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09 來源:互聯網
這10年,中國紡織業走得并不輕松,但所有的溝坎都不能阻擋它的倔強成長。
10年中,中國紡織業走過了配額時期和后配額時代,歷盡了貿易摩擦到反傾銷,經受了金融危機的打擊又遭遇經濟危機寒流……一路坎坷,但中國紡織業卻依舊交出了**答卷。
在配額束縛中成長
那是2000年前后。
江蘇晨風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是江蘇一家民營服裝企業,在江蘇小有名氣,但工廠主要的業務是為貿易公司做加工,想要去海外市場施展拳腳,卻舉步維艱。
同樣位于長三角的國有貿易公司上海絲綢,卻百檢網順水,成為上海市*炙手可熱的出口大戶。
2001年,上海絲綢公司的紡織品服裝出口額達到了歷史性的*高位點——8億美元,在全上海的各類企業當中排**,甚至超過了當時鋼鐵大戶寶鋼的出口額。
民營紡織企業和國營紡織企業的日子簡直是冰火兩重天。個中奧妙,就在于企業是否手握配額的差別。而當時在全國紡織行業里,上海絲綢拿到的配額份額是很大的。
配額之于老一代紡織人,就像糧票之于我們的父輩,是*深刻的記憶。
在今天,中國制造幾乎為世界各個角落的人所熟知。在眾多的中國制造中,中國的紡織品舉足輕重。
“紡織工業是我國國民經濟中的傳統支柱產業、重要的民生產業,也是國際競爭優勢明顯的產業。”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企業研究所副研究員、**經濟師馬淑萍向《中國產經新聞》記者表示。
中國自152 0173 3840年首次超過墨西哥成為美國紡織品服裝**大進口來源國,進口數量達到49.6億平方米,同比增長124.5%;所占市場份額由上年度的6.7%上升為13%;進口金額為87.4億美元,增長33.8%。
從整個世界范圍來看,2001年,中國紡織品服裝在全球的出口份額占一成多。
正因如此,許多國家對于中國的紡織品出口心存忌憚,而紡織品配額制度正是這一擔心的制度反映。
從1986年到1994年,這是一個漫長的談判。經過長達7年的努力,《紡織品與服裝協議》*終簽訂。根據協議,中國的紡織品服裝獲得了和其他締約國同樣的待遇。
按照各成員國達成的協議:從152 0173 3840年到2004年底,經過10年過渡期,分三個階段在世貿組織成員國之間取消紡織品、服裝的配額限制。也就是2005年1月1日起,發達國家對來自發展中國家的紡織品實行的進口配額在全球范圍內取消。
為數眾多的中國民營紡織企業終于迎來將改變他們命運的重大利好,事實也證明,隨著配額束縛的逐步減輕,中國紡織業煥發出****的生機。
2003年,中國的紡織品服裝出口額為788.5億美元,年增長速度為27.7%,占美國進口市場的20%,歐盟市場的15%。
但即便到了約定期限2005年,發達國家仍然沒有放棄對于中國紡織服裝出口進行限制的努力。
2001年,作為中國加入WTO的妥協條件,美國獲得了在2008年以前允許其對中國制造產品再次實施配額限制的權利。同樣獲得這項權利的,也包括世貿組織的其他成員國。
不過即便如此,中國的紡織服裝出口依然實現了井噴式的發展。
2005年,中國紡織品服裝出口1150.3億美元,增長20.9%,其中對美國出口186.4億美元,增長70.5%;對歐盟出口183.2億美元,增長56.9%。2005年底,美國和歐盟一舉成為我國出口**、第二大目標市場。
在貿易壁壘前壯大
那是2005年前后。
《沒有“中國制造”的一年》一書風靡世界。
美國女記者薩拉·邦焦爾尼在這本書里描寫了自己的家庭在抵制“中國制造”近一年后,終于發現“沒有中國產品的生活一團糟”。
而在西方普通民眾開始關注到中國制造,尤其是中國紡織服裝產品的出口影響力之前,西方各國政府、業界人士早已對此耿耿于懷。
2006年,河北順西兒童制衣公司在交付德國買家一批訂單時,卻被拒接,幾番溝通,才知道原來是紐扣使用不符合環保要求。
在紡織品服裝出口大省江蘇、浙江、福建,曾有如此遭遇的紡織品服裝加工出口企業數不勝數。
被美國以及歐洲諸國寄予厚望的配額限制顯然并不能有效的限制物美價廉的中國紡織服裝產品的進入,于是貿易壁壘便開始被頻繁應用。
2006年美國發起的針對中國紡織服裝的反傾銷案一度被稱為“中美紡織品反傾銷**大案”,**代表性。
當年6月,3家美國聚酯短纖制造商向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和商務部遞交了立案起訴書,要求對從中國進口的部分聚酯短纖進行反傾銷調查,并征收101.52%的平均反傾銷稅。
隨后,美國商務部展開的反傾銷調查涉及金額約為6500萬美元,涉案中國企業近百家。*終,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對原產于中國的聚酯短纖做出反傾銷產業損害終裁,中國進口商的普遍稅率為44.3%。
除了這樣的關稅壁壘之外,近年來技術壁壘的設置也越來越多。
在2010年全球的技術性貿易壁壘通報中,涉及紡織品、服裝工業類的共30項。
2010年加拿大衛生署對華紡織品服裝類產品的召回通報呈大幅增長態勢。2010年共發布通報數量23起,2009年7起,2008年5起,增長迅猛,而這之中,多是產品技術不合格。
“怕沖擊自己國家的紡織品服裝企業,一些國家就會出臺一些硬性的技術要求,很大程度上是希望盡量阻止中國商品的進入。”原順西兒童制衣公司經理李順西對于西方國家頻繁出臺的這些技術性要求看得很透徹。
李順西告訴《中國產經新聞》記者,與發達國家的產品相比,在技術上,我國的部分產品仍有差距,尤其是一些小的來料加工廠。就像自己的廠子,沒有研發部門,技術很難提高,因此受沖擊也*大。*終不得不在兩年前關閉了公司。
不過,擁有高端技術的中國公司也越來越多,與此同時,中國企業應對貿易壁壘的心態及經驗都已經越來越成熟。中國紡織品服裝行業在國際貿易壁壘的圍追堵截下一再壯大。
統計數據顯示,十一五末年,紡織行業規模以上企業 共計實現工業總產值(現價)46684.2億元,與本世紀初相比較累計增長4.2倍,年均增長18%; 2010年,全國紡織品服裝出口總額達到2120億美元,比2000年增長3.1倍,年均增長15.1%,占全球的比重由2000年14.7%提高到 34.3%。
在經濟危機下生存
那是2010年前后。
爆發于2008年的金融危機已經結束,而由此引發的經濟危機卻日益嚴峻,并*終波及到紡織品服裝企業。
晉江市依絲紡服裝織造有限公司今年與去年同期相比,業務量足足縮減了近4成,開機率不過8成。
訂單少、資金回籠也慢,拖欠現象嚴重,以前一個月左右的回款周期變為三四個月。
雖然今年以來原材料成本下降了約10%左右,但人工成本急劇上漲,產品幾乎沒有利潤。
只要有可能,企業都得“挺著”。“要維持老客戶,保證熟練技術工人不流失,一停下來就完了,基本退出了這個市場。”公司經理吳程耀在接受某媒體采訪時顯得無奈而迷茫。
眼下,中國紡織品服裝企業似乎正身處*嚴峻的考驗之中。
在世界經濟危機的影響下,內外需市場急劇萎縮,與此同時,原料、人工成本上漲,可謂內外交困。危機下求生存,成為中國紡織品服裝企業的*大課題。
今年1-5月,我國紡織品服裝累計出口935.23億美元,同比增長2.63%,較上年同期增速下降23.57%。
在今年1-5月,我國紡織服裝出口的所有國家和地區中,對歐盟地區的紡織服裝出口金額為312.16億美元,與上年同比增長-2.9%。
不過,雖然從數字看中國紡織服裝企業陷入困境,但在專家看來,制造業經營狀況較差是許多國家都面臨的情形,整個世界的經濟仍然在經濟危機的陰霾籠罩之下,這并不是中國獨有的問題,沒有必要過于悲觀。
剛剛做完調研的馬淑萍向《中國產經新聞》記者介紹說,從調研結果來看,目前我國紡織品服裝行業的裝備技術水平已經大大提高,更多的企業開始注重研發,產品已經形成了一定的市場競爭力,擁有一定的品牌能力,管理水平也在逐步提高。
對于如何從困境中突圍,馬淑萍也給出了自己的建議。
馬淑萍指出,借鑒國外發展現代紡織工業的經驗,有兩個重要的途徑可以使紡織工業做強做優:
**,通過發揮紡織工業在基礎產業和文化產業中的作用做強做優。
一些發達國家通過與文化高度融合,不斷開發**紡織新型材料,使紡織工業在高端和細分市場始終保持著國際競爭優勢。
日本對紡織工業有明確的戰略定位和認識:**是滿足人們不同文化和價值觀需求的生活文化產業;其次是為當地提供商業和就業機會,支撐地方經濟發展的重要產業;再次是具有未來廣闊發展前景的基礎產業;*后是**的紡織技術關系到國家安全問題不能放棄。
正是堅持這樣的認識,日本紡織工業實現了向“綜合化學”、“**材料”和“纖維時尚”的轉型。
再比如,歐盟把紡織工業作為文化產業發展的定位更加突出,也正因此,世界品牌多誕生于此。
第二,通過發展產業用紡織業做強做優。
從服裝、家用紡織品向產業用紡織品發展是一些發達國家紡織工業轉型發展的重要路徑之一。
產業用紡織品又被稱為“技術性紡織品”,很多高性能產品利用了先進的納米和生物技術,廣泛應用于航空航天、新能源、土工及建筑、交通運輸、醫療衛生、環境保護、工業、農林漁業等領域,具有資金密集、技術含量高、用工少、附加值大、市場需求空間巨大等特點優勢,是近10年紡織工業新興的*具發展潛力的方向。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