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09 來源:互聯網
9月6日,第十八屆中國國際化纖會議將在浙江蕭山拉開大幕。為了幫助業界更透徹、更全面地理解會議內容,本報化纖版與中國化纖協會合作,圍繞會議主題"在高成本時代化纖行業如何實現可持續發展?--新趨勢、新格局、新領域和新標準",從"解讀高成本時代"和"實現可持續發展"兩方面對大會主題進行重點解讀,敬請關注!
高成本時代的特點以及存在的主要問題?
隨著勞動力成本、財務成本、能源成本、節能減排成本、物流成本等不斷上升,在不經意間中國經濟已全面進入"高成本時代",化纖工業也不例外。自改革開放以來的低成本競爭優勢已經不復存在,曾經是中國化纖工業快速發展有力支撐的低成本發展模式,如今卻成為可持續發展的掣肘。除了保護環境、節約資源,如何破局高成本時代,也成為行業實現可持續發展亟待解決的難題。這是發展模式的更替,化纖工業的發展又將迎來巨大的挑戰。
近幾年,化纖企業切切實實地感受到了高成本時代的到來,以往的成本優勢已然喪失。而下游紡織行業面對國內外的嚴峻形勢,對化纖的需求也表現出了謹慎的態度,紡織企業不會輕易為化纖產品的漲價買單,另一方面,國內化纖產能的快速增長導致市場競爭更加激烈,因此化纖行業的高成本無法順利地向下游傳導,行業經濟效益大幅下滑。
高成本時代化纖工業存在的主要問題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自主創新能力不足,高新技術纖維、高附加值產品比重仍偏低,大部分高新技術纖維的核心技術和關鍵技術裝備還有待突破,對于能夠提高生產效率、節能降耗、清潔生產的技術,急需加大力度推廣應用。另外,與某些領域相比,化纖在教學領域的基礎理論研究稍顯落后。十多年沒有出過一本新的化纖教材,使得學?;w教育跟不上實際工業發展。陳舊的基礎理論如落后產能,若不能更新,勢必影響到整個產業的創新與升級。
常規產品同質化競爭激烈,部分企業迫于庫存壓力和資金短缺問題,不得不采取低價競爭的手段,擾亂了市場秩序。
化纖出口市場面臨國際競爭壓力加大,一方面,全球金融危機導致外需下降,"貿易保護主義"迅速抬頭,針對中國紡織化纖產品的貿易保護頻發,另一方面,其他新興經濟體和發展中國家如印度、越南等國的低成本競爭優勢相對凸顯,"中國制造"的傳統優勢逐漸喪失。
產業營銷和品牌建設滯后,目前中國化纖產業仍主要以生產為主,整體利潤水平較低,缺乏國際化、現代化的營銷體系,缺乏知名品牌,導致許多差別化、功能性的新產品也無法取得較好效益。
中小企業面臨生存壓力。主要體現在丙綸行業和再生纖維行業,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難以得到有效解決,而這些企業的產品競爭力又相對較低,無法將高成本順利傳導至下游產品,盈利空間被大大擠壓,部分企業面臨生死存亡的考驗。
當前化纖行業可持續發展的出路在哪里?
我國化纖工業經歷了持續快速增長,目前正處于轉型升級的關鍵階段,行業可持續發展面臨許多問題,例如:總量發展存在結構性過剩、資源與環境約束帶來更大挑戰、節能減排任務艱巨、自主創新能力不足、產業結構有待進一步優化等。
可持續發展是中國化纖工業未來發展中的重要任務,化纖工業"十二五"發展規劃中明確提出了"十二五"時期可持續發展的目標:加快生物質纖維的研發和產業化,進一步提高清潔生產、資源綜合利用水平,建立起化纖工業循環經濟發展模式。到2015年,廢舊聚酯產品、化纖面料服裝等回收利用規模達到700萬噸,能源合同管理覆蓋率超過20%,清潔生產審核覆蓋率超過30%,加強干法腈綸、粘膠纖維等生產過程中的廢氣排放治理,確保達到國家相關排放要求。企業碳足跡認證研究取得進展。
化纖行業一直在積*推動行業節能減排,構建行業綠色低碳發展平臺。在去年的國際化纖會議期間,“中國化纖循環經濟聯盟”正式成立,目前工作運轉正常,已取得初步成效;今年3月份,國家工信部消費品司、中國化纖協會、東華大學、化纖紡織產品開發中心聯合發布了 "2012/2013年度中國纖維流行趨勢",旨在引導化纖新產品及下游制品的應用開發向高附加值、綠色低碳等發展;協會還與帝人集團攜手合作,其中,針對構筑滌綸纖維制品的循環型再生利用系統的這一項目,已進入實質階段;協會與Intertek天祥集團合作,為化纖企業提供環境影響評價、診斷和解決方案,進行碳足跡認證,盛虹化纖、恒力化纖、鷹翔化纖、新民科技四家企業已成為國內首批獲得Intertek-CCFA產品碳足跡證書及綠葉標簽的企業。以上一系列的舉措都是為了更好地落實化纖“十二五”規劃、加快行業轉型升級、實現可持續發展。
同時,化纖行業會繼續大力推動節能減排和資源循環利用。加快節能減排新技術、新裝備的產業化研發和應用,推廣棉漿粕黑液治理和廢舊瓶片清洗廢水回用等技術,加大對粘膠廢水和廢氣治理、回收等技術應用與設施建設的力度。強化由終端治理向過程監控、清潔生產技術的轉變,推進粘膠、再利用纖維的清潔生產。適時修訂粘膠纖維行業準入條件。加快淘汰和替代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率的落后生產工藝和設備。鼓勵和規范再利用纖維行業發展,加快生物質可再生、可降解原料研發,積*推進清潔生產,加強資源綜合利用,減少污染物排放量,建立化纖工業循環經濟發展模式引導社會綠色消費。
今后,化纖行業可持續發展的出路仍然是轉型升級,要認真貫徹落實化纖工業"十二五"規劃中明確提出的七大任務,即:大力促進常規產品優質化,提升產品附加值;努力提升高性能纖維產業化水平;有力推進生物質纖維及其原料的開發;積*推動節能減排和資源循環利用;加快提高重點技術與裝備自主化和工程化水平;轉變行業發展方式,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繼續優化產業區域布局。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