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食品安全成為國人關注焦點的今天,作為國際*高標準的食品業態,超越了無公害產品、綠色產品標準的有機產品、有機轉換產品(以下統稱有機產品),卻在進入中國百姓生活不久即陷入混亂局面。記者調查發現,目前,冒用認證、一號多用、交費領證、監管真空,已使有機食品面臨信任危機。
有機產品很貴很可疑
當前不少獲證企業是一號多用,如果商家私自添加認證品種,消費者即便查詢也難以辨別。
在鄭州市場上,有機產品在超市、土特產店都有售賣,高昂的價格是這類產品給消費者的**印象。
在一家知名連鎖超市,專門劃出了“有機產品”區,產品包括有機綠豆、有機薏仁、有機亞麻籽、有機黃豆、有機大黃米、有機紅小豆、有機白蕓豆等國產和進口有機產品。其中,580克包裝的國產有機綠豆標價36元。國產有機黃豆900克標價38元。而不遠處的非有機食品區,普通綠豆500克3.98元,普通黃豆500克2.98元。
在另一家超市,2.5公斤包裝的有機糙米售價75元,410克包裝的有機紅薏仁售價42元。
采訪中,不少消費者都表示對有機產品有所了解,但對這些產品是否貨真價實、物有所值普遍心存疑慮。
記者隨后對有機產品的認證情況進行了了解。
鄭州一家超市銷售的“樂活氏”牌“有機大黃米”,580克售價28.5元。該產品的外包裝顯示,其生產廠商是“北京家田食品有限公司”,北京樂活城超市有限公司監制,產品通過了北京愛科賽爾認證中心有限公司有機產品認證,認證編號為“8641CN1000z1c(GB)”。
記者查詢中國食品農產品認證信息系統,結果顯示,該認證編號、生產廠商下均無任何信息。輸入北京樂活城超市有限公司,查出了該公司的認證信息,但其認證編號是8641CN1000Z1C(GB)。其證書覆蓋范圍一欄,顯示空白。
北京愛科賽爾認證中心方面告訴記者,北京樂活城超市是他們的認證客戶,而非北京家田食品有限公司。樂活城超市方面經過他們認證的產品有“有機大麥米”,沒有“有機大黃米”。
11月25日下午,北京樂活城超市有限公司工作人員回復說,他們獲批的所有有機認證食品共用一個編號,“有機大黃米”是指黍子。
11月23日,記者以30元的價格購買了一包陜西佳縣益民現代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生產的“有機紅棗”。記者查詢國家認監委中國食品農產品認證信息系統顯示,這家企業以及產品外包裝上“中國有機產品認證”“CHC-SX-ZS2009073”有機產品認證號都查不到。同時,該企業也不在該系統顯示的陜西省通過認證企業名單中。
11月25日,記者根據產品包裝上的電話與該企業一位負責人取得聯系。該負責人說,他們是通過北京一家*大的認證機構認證的,“北京的公司已經來調查了,不過證書現在還沒下來”。
國家注冊**審核員賈琳琳說,當前不少獲證企業是一號多用,加上認證查詢系統很多沒有注明覆蓋范圍,如果商家私自添加認證品種,消費者即便查詢也難以辨別,這是當前困擾有機產品查詢的一大問題。
據賈琳琳說,當前國家認監委查詢系統數據庫半個月更新一次,雖有改進,但還是有一定空當,這既給一些獲證企業產品驗證真偽帶來困擾,也給一些不法商家私造虛假編號提供了可乘之機。
有機認證很牛很混亂
記者暗訪省內多家認證機構,卻均稱“只要交錢,保證通過”。
11月23日,記者電話采訪國家認監委注冊管理部農產品認證處獲知,目前全國有23家有資質的有機產品認證機構,其中沒有一家河南的機構。然而,記者暗訪省內多家認證機構,卻均稱“只要交錢,保證通過”。
記者以鄭州北郊一家農產品開發公司辦公人員的名義,撥通了河南華德科技咨詢有限公司的客服電話,咨詢有機認證事宜。該公司客服人員**詢問記者公司人數后,肯定地說,“4個月左右保證通過,拿到有機產品認證證書”,費用需要約“三四萬”。見記者仍不放心,她說公司會派檢查員實地勘察,保證達到認證要求。
鄭州通標管理技術咨詢有限公司一位客服人員也說,他們會派技術人員現場指導,保證在兩三個月內拿到證書,費用“四萬兩千元”。該客服人員對其公司資質的解釋是,他們是北京一家公司的分公司,“總公司有資質就行”。
得知有公司要申請有機產品認證,鄭州煤安標志認證咨詢有限公司一位經理并不多問,就向記者表示“****通過”,時間“幾個月吧”。
“有些認證就是走過場,行業確實很不規范。”11月23日,一位要求匿名的國家注冊有機產品認證檢查員受訪時說,目前河南沒有機構擁有認證資質,一些單位進行認證服務,應該是類似于中介組織,需要向北京、南京等有資質的單位進行二次申請。
這位從業多年的檢查員說,“真正達到國標要求的企業太少,加上有機認證機構軟硬件要求不斷提高,以及近年來國家整頓力度持續加大,有不少認證機構已經退出了有機轉換產品、有機產品認證領域,包括一些有資質的認證機構。”
他說,對有機產品認證,目前均由經國家認監委授權的民間機構進行審核,通過后報國家認監委備案,認證機構對認證結果負責,日常核查也由這些認證機構負責,這種體制使得行業自律至關重要,一旦有認證機構因利益驅動放松核查,問題就會出現。
有機投訴很難很空白
目前我省被撤銷有機產品認證號總數超過152 0173 3840個,涉及上百家單位。
產品魚目混珠,消費者向誰投訴?國家認監委注冊管理部農產品認證管理處接受采訪時明確告知,各級質檢部門是有機產品的主要監管部門。
然而,11月24日上午,記者以普通消費者名義,向河南省質量技術監督系統12365服務熱線投訴一種“有機紅棗”可能涉嫌冒用有機認證。工作人員得知產品產地為陜西后,讓記者向陜西當地工商部門舉報,他們管不了,“現在的有機認證都是各地的認證機構負責,我們不會掌握當地企業的認證情況”。
這名工作人員還解釋說:“這個是流通領域的事,質檢部門只管生產領域。”記者提出異議后,他回應說:“認證以前,產品都已經生產出來了,進入流通領域,咋能還是生產領域?”
質監不管,記者轉向工商部門投訴。鄭州市工商部門12315消費者服務熱線回復記者,有機產品的涉假問題,涉及專門認證,職責在各級質檢部門,不是工商部門的職責。
國家認監委官方網站“中國食品農產品認證信息系統”顯示,河南省內目前已有靈寶、社旗、原陽、新縣、方城等地近百家企業的產品通過有機產品認證,涵蓋了小麥、黃金梨、芝麻醬、芝麻油、牛奶(原奶)等產品。
該系統還顯示,目前我省被撤銷有機產品認證號總數超過152 0173 3840個,涉及上百家單位,其中包括河南富景生態旅游開發有限公司、河南三農生態產業有限公司、河南蓮花味精股份有限公司、河南省高新科技園有限公司、河南四季同達有機農業生態園有限公司、河南省滴滴香實業有限公司等企業。
11月25日,記者就此有機產品問題走訪了河南省食品工業科學研究所。該所多位專業人士都表示,據他們掌握的資料,在當前的現實環境下,包括糧食、蔬菜、水果、奶制品、禽畜產品、蜂蜜、水產品、調料等在內的國內農產品生產、加工環節不可能完全達到國際標準要求,有機產品很大程度上已經淪為商家適應市場競爭的“噱頭”,可信度不高,消費者花費高價,但合法權益并不能得到保障。
一位國家注冊**審核員也說,當前的有機產品質量會比普通產品好點,但相對于成熟的市場體系,還有很遠的路要走。
百檢網專注于為第三方檢測機構以及中小微企業搭建互聯網+檢測電商服務平臺,是一個創新模式的檢驗檢測服務網站。百檢網致力于為企業提供便捷、高效的檢測服務,簡化檢測流程,提升檢測服務效率,利用互聯網+檢測電商,為客戶提供多樣化選擇,從根本上降低檢測成本提升時間效率,打破行業壁壘,打造出行業創新的檢測平臺。
百檢能給您帶來哪些改變?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