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09 來源:互聯網
救棉花還是救紡織?面對棉花產業鏈上下游掐架的窘境,業界呼吁決策部門盡早出臺相應政策,理順各方關系。
“要避免國際市場對棉花的沖擊,建議收儲政策常態化,防止棉花走大豆的路。”農業部農村經濟研究中心劉銳在中國棉花協會2012年全國形勢分析會上說,棉花生產面臨的主要問題是用工量大、成本高、比較效益低、機械化程度低,瓜果蔬菜等經濟作物與棉花爭地現象嚴重。
在過去一年的國家*低棉花保護價收購之后,對于今年棉花生產形勢,劉銳認為,形勢良好。根據農研中心8月對16個主產省的調查,全國種植面積下 降6.6%,其中黃河流域和長江流域減幅分別為9.7%和13.1%,西北內陸則增長了3.37%。目前生產形勢良好,
“新棉上市后,預計價格可能會小幅上漲,衣份38%,
湖南省棉花協會的*新預計稱,該省今年種植面積300萬畝左右,比去年下降10%,目前長勢基本正常,單產較上年提高,預計總產26萬噸~28 萬噸,與上年基本持平。盡管目前看不錯,但長江流域*關鍵的時期是9月下旬至10月上旬,目前還不定型,還要看后期天氣狀況。顯然,山東省連續5年減產的 種植面積顯示,棉農雖然從*低保護價中受益,但是種植積*性仍然不夠,而下游流通環節和紡織環節則對于*低保護價收購有頗多異議。
湖南省銀華棉麻產業集團董事長賀躍鋼表示,一方面整個流通企業今年都不關心市場問題,而只關心交儲,因此對收購入市非常慎重,隨時準備停收,這種情況在以前沒有出現過。
賀躍鋼認為這主要原因有兩個:一是去年國家政策前期保護農民利益、后期保護紡織利益,而流通企業沒有保護,兩頭受壓;二是去年臨時收儲價格沒有 給流通企業留利潤空間,加之各項費用上漲超過預期,而今年費用繼續上漲,加上政策不確定性等,流通企業面臨虧損。另一方面,受政策因素影響,今年整個流通 企業都不會做市場,導致市場缺乏一個正常秩序。
與此同時,紡織行業也在面臨利潤大幅下滑的困境。根據中國棉紡織行業協會調查,全國棉紗產量下降3%,利潤總額下降60%。中國棉紡織行業協會 副秘書長王青翠認為,2012年對于棉紡織企業而言困難很大,其中對前道產品影響大于后道,紗線影響要大于布,布又大于服裝。加上人工成本和能源成本都在 上升,中國成本優勢在逐漸喪失。
邊圣貴也表示,由于紡織原料仍以棉花為主,部分紡織企業正在積*調整產品結構。但是受宏觀經濟形勢影響,今后幾個月紡織行業形勢仍不容樂觀。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