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日,新疆各地棉花陸續采摘,速度明顯加快。其中兵團棉花吐絮率超過70%,預計本月上旬將開始大規模采摘。由于兵團棉花90%以上都是機采,一般等到棉花全部吐絮之后,才會一次性采摘,所以兵團棉花上市會集中在10月10-25日,10月底兵團棉田就見不到棉花了。地方棉田吐絮率在50-70%,拾花工加班加點采摘,南疆、北疆地方棉田采摘量在120-152 0173 3840公斤/畝,一些種植大戶家中存放的棉花數量較大。隨著時間的推移以及棉花的逐步上市,新疆市場各主體心態各有不同,各有“算盤”。
棉農:不想再等了?國慶之后就賣棉
從昨天(1日)開始,新疆人民沉浸在節日的氣氛之中,加上這期間正是“古爾邦節”,不少較大型軋花廠停收過節,棉農賣棉也一時“風清云淡”。“過完節就該賣棉了,不想再等了。”2日,阿克蘇阿瓦提縣一位棉農介紹,今年他播種棉花270多畝,目前已采拾新棉37800公斤,至今一兩棉花未賣。談起“急售”原因,該棉農認為,一是手中存棉越來越多,存儲已不太方便;二是預計今年新棉價格可能是“先高后低”,越早賣棉越可能得實惠;三是節日之后,目標價格改革加工企業資質也將水落石出,棉農多等無益。
據了解,進入10月份,棉農心態發生轉變,大部分棉農有了銷售打算。一位在石河子包地的山東棉農介紹,目前籽棉在北疆地區的價格是6.0元/公斤,個別軋花廠5.5元/公斤收購,相比9月中旬下跌了1.0-1.2元/公斤,說明下游企業的悲觀心態。尤其目前很多軋花廠都把價格“狠勁下壓”,因此,如果籽棉能賣到6.0元/公斤以上,建議大家“該出手時就出手”。“不能再等了,等來等去沒啥意思。”該棉農也打算在國慶長期后即行售棉。
軋花廠:解放思想?遍地白銀
對于軋花廠來說,經過三年收儲,基本都養成了“向國家張嘴、伸手”的習慣。9月17日,新疆棉花目標價格細則公布,之后權威部門進行政策解讀、宣貫,越來越讓軋花廠感覺到了政策的決心。“必須要改變觀念了,得學會用市場思維考慮問題。”2日,阿克蘇某軋花廠老板說,從本年度始,軋花廠直接面對的是用棉企業,而不是國家收儲。因此,不能再指望政府“救濟”了,要自己判斷市場,然后大膽地闖。今年,新疆棉花產量在450萬斤(中國棉花監測系統數據),解放思想就能把遍地棉花變成“遍地白銀”,否則,就是“遍地地雷”。
該老板說,他們廠今年的策略是:1、回訪老客戶,重拾企業信譽;2、開拓新的銷售渠道,他們廠的業務員國慶長假也沒休息,而是分赴各地走訪,既了解行情又建立新關系;3、銷售前移,他們已與山東濱州、德州,江蘇寧波、桐鄉部分棉商、經紀人、貿易公司建立了聯系,新棉上市之后即把棉花先行運抵這些地區倉庫,就近賣給用棉企業。據了解,目前新疆皮棉成本在13300-13400元/噸,如果加上入庫檢驗費用250元/噸,運輸費用700-800元/噸(運輸補貼500元/噸),這樣算下來,新疆棉運抵山東地區成本為13950元/噸。相比目前內地棉花14500-14700元/噸的成本仍然有500-700元/噸的優勢。“打算國慶之后就開秤,敞開收。”很多軋花廠這樣表示,因此預計國慶長假之后,新疆多數棉農將會呈現“百廠齊開、爭相收購”的熱鬧場面。
紡企:棉價似不可過低估計
2日,山東濱州某紡企負責人介紹,目前他們廠已有部分工人放假,但也有個別生產線實行“輪休”。他認為今年棉花價格可能被市場過低估計,理由一是政府嚴打期貨炒作行為;二是今年棉花減產已無懸念,除89.4萬噸1%關稅配額之外,原則上不再增加發放配額,這樣一來市場供需有望好轉,預計棉價在14000-152 0173 384000元/噸區間波動的可能性較大。因此,不少紡企打算10月中旬至11月上旬將“量購”棉花,其中山東某大型紡織集團將在10月中旬公布采購計劃,市場預計價格在14500元/噸左右。
新疆石河子地區紡織廠數量較大,總量超過300萬錠,其中一些大型紡織廠基本實現“自產自銷”,據某大型紡企供應部經理介紹,目前企業庫存維持在27天,打算在10月中下旬開始采購原料,主要是新疆棉。具體采購計劃還沒有出來,據他估計價格在13500-14000元/噸區間。
國慶節是一個節點,節前節后形成“分水嶺”。長假之后,新疆棉花購銷僵局有望打開,預計籽棉價格在5.5-6.0元/公斤左右,皮棉銷售價在14000-14500元/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