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對幾家外商、大中型棉花進口企業港口庫存調查估算來看,截至1月底,保稅棉+非保稅棉區外棉總量已突破45萬噸,或接近47-48萬噸,美棉、巴西棉、印度棉排在前三席,西非、澳棉及其它產地棉花相對占比較低。其中黃島、濟南及周邊地區外棉庫存預計達到26-27萬噸,占全國各港口棉花庫存總量的55%左右。
據了解,目前青島、張家港等港口已實行“柜柜消殺”,有企業反映費用大概在500-800元/柜,對保稅區、中轉庫的疫情防控要求再次升級,因此有可能造成抵港外棉因無法及時裝卸而積壓,保稅庫庫容壓力進一步增大及采購港口外棉減緩。一是臨近春節各棉花主港運輸車輛緊張(需要司機持3-7天核酸檢測陰性證明,有些地區甚至要求“雙抗”檢測報告),疊加車輛等消殺力度擴大,加劇了港口棉花裝卸、短倒、出入庫壓力;二是因倉儲庫消殺加碼,柜柜消殺、檢測升級導致棉花通關及提貨時間大幅拉長(時間不確定),因此對于短期有補庫需求的國內企業不得不采購新疆棉等過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