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昊是新疆錦棉種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一三○團農業技術服務站負責人。該公司推出一小時技術服務圈,技術人員為職工“量身定制”種植方案、提供免費技術指導。
這樣的服務是七師8個涉農團場的職工都能享受到的。從今年3月起,錦棉種業建立農業技術服務站,服務下沉,柜臺前移,解決職工種植管理中遇到的問題。
全面取消“五統一”后,對職工來說,面對的首要問題是如何自主經營;擺在企業面前的新課題是如何做好市場化經營,確保市場不萎縮、收入有保障。
新疆錦棉種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胡理科告訴記者,原來錦棉種業為七師各團場供應農資,絕大多數情況都是通過團場引導發放,通過行政手段要求各團場、連隊預約種子,錦棉種業的銷售從來都不是問題。改革后,團場不再有經營功能,也不替職工做主提前預約種子,過去坐等政策文件的日子一去不復返。同時,農資市場競爭日益激烈,各級經銷商想方設法促銷農資,職工都挑花了眼。錦棉種業雖然是“***”,但如果繼續等下去,或許真的是死路一條。
幾乎在團場綜合配套改革進行的同時,錦棉種業開始了銷售模式改革。當一批批錦棉種業的技術員、業務員離開了辦公室,來到職工家中直接與職工對接,為農資尋找“下家”時,錦棉種業開始真正走入市場,走向了終端銷售。
銷售走向終端的同時,錦棉種業還把服務推向了終端。依托棉花加工廠的人員隊伍、設施設備,將收購加工的優勢和錦棉種業農資優選采集、綜合化業務服務的經營模式進行整合,錦棉種業從種植者需求出發,打造集生產服務、資源供應、收購加工為一體的服務模式,為職工提供種植、生產、銷售全過程的服務。
胡理科說:“把我們公司的農資,送到職工的田間地頭, 打造一小時農資服務配送圈、打造一小時技術服務圈,職工在田埂上打一個電話,我們就可以解決他們地里所有的技術難題。”
沈文龍是棉花種植大戶,種了十幾年棉花,改革前他一直通過“五統一”的方式購買新疆錦棉種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農資。雖然取消了“五統一”,但沈文龍選擇繼續在錦棉種業購買農資,今年他一次性購買了十幾萬元的農資。
沈文龍說:“錦棉種業在技術和質量方面值得信賴,現在又推出了農資全程服務,從種到收各個階段,技術人員都到田間地頭進行指導,使用他們的農資我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