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14 來源:互聯網
自2018年7月6日以來,中美互加關稅(中國紡織品、服裝出口受到的沖擊和打壓正從“體表”滲透至“體內”,出口數量、金額面臨“雙降”);印度紡織企業卻“歡呼雀躍”、大有“鷸蚌相爭,漁翁得利”的趨勢。印度紡織企業家聯合會表示,全球紡織品出口總額固定在2600億美元,過去5個月中國對美國的出口下降了3%到4%,印度的紡織品制造商必須利用這一機會賺錢。據悉,印度已經確定了151種可以取代美國對華出口的商品。
但現實卻給了紗廠、出口、政府部門兜頭蓋臉的潑了冷水,中美貿易摩擦為印度紡織業帶來了機遇卻很難抓住,品質、價格、信用、產能等等諸方面的不足使2018/19年度印度棉花消費被嚴重高估。今年一季度,印度棉紗出口同比減少22%,對中國、孟加拉國、巴基斯坦和歐洲的出口均出現下滑(印度坯布、服裝等在中國、孟加拉市場沒有競爭力);而且從印度紗廠、貿易商反饋的消息來看,4-7月份印度棉紗出口仍沒有起色,在與越南、巴基斯坦、中亞等國棉紗的競爭力處于劣勢,預計同比繼續大幅下滑。
為什么印度棉花消費被高估了呢?主要原因如下:其一、2018/19年度印度棉花產量不僅高估而且棉花品質更難差強人意。印度棉花聯合會表示,目前聯合會下屬的紡紗廠成員找不到質量好的棉花,無法生產紗線等紡織品;其二、MSP及CCI高拍賣價支撐印度棉價高位運行,紡廠利潤被原料大幅吞噬,減停產比例升高。從調查來看,4月中旬以來ICE主力合約從77.47美分/磅下滑至61.66美分/磅(*低),跌幅20.4%,但印度國內棉花現貨價格下調不足5%;其三、中美爆發貿易戰直接打壓、制約了貿易商和織布廠對印度棉紗的進口、消費。雖然從表面上看,美對中國商品加征關稅給了印度、東南亞各國紡織品服裝大肆向美國出口的機會,但印度等國主要生產紡織“半成品”,紗線、坯布等對外出口,隨中國紡織品服裝出口下滑,對印度紗、布的采購需求也隨之大幅下降;其四、近兩年印度棉紡織產能增長速度持續減弱。一方面受其國內棉花產量增長、品質提高所限;另一方面受越南、印尼、孟加拉等國紗布產量快速增長的沖擊;其五、印度大中型紗廠中高支紗、精梳紗、緊密紡紗的占比不斷提高(40S及以上產能增長),單位利潤上提,對中低品質棉花的需求持續減少。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