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14 來源:互聯網
雨果網從《悉尼晨鋒報》7月29日的報道中獲悉,國際服裝零售巨頭Zara、Topshop、H& M及Uniqlo等正在受到澳大利亞消費者瘋狂追捧,其產生的競爭壓力對澳大利亞本土時裝零售商而言無比巨大。不過,有關專家認為,部分澳大利亞時裝零售 商的實力還不足以與這些國際品牌相抗衡。
來自澳大利亞迪肯大學的零售業研究員奧格登巴爾尼斯說:在這種情況下,澳大利亞的時裝零售業必須轉型。
據介紹,澳大利亞也曾出現一些有趣和不尋常的品牌,并得以發展,但隨著這些國際巨頭的進駐,這些品牌的弱點便充分暴露出來。
在澳大利亞,消費者比較偏好Zara、H& M等國際品牌。西班牙時裝零售商Zara上個月公布了利潤數據顯示:截至本年1月份的12個月內,Zara取得了利潤152 0173 3840萬澳元。目前,Zara在澳洲開設了8家分店,預計其在澳洲的分店*終將達到20家。
此外,Topshop及Gap則分別在澳大利亞開設了3家分店。
國際零售巨頭進軍澳洲的腳步正在加快。商業地產服務公司Colliers International公開的一份報告顯示,在未來5年中,28個國際服裝零售商將在澳洲建立235家新店,預計總零售空間為22萬平方米。
澳大利亞本土時裝零售商Cue Clothing的首席執行官基斯比(David Kesby)表示:國際服裝零售巨頭在未來5至10年內將全面滲透澳大利亞時裝市場,許多澳洲本土品牌將受到重創。
不過,基斯比卻對自己的品牌充滿了信心。他說,與其他本土同行的不同之處在于,Cue拒絕與國際品牌打價格戰。
基斯比表示,他的品牌將繼續堅持在澳洲本地生產,使用高質量的材料,而非制造便宜、簡單及一次性的時尚服裝。基斯比也認為,在生產地設在海外的澳大利亞品牌通常使用廉價的材料進行生產,這將令它們在競爭中處于危險的境地。
澳大利亞管理顧問公司Baker Consulting的零售業顧問貝克爾(Michael Baker)表示,目前,本地品牌將通過進一步減價及增加產品種類等措施,來應對來自國際巨頭的挑戰。
然而,奧格登巴爾尼斯表示,澳大利亞本土服裝品牌應通過全球擴張其實體商店及虛擬商店的方式,去主動迎戰國際巨頭的挑戰。
上周日,來自悉尼Blakehurst區的卡皮坦尼斯(Sophie Kapetanellis)帶著12歲的兒子扎克(Zac)及14歲的女兒阿拉娜(Alana)來到了市中心購物。阿拉娜在Topshop購買了一件44 元的上衣。她對這件衣服很滿意,認為它很時尚且受到了同輩的贊賞。
與Topshop服裝店門庭若市的境況相比,澳洲本土品牌Cue就冷清得多了。這一本土品牌的常客Lin,以及及Athena在店內逛了一圈 后,終于決定買一件95元的針織衫。因為對于澳洲制造的產品而言,這個價錢尚算合理。然而,當她們翻看標簽時,卻發現這件針織衫竟然產自中國。
“澳大利亞的女士們喜歡到Zara購物,因為它們價格便宜且質量不賴。”Lin說。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