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09 來源:互聯網
備受關注的第112屆廣交會第三期昨日起至11月4日繼續在琶洲展館舉行,主要展出紡織服裝類、鞋類、醫療保健類及食品類等產品。
輕工、紡織等勞動密集型產業曾是我國外貿出口的主力軍。昨日,記者了解到,由于國內生產成本高企,很多企業選擇在東南亞設廠。但也有不少參展企業表示,產能外移的效果仍有待觀察,目前他們暫時更愿意將工廠設在中國內陸省份。
“80后、90后不愿進工廠”
與原材料價格今年趨于穩定相比,人工成本上漲繼續困擾中國勞動密集型產業。廣東永金興集團的展位負責人范漢新對記者表示,近年來,企業每年給工人提高人工10%,如今其一名普通工人底薪能達3000元/月,“按我們企業固定400名工人計算,每月人工成本就要120萬元。”范漢新表示,反映到企業就是產品價格提高,客戶訂單不好拿。據了解,該企業產品今年提價10%,但整體訂單則下滑20%。
寧波長隆制衣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姚朝云表示,為了降低成本,身邊很多企業開始將目光投向東南亞國家。“以柬埔寨為例,當地普通工人平均工資在 100-120美元/月(約合人民幣623.77-748.52元/月),但如今我們工廠的工人工資要3000-3500元/月。”姚朝云表示,而且相比國內80后、90后不愿進工廠,東南亞國家的勞動力更加充裕。
此外,東南亞國家的關稅優惠也具吸引力。“人工、土地成本低不說,單就稅收而言,比如羊絨制品從中國出口到歐洲、日本征收超過10%的稅。而從柬埔寨出口是免關稅。”寧夏圣雪絨國際企業集團公司總經理曾維表示,該公司也已經開始在柬埔寨籌辦工廠。
但曾維同時表示,“現在越來越多的客戶轉向東南亞,很多中國企業也逐漸向東南亞進行產業轉移,長久下去,就會在東南亞培養起完整的產業鏈,到時候會對企業競爭力形成威脅。”
廣東省外經貿部門的調查數據顯示,今年以來由廣東轉移到中國境外的投資項目有41個,其中轉移到馬來西亞和越南的項目分別達到15個和13個,它們以紡織服裝和鞋帽等為主。
“走出去”的應以低端產能為主
不過在記者巡館過程中發現,廣交會參展企業中考慮近期內在東南亞國家設廠的并不占多數。
“東南亞地區雖然人工低,但只能生產比較基本的款式,而且工廠對產品的控制能力一般,國內的紡織行業優勢在于完備的產業鏈,生產所需的面、輔料都能很容易找到。”天津天服三悅服裝有限公司董事長馬為民表示,不僅我國勞動密集型產業的中高端產能仍然保持穩定,即使低端產能的外流也不會太快,這主要是因為中國還繼續保持著“世界工廠”的優勢。
此外,東南亞的生產效率,也是國內出口企業暫不考慮“走出去”的原因之一。廣東省紡織品進出口股份有限公司陳躍武指出,盡管東南亞勞動力充裕,但他們生產技能和勞動積*性都不及國內工人,交貨期往往要比國內生產長一倍。陳躍武指出,他的供貨商中,更多人愿意將工廠內移至內陸省份,如江西、安徽、廣西等。“雖然人工成本只比珠三角和長三角略低,但生產效率能夠維持水準。”
“坦白地說,產業轉移之后,國外采購商也會相應下調采購價格,從目前了解到的情況來看,中國企業依然要繼續忍受低利潤經營。”常州對外貿易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陳文新表示。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