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14 來源:互聯網
一是防早衰。棉花生長發育后期,氣溫降低,根系活動能力減弱,吸收養分功能減退;加上今年棉花單株伏前桃、伏桃比去年多,庫源矛盾相對較大,容易引起棉花早衰。為預防早衰,增加鈴重,可采取根外追肥的方式補充養分。一般每畝每次葉面噴施2%尿素+0.2%磷酸二氫鉀溶液60公斤,7天噴一次,堅持噴到9月中下旬。葉面追肥宜在晴天的下午進行。對于后期長勢已明顯衰退,或貪青晚熟的棉田,則不可再施肥澆水,以免引起棉株二次生長和吐絮不暢。另外,降雨后要及時排水,預防田間積水,加重根系吸收功能衰退。
二是防爛鈴。爛鈴是近幾年棉花減產、品質降低的重要原因之一。今年8月份降雨較多,棉花爛鈴機率增大。為減少爛鈴損失,可將棉株下部,鈴殼已變黃、開始出現黑斑、鈴期40天以上的棉鈴提前摘出,用0.5-1%的乙烯利溶液浸蘸后晾曬,可以使棉鈴正常吐絮。
三是防蟲害。棉花吐絮期主要害蟲是煙粉虱,可用阿維菌素、烯啶蟲胺、噻蟲嗪等藥劑防治。對于貪青晚熟的棉花,也要預防棉盲蝽危害,可用毒死蜱、辛硫磷、馬拉硫磷等藥劑防治。
四是防“三絲”。根據近幾年紡織工業對棉花質量問題反映的情況,*重要的是在收獲環節減少“三絲”混入。所謂“三絲”,即是人畜毛發絲、塑料絲、麻等非棉纖維。為有效預防“三絲”,建議采摘棉花時戴棉布帽子作業,運輸、貯藏棉花時使用棉布袋。另外,也要采取措施,預防運輸、晾曬、貯藏過程中混入動物毛發。
五是促早熟。對于人工采收的棉花,可于10月上旬,每畝用40%乙烯利水劑100-152 0173 3840毫升,兌水60公斤,均勻噴灑于棉花青鈴上,促進棉花成熟,提高纖維品質。對于擬實行機械化采收的棉田,應于9月20日左右每畝用50%噻苯隆可濕性粉劑20克+40%乙烯利水劑100毫升,兌水60公斤噴霧,以促進棉花吐絮、落葉,提高機采效果。
六是加強技術指導。各縣區要充分認識棉花吐絮期管理對增加鈴重,提高棉花質量重要性的認識,利用電視廣播、印發明白紙等措施搞好宣傳,組織技術人員深入到棉花種植戶中間、田間地頭,做好現場指導,引導棉花種植戶落實好有關技術措施。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