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棉花移栽設備
????“收完小麥種玉米”的特定種植套路,在沾化縣“麥棉輪作機械化示范區”要打破了。16日上午,在示范區內,多臺新引進的棉花移栽機正在演示種植棉花苗,小麥棉花一年兩熟輪作種植逐漸成熟。
????改變種植套路 麥棉一年兩作
????16日,“全國機采棉暨麥棉輪作示范區”現場會在濱州召開,截至目前,濱州共有兩處“全國農機農藝技術融合示范區”,分別位于無棣和沾化縣,探索并推廣棉花生產全程機械化。
????在沾化縣馮家鎮李家村,因為土地鹽堿,這里已往都是以種植棉花為主。而“麥棉輪作機械化示范區”就設立在這個村。16日上午,記者在現場 看到,示范區內的小麥已基本收割完畢。多臺新型棉花移栽機正在現場演示機械化種植棉花苗,隨著機器走動,一棵一棵的棉花苗被整齊移栽到農田中,省時又省 力。
????將提升黃三角農業綜合生產力
????據了解,2012年10月,示范區內棉花從生產到采收實現了全程機械化。采收后,引進了中科院李振聲院士選育的耐鹽堿小麥品種――小偃 60、81和青島農業大學培育的青麥6號,播種1100畝。收貨后,經農業部門技術人員測產,單產均超過310公斤,有的地塊甚至高達410公斤。小麥收 獲后,直播中棉所喻樹迅院士培育的短季節棉中棉50,試種中棉64,同時開展了一部分工廠化育苗、機械化移栽對比試驗,實現小麥棉花一年兩熟輪作種植,探 索麥棉一年兩作機械化農業生產技術體系。
????濱州市農機局副局長馬洪巖介紹,麥棉一年兩作,有顯著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可以使棉區由棉花一年一熟變為棉花、小麥輪作一年 兩熟,提高土地復種指數和土地產出率,有效增加農民收入。還能有效增加糧食種植面積,是國家新增千億斤糧食工程的重要保障,對于確保糧食安全和棉花安全意 義重大。棉花播種不再采用地膜,還有利于減少土壤環境污染,保護環境。
????中國科學院李振聲院士說:“在鹽堿地上開展麥棉一年兩作機械化試驗示范,是耕作制度的創新,將有效提高黃河三角洲地區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對發展‘高產、優質、高效、生態、安全’現代農業,突破資源約束、保障糧棉增產,農民增收具有重要意義。”
????多種新型機械輪番上場演示
????除了麥棉一年兩作的創新耕作制度,示范區內還現場演示了如何機械化生產。在沾化縣麥棉輪作機械化示范區,現場演示了來自山東天鵝、青州火 絨等多個品牌的棉花移栽設備,通過對比試驗,將選出*適合的機械應用并進行推廣。在無棣縣示范區內,多臺來自約翰迪爾的大型噴藥設備也在現場演示,一臺加 高的拖拉機如同飛機一樣,張開兩臂,對兩側的棉花噴藥,一次噴藥可覆蓋十幾米的范圍。現場的一臺遙控直升飛機引起了參會人員的好奇,升空后,飛機開始噴灑 農藥,噴藥速度是人力遠遠達不到的。
????“山東為代表的棉花生產農機農藝技術融合公關先行一步,建立棉花農機農藝融合試驗示范基地,創新融合機制,初步探索了棉花機械化生產模式,實現了黃淮海地區棉花農機農藝融合零的突破,具有歷史里程碑的意義。”農業部農機化司司長宗錦耀給予了高度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