄢芙蓉在公司里一干就是18年,在采訪中鄢芙蓉笑著說自己也沒有想到:“一直以來也 不是沒有機會出去,但我還是留下來了。在*艱苦的4年值車工崗位中,我被評選為‘操作能手’、‘先進個人’,在操作比賽中拿了‘技術狀元’,受到車間器 重。公司、車間的領導和師傅給了我很多關心與幫助,讓我迅速成長,正是這樣一步步的發展,讓我對自己更有信心,也更有決心留下來。”
際華三五四二紡織有限公司董事長張明常說一句話:“員工利益無小事”。在他的帶領下,企業出資改造單身樓、補貼員工食堂、給員工加薪,公司的工作環境和薪資待遇逐年在提升,多數老員工已把公司當成自己的家。
人性化的管理,不僅可以穩定企業員工隊伍,還可以讓企業在困難面前爆發強大力量,渡過難關。
江南實業集團在2012年的困難形勢下,仍堅持提高員工待遇,人均工資年均上調幅度達到20%以上。特別是公司搬遷以后,新的工業園區配套設施尚不完備,衣食住行都不方便,為穩定員工隊伍,集團班車接送,從老廠區帶員工上下班,另外提供免費工作餐。
江南實業集團2012年全年運行情況良好,很大一部分原因得益于企業對于員工的技術培養,使得員工熟練應用各類新設備,在員工中推廣包機制和評定設備工人技術職稱措施的實施,大大提高了工人鉆研技術的熱情,從而提高了勞動生產率。
信息化管理改變模式
“提升行業信息化應用水平,促進紡織企業實現兩化深度融合”是《紡織工業“十二五”發展規劃》中提出的一項主要任務。信息化管理技術的應用,改 變了傳統的企業管理模式,使得相關人員的工作強度大幅降低,同時也節省了勞動時間,工人在同樣的時間內能完成更多有效的工作,提高了勞動生產率,也減少了 對工人的需求量,有效緩解了用工壓力。
近年來,棉紡織行業涌現出了一批應用水平較高的兩化融合典型案例企業,他們的經驗表明,企業深度應用信息化技術,不僅能使管理簡單方便,還能提高企業的各項能力。使得企業決策更加迅速、準確,從而使企業對市場的快速反應能力得到提高。
江蘇悅達紡織集團有限公司是全國紡織行業兩化融合示范單位。江蘇悅達董事局副主席、悅達紡織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朱如華介紹說:“悅達紡織信息化 建設開始于2003年,目前信息化體系已初步形成。在同步建設并不斷完善信息化基礎設施的同時,公司積*推進信息化的應用。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公司建設 了園區光纜及管道預埋,建設了數據中心和園區局域網;在生產過程監控與管理方面,公司建設了電能監測系統、質量監測系統、棉紡設備在線監測系統等。幾年來 的信息化實踐證明,信息化在對輔助企業戰略制定和危機管控、提升企業正確決策能力、支撐企業實現戰略決策模式變革等方面起到了較大作用。”
“計算機分包配棉系統”是杭州永翔紡織公司結合自身實際開發的信息化應用之一。信息技術的應用,加強了原料倉儲管理,對于降低企業成本、優化配棉工藝、穩定產品質量具有明顯效果,改變并完善了公司的生產經營模式,讓公司真切感受到了信息化管理帶來的便利。
在計算機分包系統使用中,原料的入庫、出庫必須貼條碼和掃描條形碼,可使管理者每天隨時看到倉庫實時準確的動態庫存及庫位狀態,從而加強了原料 倉儲管理。永翔公司使用該系統后,原料庫存量由早期的3~4個月壓縮至1個月,壓縮財務成本300萬元/年左右,有效降低了公司的原料庫存,減少了資金占 用。在滿足質量的前提下,使用前后配棉平均等級下降了0.5級,節約生產原料成本300萬元/年~500萬元/年左右,降低了企業的經營成本。
信息化技術的應用能夠有效促進能耗的降低,兩化融合促進節能降耗潛力巨大。部分棉紡織企業,如無錫一棉、山東魯泰、江蘇悅達等都在這方面有較好 的應用效果。但在實現信息化管理方面,目前很多企業還沒有給予充分的重視,整體應用水平還有待提高,相信在2013年隨著信息化管理的進一步推進,將在企 業的發展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精細化管理帶來效益
無論是哪種管理方式,其效果*終都會表現在企業效益的提升上。企業信息化、人性化管理方式的實施,目的都在于促進企業的健康發展,獲得經濟效 益。特別是2012年,受多種因素影響,企業利潤大幅下滑,不少企業提出了“向管理要效益”的口號。實踐證明,精細化管理可*大限度控制管理所占用資源, 大幅降低管理及生產成本。對生產企業來說,其核心是基礎管理和細節管理,通過扎實到位的基礎管理和科學高效的細節管理,真正實現生產企業“向管理要效益” 的口號。
安徽華茂集團是實力較強的紡織企業,在管理方面企業著力建設能源管理系統(EMS),實現企業能源管理的自動化、信息化和集中化,使公司可以對 各重點耗能環節的能源利用狀況實時監控,了解和掌握各重點耗能環節實時的能源利用情況,對重點耗能工序進行能效評價,提高集團公司對部門用能情況監督管理 的能力,促進了企業節能減排。2012年1~10月,企業分時用電共計節約電費總額346萬元,同比節約25萬元。生產消耗蒸汽,降幅為2.57%;生產 消耗自來水,降幅為18.03%。
南陽紡織集團在精細化管理方面同樣做的出色,企業內部實行EXCEL平臺管理、流程化管理、標準化管理、月度工作計劃管理等,全方位實施質量追蹤控制、在線監測等質量工作,細化了各級質量責任,穩定了產品質量,受到客戶的信賴。
在多數棉紡織企業中,人性化管理已經越來越完善,信息化、精細化的管理方式已有了一定的成效,大多數企業正在有意識的向它們靠攏,但目前企業中 信息化管理的覆蓋范圍還很有限,像進銷存、辦公自動化、配棉管理等局部應用已經有了一定的覆蓋,但是從整體上看企業單項應用的覆蓋面還不廣,主要業務之間 信息化應用的綜合集成水平總體還不高。
有調查顯示,兩化融合對企業效益的提升確實發揮了較大作用,信息化應用水平高的企業,人均利潤也相應較高,企業效益與信息化應用水平表現出明顯的正相關關系。
可以肯定,隨著科技的進步及“兩化融合”的推進,棉紡行業的信息化、精細化管理將大步前進,信息化將能夠覆蓋企業的各項主要業務,特別是在設計 與生產銜接、產供銷銜接、管理與控制銜接以及業務與財務銜接等環節的綜合集成方面加以提高,信息化管理促進精細化管理,從而對企業的發展得到較大提升。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