菏澤有著30多年的棉花種植歷史,棉花的經濟效益曾經一度**當地的經濟收入,隨著的國家的政策開放,外出務工人員以及當地的企業增多,更多的 棉農逐步的棄棉務工,走出了賴以生存的農村天地,奔向改革大潮的城市,也有一部分農民融入城市生活。所以棉花的種植一度減少,截止目前,菏澤的棉花種植面 積減少到已經不能再少的地步,棉花的種植地區也正逐步的減少,據了解菏澤的主產棉縣區目前主要分布在菏澤的巨野縣的南部部分鄉鎮,成武縣動不得部分鄉鎮, 這里的主要種植農作物為大蒜,蒜苗套種的經濟效益略高于其他的農作物,所以有所保持,其次分布在鹽堿地區,棉花是耐鹽堿的農作物之一,所以鹽堿地區的棉花 種植依然有所保留。
信息員近日在部分主產棉區了解到,2014年的棉花采摘基本結束,采摘量占總產的90%以上,籽棉總產略差于去年,原因是今年的降雨較多,后期 的持續降雨給棉花的畝產造成相當一部分的影響,預計較去年減產一成左右。平均籽棉單產在450斤左右。高產棉區在600斤左右,低產棉區在230斤左右。 棉花等級較去年有所降低,目前采摘以4128較多,淡點污棉較去年有所增加。2014年9月份多雨,是造成棉花品質下降的主要原因。
棉花市場交易目前依舊不理想,收購企業的日收購量不足萬斤,開秤多在巨野、成武等主產縣區,其他縣區開秤較少,收購不理想,其主要原因是,棉花 取消收儲政策,籽棉價格與國際接軌,籽棉收購價格折扣較大,棉農心理難以承受,惜售嚴重。目前的收購價格3128白色棉,衣分37%,水分16,在3.4 元左右徘徊,較去年同期降低1元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