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9-11日,農業部山東棉花考察組、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山東省農業廳和棉花指導站一行,考察了夏津縣和無棣縣的棉花生產、收購加工企業和棉紡織企業等,訪問植棉大戶和棉花專業合作社,參觀棉紡織企業,舉行小型座談會,聽取德州市、濱州市棉花生產情況匯報,以及兩縣政府、農業局和涉棉政府部門的情況介紹,形成考察報告如下:
????一、山東棉花是豐收年景
????金秋10月中旬初,陽光普照,秋高氣爽,吐絮暢,無爛鈴,吐絮通常,采收進度快,通過考察,今年山東棉花生產呈現面積減,單產增,總產持平或略增,纖維潔白,品質優,價格大幅回升的態勢,是一個豐收年景,也是近幾年*好的一年。現場可見,兩縣棉花的采收進度快,10月10-11日采收進度達到80%,快于常年10多個百分點。
????據省農業廳材料介紹,2016年山東全省植棉面積634.6萬畝,減少152 0173 3840.7萬畝,減幅17.9%,這是山東省第四個面積減幅較大的年景。由于生長季節氣候有利,沒有大的自然災害,秋季降水少,日照足,無爛鈴,吐絮暢,實收單產高于早期預計水平,同比增長,預計總產50多萬噸,同比持平或增長。市場預計,全省總產55萬噸以上,但因面積減少,總產仍低于去年水平。
????據現場調查,德州、濱州兩地新棉收購價格呈現高開高走,開秤價6元/千克,當前籽棉售價7.6元/千克,同比增長15%以上,10月11日高于30%。受秋收秋播和觀望等的影響,棉農交售量不大。無棣縣橫道村棉農李守固,植棉40畝,今年豐收,單產達到300多千克/畝,增產一半,已采收250千克上下/畝,但還沒有銷售,等一等,期望價格更高一些。座談介紹,收購企業邊收邊軋邊銷售,*多的企業收購1000多噸,但整體收購量不大,還有企業未開秤。
????如果棉花后市保持穩定,棉農籽棉銷售均價在7.0元/千克以上,預計2017年植棉面積將呈恢復性增長。特別是玉米價格下降過多,有利棉田面積的恢復性增長。調研中,玉米交售價在1.2元/千克上下,比前幾年高價時降幅高達一半,比2015年同期1.8元/千克下降了三成多。在糧棉比價和鹽堿地旱地等因素的作用下,或許明年棉田面積將呈較大的恢復性增長。
????二、棉花轉型升級提質增效在行動
????(一)輕簡化植棉在行動。輕簡植棉是指采用現代農業裝備代替人工作業、減輕勞動強度,簡化種植管理、減少田間作業次數,農機農藝融合,實現棉花生產輕便簡捷、節本增效的棉花栽培管理技術。近年來,夏津、無棣兩縣以及德州和濱州兩市著力推廣了以“精量播種、簡化整枝、輕簡施肥、集中收花”為主要內容的輕簡化栽培技術,在平均單產略增基礎上,單位面積平均用工11~13個/畝,比傳統植棉技術減少了3~4個/畝,該技術已在德州、濱州和東營市普及。
????(二)機采棉在行動。夏津、無棣兩縣以及德州和濱州兩市正在示范機采棉種植模式,改寬窄行配置為76厘米的等行距配置,收獲密度5000株/畝,株高120厘米,個體均衡,結鈴增加,管理簡化,省工節本,通過增加密度實現相對集中吐絮,有利于機采,特別是今年偏旱,秋爽,密度增加調節集中吐絮的效果明顯。全省擁有采棉機18臺,濱州、東營兩市已建成雜質清除的清花生產線3條,位于內地**水平,今年計劃機采面積3萬畝以上,采收期在10月中下旬。
????(三)“良好棉花”推進產業融合在行動。自2011年開始,濱州市開始引進和嘗試“良好棉花”。今年“良好棉花”訂單面積36萬畝,來自紡企業訂單源源不斷,供不應求,產不足需,缺口很大。濱州發展良好棉花由市場引導,政府支持,地方棉花協會組織,棉農合作組織包括農喜合作社等多個合作社的參與。源頭來自瑞士良好棉花協會,有六大生產指導原則、技術規程和制度要求,是綠色生產技術,訂單來自本地企業和外地紡織企業,企業參與的積*性高。
????(四)輕簡育苗移栽、蒜后直播棉面積在擴大。按照農業部安排,今年全省繼續實行棉花輕簡化育苗項目,實施區域在金鄉縣、魚臺縣、成武縣和巨野縣等魯西南蒜棉兩熟高效棉田產區,實踐表明,輕簡育苗移栽具有省工節本省力的好處。同時,在金鄉、魚臺和成武等繼續開展大蒜收獲直播棉花試驗示范,面積在擴大,由于天氣幫忙,產量高早熟性好,進展良好。
????三.對產業的新認識
????在國民經濟新常態下,產業界對棉花產業和“三產”融合有了新的認識和緊迫感。比如,濱州全市棉花加工企業85家,棉紡紗錠達到1200萬錠,約占全國的10%,是全國更是全省的棉紡織大市,全市棉花產業鏈條長,植棉——加工——棉紡織——服裝的結構*其完整,經濟總量大,從業人員多,擁有一批像魏橋、華潤、愉悅和華紡等知名大型棉紡織企業。據介紹,濱州市棉花全產業的從業人員占全市從業人員的三分之一,年紡織原棉150萬噸,而產量不足10萬噸,可見棉花資源*其短缺。因此,在不適宜種糧的鹽堿地、旱簿地,以及蒜棉兩熟高效棉田,發展棉花對保持全產業鏈結構的完整性和有效發揮這些土地資源優勢具有*其重要的經濟意義。
????四、幾點意見和建議
????要加大棉花轉型升級提質增效的政策支持和科技引導,全力提升產棉大省的棉花競爭力,根據山東棉花生產情況,提出幾點意見和建議如下:
????(一)在發展思路上,要用“雙**”提升國產棉競爭力,走“以質量保規模” 的棉花生產發展新路子。一是用“品質中高端”**現代棉紡織發展。如果把品質設計為金字塔模型,塔底部為無“三絲”有害雜物的污染;第二層為纖維品質的一致性;第三層為軋花加工品質;第四層為品質檢驗標準,做好這四層級為中端品質;第五層為高品質品種,即長細強整齊度相協調的高端品質品種。高生產成本應與高品質皮棉相對應,這是提升競爭力的著力點和落腳點。二是用“三化”( 輕簡化、機械化和組織化)**現代植棉業發展。這是發展現代植棉業的必經之路,要加快科研和生產的聯合推進。
????(二)大力發展鹽堿地植棉,支持鹽堿地棉田小水利建設
????棉花是鹽堿地的先鋒植物,鹽堿地植棉有利于發揮土地資源和水資源的更大優勢,要發揮鹽堿地植棉優勢,需增加投入,當前突出問題是濱海低平原易客水進而導致棉田漬澇成災。因此,建議加大鹽堿低平原棉田排水設施和節制閘的建設,阻止客水倒灌棉田形成長時期的漬澇災害問題,有利于提高鹽堿地基礎生產力,提高生產率水平。
????(三)棉花生產補貼和目標價格改革要兼顧公平,對內地產棉大縣和集中產區應一視同仁
????國家對新疆棉花實行目標價格的同時,要兼顧內地集中產區,特別是像鹽堿地適合植棉的產區,實行國內統一扶持政策,有利保障大國的原棉需求。
????(四)加大集中產棉大縣的政策支持力度,調動地方植棉積*性。一是像獎勵糧食大縣一樣,對山東植棉大縣實行財政轉移支付的支持,獎勵植棉大縣,對植棉面積在10萬畝以上,列入財政轉移支付,引導地方政府支持棉花生產。二是加大機械化植棉科研和應用。三是棉花品種審定要增加生產領域專家。三是發展棉花生產收益保險,增強棉農植棉收益的可預期和保障力度。
????(五)加大科技興棉支持力度,培育發展現代植棉業。一是加大支持棉花輕簡化栽培技術,基質育苗技術,減少整枝修棉環節,節約生產用工,降低勞動強度。二是加大支持機械化植棉。包括耕、種、管、病蟲防控機械化,提高棉花的機械化生產水平和生產效率,支持棉花機械化采收試點和與之相配套的種植技術,提高植棉機械化水平。三是加大對棉花科研和技術服務的支持。建議國家加大對棉花科研和技術服務的支持力度,加強對主產區棉花科研、教學及服務的支持,尤其建立健全主產棉區的棉花技術服務網絡,搞好對棉農的技術服務,以實現良種良法配套。
????(六)加速推進“三產”的深度融合,推進棉企與棉農的對接,“良好棉花”是有益嘗試和抓手,要積*引導發展。“良好棉花”項目在濱州的實踐值得關注,或許這是找到“三產”融合的途徑和方法之一,或許是新的突破口。實踐表明,訂單農業能否成功關鍵在于“優棉優用”和“優質優價”能否落到實處,棉農利益能否得到保障,濱州市依托地方棉花協會組織和政府引導,項目支持,企業參與踴躍,勢頭良好,值得肯定。
????(七)擴大棉花保險賠項,增加賠付額度;嘗試基本收益保險。農業政策性保險是降低農民生產風險,保障農業穩定發展的重大措施。近年山東省棉區自然災害頻發,每年都有大片棉田遭受不同程度災害,嚴重影響植棉收入和棉農的植棉情緒。棉花保險責任只有雹災、澇災和重大流行性病蟲害,保險賠付金額*高500元/畝,建議增加風災、旱災、凍(霜)害等賠付項目,增加棉田受災的賠付額度。
????基本收益保險是針對植棉收益的一種保險制度,以保障市場風險、天氣風險對植棉者利益的損害,建議進行嘗試。
百檢網專注于為第三方檢測機構以及中小微企業搭建互聯網+檢測電商服務平臺,是一個創新模式的檢驗檢測服務網站。百檢網致力于為企業提供便捷、高效的檢測服務,簡化檢測流程,提升檢測服務效率,利用互聯網+檢測電商,為客戶提供多樣化選擇,從根本上降低檢測成本提升時間效率,打破行業壁壘,打造出行業創新的檢測平臺。
百檢能給您帶來哪些改變?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