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14 來源:互聯網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信息統計部處長劉欣公布的一組數據令人擔憂。曾經在國際上地位穩固的中國紡織服裝出口全球份額,在今年一季度再次出現下降。
1—3月份,歐盟、日本零售業持續衰退,中國紡織行業對歐盟的出口額,在全球市場中的比重變為37.5%,同比降低了1.04個點,越南、孟加拉乘虛而入,份額保持持平或提升。紡織業對日本的出口“萎縮”得更嚴重,1—4月份,對日出口的全球份額直線下降了2.28個百分點。中國空出的市場,被東南亞國家迅速“蠶食”,越南、孟加拉、印尼占比紛紛上升。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副會長兼秘書長高勇說,其實從2011年開始,中國在全球紡織品出口市場中地位就“動搖”了,表現在對三大主要出口市場,美國、歐盟、日本市場占有率的下降。
他說,看一個行業的競爭力,“市場占有率”是個重要的考核指標。回顧歷史,國際市場消費乏力,我國紡織服裝出口出現負增長不是頭一次,但是中國出口負增長的時候,別的國家出口下降得更多,*終,中國紡織行業的全球市場占有率反而提高了。而當前的情況恰恰相反,我國紡織業對歐盟、日本、美國三地出口的全球市場比重已經從65%降到了40%左右。
內需市場,對于紡織企業來說,是“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大家至今未找到真正能撬動國內老百姓荷包的方法。今年1—4月份,服裝鞋帽、針、紡織品類限額以上企業零售額同比增長11.2%,增速同比、環比分別下滑了4.42個百分點和0.5個百分點。“這一速度,甚至低于全國限額以上企業商品零售額的增速。而我們測算,要完成‘十二五規劃’的約束性指標,增長必須在15%左右,現在遠遠未能達到。”高勇說。
內憂外困下,今年一季度國內紡織工業生產指數,在去年四季度的基礎上繼續下降。
國內外棉價每噸*高倒掛5000元
中國紡織業國際競爭力下降
中國紡織行業為何處境如此困難?“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副會長兼秘書長高勇分析,前年棉花價格曾經出現不正常的漲跌,年初一舉漲到3.5萬元/噸,之后年中又猛跌倒2.5萬元,年底跌到1.9萬元,政府*終出手托市。但是政府的“手”一直延續到至今。為了保護棉農利益,近兩年,國家儲備棉收購價為20400元左右/噸,然后以 1.9萬元左右/噸拋儲。盡管國家拿出大量資金對棉農、紡織企業進行托底補貼。但不敵國際棉價更大幅度的下跌,受需求萎縮影響,國際棉價已經跌到一噸 1.3萬元。東南亞棉花種植業成本遠遠低于中國。
印度棉紡行業的一位參會人士建議:“你們買紗吧!”
但實際上,進口棉不是你想買就能買。據企業反映,買進口棉是需要配額的。當前,由于1%關稅配額審批“門檻頗高”,滑準稅配額發放數量不確定。同時,對于不容易拿到加工貿易配額的中小企業,若想獲得棉花進口配額,一噸配額要額外支付3000元—4000元。無奈下,近期不少紡織企業將產能轉移到了海外。
高勇分析,整個棉紡行業起碼還要忍受一年的國內外棉花價差之痛。
“就像中國經濟走勢一樣,經過高速發展期,如今進入了中速發展期,中國的紡織業也是要經歷這樣的發展軌跡。當前,我們需要有平穩的心態去面對當前的形勢,研究在增速放緩、規模擴張放緩下,如何發展。在棉花政策問題解決之后,未來紡織行業還將面臨來自環境治理、綠色制造等更多領域的挑戰。”高勇說。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