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09 來源:互聯網
說到中國紡織服裝產業,國家有一個定位,是國民經濟傳統支柱產業,是重要的民生產業。實際上我覺得應該還加上兩句話,也是高新技術應用的重要產業,當然也是時尚文化創意產業。這樣我覺得對這個產業的主體特征進行這樣一種描述,可能就更加完整和豐滿,也就是說這個產業我們從立體的角度來觀察這個產業所表現出來的各種作用和在國民經濟當中的地位。這個產業可以說在我們國家是一個市場化程度很高的產業,為什么這么說?因為它的資源配置是以市場配置發揮基礎性的作用,各種生產要素以及企業的生產經營是圍繞著市場來進行的。
第二、它是一個非公有經濟**占主體地位的產業,這個產業經過上世紀90年代后期國企改革的深度變革,相當一部分國有企業比較安全體面退出了這個行業,所以從新世紀開始這個產業毫無疑問成了非國有經濟占主體,所以說在資產結構當中非國有比重已經占了97%以上,而且越是沿海地區,非國有比重越高,所以它的主體是非公經濟,特別是民營經濟和三資企業。
第三、這個產業是一個非常完整產業鏈體系,紡織工業所有的行業我們國家全部都有,棉、毛、麻、絲、針織,產業用和服裝用,還有印染,化纖和紡機,構成了一個完整的紡織工業體系,在我們國家全部都有,是一個上下游產業鏈相互銜接配套的產業,在中國可以說是非常完整。
第四、這個產業在我們國家的布局呈現出一個共同的特征,就是集群化的發展。從生產空間布局的角度來說,這個產業很多是一種集群的方式,或者說某種產品,或者說相關的產品構成一個完整產業鏈體系,高度密集在同一個地區,從而形成了一種空間布局集群化的產業表現。據紡織工業聯合會所聯系152 0173 3840家紡織產業集群,大體就占了全國紡織經濟總量的40%以上,還有一些更大的產業集群,特別是地市級以上的產業集群,估計也有30-40%,所以集群占了中國紡織服裝經濟比重大約占80%,所以它是一個布局的主體。
第五、這個產業具有非常明顯國際競爭優勢,現在我們在國際市場的份額,我們出口去年是2100億美金,今年要超過2500億美金,占國際市場份額大體是30%以上,或者是33%這么一個比重。就是說全世界30%或者三分之一的比重是中國制造,也就是說穿在身上的中國制造在世界是很有影響力,而且占有*高的市場份額。同時,我們的國際化來比較現代,除了大量出口之外,我們還有一定的進口,進口一年大體有500億美金,除了紡織品服裝之外,還有大量的纖維原料,染化料和紡織機械等相關產品,這樣為世界相關產業也提供國內市場的份額和商機,使得這個產業和國際經濟,國際貿易和國際市場有非常密切的關系,構成了這個產業主要的基本特點。
我為什么給大家這么說?主要目的是為了大家了解一下這個產業,一是在國民經濟當中的地位,第二是產業特征的一些主要表現。
下面我想講第二個問題,就是說一下當前這個行業一些經濟形勢和走勢。我們剛剛過去的2011年應該來說我們這個產業的發展從經濟運行的基本表現來看是正常的,為什么這么說?因為反映這個行業經濟運行的一些主要的經濟指標,比如說工業總產值,固定資產的投資,社會零售,出口,還有運行的質量和效益。那么這些指標在剛剛過去的2011年,可以說基本上都在兩位數的增長。按照國家統計局的統計數據去年1-11月份,我們規模以上的企業實現工業總產值大概是5萬億人民幣,同比增長是27%,這個數還是不低的,大類產品的產量,化纖同比增長16%,紗同比增長13%,布同比增長14%,服裝稍微低一點,同比增長8.9%,也就是9%。所以這個增長比例應該來說從綜合起來來看還是正常的,但是如果我們把它分為一個一個季度來看,這些反映生產的指標可以說是逐季增速在回落,增長的速度在趨緩。
第二就是出口,1-11月份出口了2100多億美金,和去年的水平基本持平,同比增長是24.5%,在2011年全球經濟低迷,歐美債務危機嚴重,主要經濟體國家經濟增長疲軟,發展中國家深受通貨膨脹的壓力,而且大宗商品波動不是很好的環境下,我們有這么高的出口,已經是非常值得欣慰的。但是我們的出口如果仔細分析一下,它的出口主要是靠我們的價格水平提高而拉動的。我們的價格水平為什么在去年提高,一個是成本因素,去年各種生產要素,包括用工,包括煤電油氣等大幅度的提升,再加上人民幣升值,所以你的價格必須要提高,否則你做不過來。還有就是開發新產品,提高附加值而帶來價值水平的提升,所以價格的提高拉動我們的出口,價格水平的提高增速達到21%,對我們整個出口額的增長貢獻度達到了98%,這就說我們的數量出口去年的增長是很微弱的。1-10月份我們只增長了0.5%,其中服裝的出口數量只增長了0.1%,這說明什么呢?說明國際市場的需求還是非常低迷的,數量的增長幾乎為零了。第二,還有一個原因,我們由于成本的因素,我們一些低端的制造,包括服裝,包括家紡,大量向周邊國家轉移。在周邊國家有一個叫孟加拉的現象,那么小的國家出口超過100億,還有越南和柬埔寨,還有印度和巴基斯坦,像這些國家可以說承接了我們一些成本做不過來的低端產品,也占了我們一些份額,所以今年在美國市場的份額是下降的。雖然我們出口額增長速度比較快,但主要是價格提升帶來的,但是出口的數量增長是微乎其微的。
還有一個就是內銷,內銷可以說越來越成為中國紡織服裝產業經濟運行的主要支撐點,去年1-11月份我們衣著類零售總額增速達到24%,高于全社會同類產品的指標。我們內銷是比較旺盛的,同時在規模以上企業當中,我們內銷產值增速超過了30%,大概規模以上企業的出口 交貨值只增長了14%,而內銷產值的增速超過了30%,說明內銷顯然要好于外銷。而且內銷產值所占工業總產值的比重,在去年1-11月份已經達到了82%,同比增長了1.6%。也就是說我們這個產業越來越依托于國內市場來支撐著我們整體的運行,我們這個產業多虧有一個非常龐大的,而且是***市場的支撐,否則國際市場一旦出現大的動蕩就慘了,但我們還有很好回旋的余地。所以擴大內需特別是擴大消費,對我們這個產業穩定運行至關重要。
我們再來看看投資,包括農業和農村投資,紡織行業去年1-10月份增長了34%,這個指標超過了全社會的固定水平,新增投資是8%,意味著項目投資主要用于國家貨幣政策,還有資金的來源,在固定投資里面有一個比較可喜的現象,我們由固定資產投資形勢由東部向中西部轉移的勢頭依然沒有減少,中西部固定資產投資分別超過了50%,全行業是34%,東部是24%,而中西部都超過了50%,這說明產業向中西部的轉移勢頭依然未減,區域形式呈現了優化的態勢。安徽成了承接東部產業轉移勢頭很猛的一個區域,所以我們的投資方面還是有亮點的。
*后來看經濟效益,1-10月份我們實現了利潤規模以上企業超過了2000億人民幣,增速是29%,這個增速聽起來還是比較高的,但是我們和一季度相比,我們的利潤增長速度可以說回落了27%,也就是說我們一季度增速很高,但是到了10月份以后,這個增速出現了明顯回落。這里說的是規模以上企業,實際上中小微型企業的利潤增長水平應該來說,可能要比這個速度還要低,特別是一些沿海地區出口加工企業他們的利潤可能更薄,所以我說的這個情況還是屬于規模以上的情況。
在這里稍微做一個說明,今年規模以上企業的情況在統計口徑上有一個變化,去年是500萬以上,2011年2千萬銷售收入才可以進入規模以上,今年門檻高了,所以規模以上的企業戶數一下子少了2萬戶,留在規模以上企業效益情況相對比較好,所以我們的利潤表現還是不錯的。如果是全口徑來說,我們的利潤情況沒有這么好,所以在這里稍微做一個說明,可能來自中小微型企業和純加工企業他們深有啟發。所以大家就能看出來,**經濟指標的表現是正常的,第二就是出現了生產、效益、增速明顯回落,尤其是出口數量的大幅度回落,這么一個運行基本特征。
這些是我們對剛剛過去的,雖然沒有完整全年的數據,基本上表現出我們在過去的一年表現了整個行業運行的情況。那么今年的情況將會怎么樣,這個可能是大家更為關心的話題。前不久我們先后在北京和上海了解一下今年我們行業,包括大企業、中企業、小企業、微型企業,他們的感受,他們對行業走勢的一種看法,我們在進行座談,了解一下他們的一些情況。
經過前兩次會議,我們已經初步感受到大家覺得今年的情況可能比去年要嚴峻得多,尤其是上半年,為什么這么說?剛才我在說去年情況的時候,實際上我有幾個問題沒有說,去年實際上我們運行的情況基本正常,但是我們面臨的矛盾和問題,有些可以說金融危機時期所沒有的問題,比方說我們去年遇到了一個*讓我們行業糾結的,就是
那么棉花價格的下跌,這里面的原因很多,上漲和下跌的原因很多,既有供給的問題,今年棉花豐收了,全世界都豐收,我們國家也不例外;也有需求的問題,因為不少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在出口這一方面需求遇到了不少的麻煩,需求有所減少。還有就是資金的問題,因為國家大幅度縮緊銀根,為了壓制通貨膨脹,所以資金普遍短缺不足,包括流動資金,也有資金炒作的問題,所以造成了棉花價格的大起大落。大家知道紡織企業普遍有一種心態,棉花越是漲價越是買進棉花,棉花價格越是往下跌,他就不收或者少買棉花。那么棉花價格上漲的時候,我們一些好企業,一些有錢的企業吃進了大量的棉花,增加庫存,但是棉花下跌的時候,因為紗價也跟著跌,這個時候我們儲備的棉價比較高,我們用高棉價生產低價的棉紗,顯然會虧損。越是棉紗價格下跌,我們下單就下得很少,因為他期待價格還會下跌,這樣對產業鏈產生影響,再加上終端的需求和出口這一塊也有問題。這樣就使得整個行業穩定運行就出了一些問題和障礙,棉花這個問題對我們的影響很大,過去有一句老話叫成也棉花,敗也棉花。由于棉花價格這么波動,我們的這些棉紡織企業他們可能更多的精力放在對付棉花上,他們認為把棉花做好了,比做棉紗掙錢容易得多。2010年我們棉花企業是非常有幸福感的,棉花價格大幅度上漲,棉紗也跟著大幅度上漲,甚至有的時候比棉花漲得還快。但是到2011年一下子出現大量的變化,造成了2010年掙的錢都吐了出來,有的甚至賠本。
棉花價格之所以這么波動,有體制和政策上的原因,因為現在棉花市場沒有真正和國際接軌,現在
第二個問題,就是我們收儲和拋儲,像這種調控手段似乎應用的不是太好,水平不是太高,甚至還有一些商業利益在里面。對我們紡織企業來說,我們期待著是兩種,**是接軌,第二是穩定,但是這兩點都沒有實現,所以棉花問題成為制約我們行業穩定發展一個非常重要的,讓我們非常糾結的問題。
去年還有第二個問題,就是資金的問題,融資難,紡織是中小企業的汪洋大海,在銀根緊縮的時候就更難,在銀根放松的時候也很難,這個問題始終得不解決。銀行是嫌貧愛富的,紡織企業要想從銀行拿到資金確實有難度。當然還有其他的用工成本,包括要素成本的上升,再加上國際市場的低迷,雖然基本面是好的,但是增長速度確確實實在下降。
再回到2012年,2012年現在我們對它的基本判斷,就是我們要從從緊的角度去看待今年整個行業的走勢,很可能上半年我們會面臨比較嚴峻的形勢,為什么這么說?**從國際層面來說,可以說2012年現在很多國際經濟組織,包括我國的領導人講話,包括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整個國際經濟形勢還是比較負面,不是很樂觀的,甚至有人還說國際經濟增長低迷可能會長期化。那么這里面可能有一大塊就是歐債危機的問題,剛開始是希臘,不是希臘一個國家的問題,已經開始向歐盟主流國家在進行蔓延,這是一個非常大的問題。可能跟他的經濟體制有關系,貨幣是統一的,但是財政不是統一的,而這些國家在財政上赤字非常之多,只好舉債,而且債是連環,拖累了經濟發展水平相對低的,還是經濟發展水平相相對高的國家,拖累了他們的發展,會連累世界經濟,美國的經濟也沒有發生根本的改變,因為他的失業率很高,雖然有自身的特權,他的政府債務也很高,銀行一發票就補上了。去年全世界除了俄羅斯經濟增長沒有回落,其他都是回落的,因為普遍受到通脹的壓力。我們實現了軟著陸,但是經濟增速也是處在一個下行的趨勢。
那么國內來看,從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現在的提法叫穩中求進,穩增長和保增長是不一樣的,體現出了我們擔心的問題是什么。因為經濟下行的壓力依然很大,那么影響宏觀經濟三駕馬車,出口不要指望有太大的改觀。投資這一塊貨幣政策和房地產調控,依然會抑制著我們的投資。消費這一塊有一個過程,所以經濟下行的壓力依然很大。當經濟下行壓力在不斷強化的時候,我們這種競爭性的行業,而且相對產能還有一些過剩的產業,又是以中小企業為主的行業,可能會首當其沖感受到這種經濟下行的壓力。再加上有些根本性的問題沒有解決,棉花問題和資金問題,要素成本上升的問題沒有解決的情況下,沒有改善的情況下,所以今年上半年經濟運行應該來說是比較嚴峻的。但是我們還要有信心,因為紡織行業畢竟是一個生活型的產業,產品很多是生活必需品,何況我們又是一個龐大的內需支撐,國家現在特別強調把擴大內需作為整個經濟發展戰略的基點,同時又強調發展實體經濟。所以在這種情況下,我們還要有充分的信心,因為這個產業在中國還是很有前途,因為畢竟人均GDP水平和人均消費水平還很低,跟發達國家相比還是有很大的差距,這個差距就是我們未來發展的空間。
所以一方面我們要認識到的,清醒的看到行業面臨的嚴峻形勢,同時我們還要有信心,信心是非常重要的,外部環境的改造和變化,是我們左右不了的事,只要我們力所能及把自己的事情做好,我們是能夠增強抗外部風險的能力,我們同時也能夠實現而且也一定能夠實現行業的穩定發展,紡織行業作為一個競爭性的行業,這么多年風風雨雨,每年都有問題,但是每年我們都能過來,關鍵我們是怎么去發展,怎么真正做到科學發展,科學發展是主題,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是主線,那么在這個主線之下,我們要把結構調整的方向找準,按照中央的意思調整結構,自主協調發展,這個是主攻方向。這就意味著我們未來得發展,我們要把調結構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上。
那么我們怎么調,調什么結構?我想我們可以把這個結構稍微展開一下,**就是總量結構。總量結構可以說是總供給和總需求之間的關系,我們現在一年纖維加工總量去年是4130萬噸,占了世界50%以上,這么大的纖維加工總量,面對的是兩個需求,其中國內需是主體。總供給和總需求之間的矛盾個關系怎么來協調?因為現在有些企業還在上,還在投,還在擴大產能,在這里一定要謹慎,因為在經濟下行的情況下,需求特別是有效需求會出一些問題的,所以在這個時候的投資一定要謹慎,產能已經過大了,要考慮到有效需求,你能不能相互對接和相互協調,要控制產能的擴張,尤其是在需求不足,需求有待于開發的情況下,協調好總量關系,這是非常非常重要的。現在我們到很多地方都能夠看到,各種工業園區的建設,當然這個和地方的經濟發展,社會發展,城鎮化水平和工業化水平提高是有理由的,但是如果把它納入到全國的范圍之內,這么大的產能,新的產能增加,我們能不能和有效需求能夠相對接,這可能都會出現問題。
第二是行業結構,行業結構因為我們是產業鏈,上中下游如何去匹配和協調發展?現在我們可能思考不是太多,但是也很難協調和很難解決,但是有一些重點的行業我們必須高度關注,比如說產業用紡織品,在我國發展潛力非常之大,我們把它定位為紡織工業新的增長點,這個行業占整個纖維加工總量的比重只有20%,這個比重遠遠低于發達國家,而這個產業面向國民經濟大概20多個部門,它們之間有一個供求的關系,所以隨著國民經濟相關這些部門的發展,會對我們產業用紡織品有很大的需求可以強化的,可以加大投入的,當然也要根據需求部門使用的數量,品種和結構來進行發展。第三就是印染,印染是我們整個紡織產業當中的一個中間環節,同時也是一個行業產生附加值的重要來源,但印染行業現在在我國的發展遇到了一個重大的瓶頸,就是因為和環境的關系密切,我們現在沿海地區因為國家對他們的環保要求越來越高,所以一些地方開始限制,甚至禁止這個行業的發展,甚至希望把這個行業退出,向外轉移。而我們的中西部地區,現在承接印染行業的發展有很多的障礙,還不具備一些條件,再加上大家知道大江大河的源頭都在中西部,如果在中西部沒有解決環境的問題,要到中西部去發展,要對整體環境保護帶來更大的麻煩。現在我們就在向國家有關部門呼吁,像環保部和銀監會把這個部門列入到高污染的行業。實際上印染行業通過技術改造,是能夠解決環境問題,印染行業是紡織工業產業不可或缺的行業,如果慢慢萎縮,對整個產業鏈的銜接,甚至對產業鏈附加值的提升,產業的升級轉型將會產生沖擊,這個行業是需要加強的,但是是要升級轉型的加強。另外就是化纖,化纖這些年已經成了世界*大的化纖,當時我們加入WTO的時候,擔心某些部分會受到世界上的沖擊,現在不是這樣的,已經發展為世界*大的行業,但是內部的結果需要調整,就是化纖里面**高技術纖維,高性能纖維,代表化纖行業發展高性能材料要強化,我們化纖產品要提高替代天然纖維的能力,搞紡棉的,因為天然纖維越來越受到土地資源的制約,它想增加和擴大很難。所以需要在化纖紡織產品上加大調整力度。第三是要加強天然化纖,是可再生的,原料來源問題不大。所以本身也面臨著行業結構的調整。
還有就是區域結構的調整,區域結構的調整,就是東西部怎么進行一種有差異,但是有互補的區域產業結構。現在有些向周邊國家轉移,沒有向中西部轉移,說明中西部承接東部的產業結構轉移還沒有解決好,可能有些成本問題還有點高。解決這個問題我覺得應該在宏觀大局上對中國紡織產業區域布局有一個主體功能的定位,東部地區應該重點發展一些高端的制造和紡織工業高端領域的一些產業,比如說研發、設計、營銷、品牌、渠道、物流等等,同時一些高附加值的產品制造在東部地區。
那么中部地區結合當地的區位優勢和資源優勢,主要是承接東部一些加工制造環節,建立完善紡織工業制造體系。西部地區主要是根據一些資源優勢,和它的一些民族文化和服飾文化的特點,來發展相關的產業。有這么一個主體功能的頂層設計,怎么轉,轉什么?思路就比較清楚了。當然在怎么轉上,現在很多地方政府都非常重視,現在我覺得中西部地區地方政府高度重視承接產業轉移,好象熱情要高于東部,實際上產業轉移是市場行為和企業行為,就是怎么樣用市場機制來配置這樣的資源,來進行區域結構的調整。
*后就是企業組織結構,企業的組織結構中國要建設紡織強國,我們必須要有跨國配置,建立有國際影響力紡織服裝跨國公司,同時打造出有世界影響力的國際品牌,你沒有紡織強國是一句空話,也就是說我們要用市場的方式兼并重組,資本運作的方式來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國際跨國公司,使他們在國際市場當中有影響力,有話語權,甚至有控制力。這樣才能代表中國紡織在國際上的地位。
同時廣大中小企業,這是我們行業的主體,他們的發展應該和大企業有一個協調配套,特別是一些集群區內中小企業的發展,也要提高他們的整體素質,加強公共服務,提高他們的隊伍素質,讓他們和大企業相互配套,支撐著大企業的發展,同時更好解決民生就業的問題。
*后是產品結構,我們要提高它的品質,多發展一些趨勢是國內外市場需要的,有品質,有品位,有附加值,有品牌的這樣一些產品。因為我們是實體經濟,*終是要用產品來說話的,那么圍繞這樣結構的調整,可以說這是我們行業未來發展的主攻方向,這些主攻方向是要我們使用一些能夠反映行業本原需要的一些武器和手段,來推進我們的結構調整。這個武器和手段是什么?就是現在紡織工業聯合會經常提到的,也是杜部長經常說到的科技、品牌、可持續發展和人才,并把它作為建設紡織強國的四大戰略任務,如果這些戰略任務能夠有效的實施,它就能夠有效的推進結構的調整,因為結構調整是結果。
科技這一塊非常明確,叫50,110,未來五年整個紡織服裝產業科技發展的前沿在哪,需要攻關項目是什么,需要產業化的項目如何推進,哪些先進實用的技術如何推廣,在我們這個科技綱要當中寫得明明白白,有很多具體的項目,關鍵是要加大科技投入,建設科技創新體系,動員社會一切可動員的力量,當然以企業為主體,以市場為導向,政府給予支持,行業加以服務,來推進整個科技進步的水平。
品牌這一塊,我們要把品牌的發展作為建設紡織強國軟實力的一個重要的標志,在科技進步的基礎上,通過品牌的塑造,來體現我們紡織產業的一個綜合實力和國際競爭力,從而給我們帶來更多的附加值回報。而營造品牌,打造品牌,**我們要營造一個適應,能夠推進民族自主品牌成長的生態環境,那么這種生態環境既包括政策環境,市場秩序環境,消費環境,文化環境,科技環境,以及產業鏈的環境,來共同為品牌的成長、品牌的成功奠定基礎,提供土壤。第二就是我們要真正建設,并且實踐以質量、創新、快速反應和社會責任四位一體中國民族品牌價值體系,并且把它落實到和實現到自主品牌的實踐當中,來起到推動品牌成長的作用,這四位一體有能衍生出許多具體的工作,品質怎么提高,如何提高設計創意的水平,如何加快快速反應,也包括渠道的力量,同時要體現社會責任,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真正打造出有國際影響力,并定位廣大國際消費者認可的中國品牌,使穿在中國制造更具有品牌的魅力。
可持續發展我們突出三個方面,**是低碳,低碳主要是節能,降低能耗,建立低碳的生產體系。第二是綠色,主要是建設清潔生產的體系,減少排放,減少對環境的污染。第三是循環,循環主要是資源的再循環利用和綜合利用,尤其是纖維資源,廢舊紡織品,如何讓它循環去使用,來增加我們纖維資源的不足,同時也實現循環經濟發展的目的。那么只有這樣強國才有一個可持續發展的基礎,然而科技也好,品牌也好,可持續發展也好,根本的根本在人才,人才是強國之本。這個人才可以又分為一種結構,既需要培養打造具有領軍式的人物,包括管理方面的,科技方面的,同時也需要一些創新型的,一些有行業責任感,有國際化水準的高層管理人才,當然也需要一線有素質的技能人才,構成一個完整的人才隊伍。
要建設這樣一支隊伍我們需要各種各樣的途徑,其中也包括像今天這種培訓的途徑,更多是要我們的實踐,實踐出真知,時代造英雄。總而言之我們要把這支隊伍要很好的建設起來,從而來推動科技的發展,品牌的發展和實現可持續發展。
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夠真正建立起結構優化,技術先進,附加值高,清潔安全和吸納就業能力強的現代紡織工業服裝體系。這個體系如果能夠真正建立和完善起來,紡織的強國才能夠真正樹立起來,中國紡織工業才能夠為中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做出新的貢獻。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