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14 來源:互聯網
2018/19年度澳大利亞主產棉區受持續干旱的影響植棉面積大幅下滑、單產下降,棉農收益面臨很大壓力,棉企、出口商、國際棉商對澳棉出口持“待價而沽,不急不躁”的態度。澳大利亞棉協、USDA預計2019年澳棉的出口量分別為54.48萬噸(大于產量,由前幾個年度棉花結轉庫存補足)、39.2萬噸,相差15.28萬噸。
近日青島、廣東、張家港等地棉花貿易商反映,中國棉紡廠、進口企業對7/8/9月船期2018/19年度澳棉簽約積*性并不高,觀望氣氛比較濃,與2016/17、2017/18年度同期相比下滑幅度稍大。為什么澳棉簽約走“下坡路”了呢?筆者分析原因如下:
其一、中美磋商不力,貿易戰升級使高品質棉花消費的“斷崖”式減少的擔憂加劇。從部分機構、涉棉企業的測算來看,如果特朗普政府啟動中國進口剩余3250億美元商品加征關稅(紡服產品約400億美元,以中高檔為主),受影響的棉花消費量約100萬噸;
其二、2019年澳棉的品質、可紡性將很不“給力”,與中國企業的實際消費需求匹配度下降。從調查來看,受持續長時的干旱、缺水及土壤堿化的影響,本年度澳棉普遍馬值偏高(5.0及以上)、絨長偏短(1-1/8及以下),皮棉品質競爭力偏弱;
其三、巴西棉繼續全球范圍內與澳棉、美棉爭奪市場,受到中國及東南亞等各國采購商的關注、青睞。巴西棉花出口商協會預計,2019年巴西棉花總產量將增加到264萬噸,同比增長32%;棉花出口量將上升至152 0173 3840萬噸,同比增長35%,巴西棉不僅產量大幅提高,而且品質不斷提升,對澳棉、美棉的替代性越來越強;
其四、澳棉預售價與巴西、中亞烏棉等差距較大,陷入“物不美,價不廉”的怪圈。從一些國際棉商、進口企業的船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