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15 來源:互聯網
? ? 10月30日,在由中國
尊敬的各位嘉賓,
女士們,先生們,朋友們:
? ? 大家上午好!
? ? 在這個收獲的季節,因為各位的到來,推遲已久的中國棉業發展高峰論壇得以在美麗的合肥舉辦。這份難得的相聚,凝聚著舉國上下的團結奮斗,凝聚著各行各業也包括我們棉花紡織行業的艱苦付出,凝聚著大家對美好未來的深切期盼。我謹代表中國棉花協會,對光臨會議的各位嘉賓、代表,棉業界的同仁們,表示熱烈的歡迎!向給予本次會議大力支持的安徽省供銷合作社、安徽省棉花協會表示衷心的感謝!
? ? 2020年注定是改變歷史的一年。因為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我們見證了歷史,參與了歷史,也改寫了歷史。當前全國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已經取得重大戰略成果,前三季度經濟運行持續穩定恢復,經濟增長由負轉正,供需關系逐步改善,市場活力動力增強。從我們行業看,紡織消費有所恢復:9月份我國限額以上單位服裝鞋帽、針紡織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8.3%,延續8月以來的正增長態勢。1-9月紡織品服裝累計出口額,同比增長9.36%,高于全國貨物貿易整體出口增長水平,其中紡織品出口額增長33.7%,服裝從5月起降幅逐步縮小,目前已連續兩個月實現正增長。國際方面,根據國際紡織制造商聯合會(ITMF)9月下旬*新調查顯示,疫情對2020年全球紡織營業額影響下降至16%,而6月份這一預估值為32%。紡織消費回暖帶動棉花市場回穩,中國棉花協會*新調查預測,2020/21年度全國棉花產量、消費量分別為593萬噸、799萬噸,較上年度上調0.44%、4.4%。
? ? 好消息似乎源源不斷,但也要看到,國際環境仍然復雜嚴峻,不穩定性不確定性依然較多,國內疫情外防輸入、內防反彈的壓力不小,經濟仍處在恢復進程中,持續復蘇向好基礎仍需鞏固,我們還要保持清醒的頭腦。從行業自身看,盡管紡織企業生產銷售穩中向好,但還只是恢復性增長,棉花需求量增幅有限。從內需情況看,國家統計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盡管9月份當月服裝鞋帽、針紡織品類零售總額是增長的,但今年前三季度服裝鞋帽、針紡織品類零售總額累計同比依然下降12.4%;出口方面,盡管受防疫物資拉動,前三季度紡織品出口額增長三成以上,但服裝出口卻下降了10.3%,棉紡織類產品出口前景尚不樂觀。目前看棉花供給充足,供需基本平衡,同時我們還面臨產業轉移、化纖替代等諸多問題。
? ? 古話說“兵來將擋水來土掩”,沒有過不去的坎兒。我們有新中國成立70多年的經濟底盤,有改革開放40多年的堅實基礎,有棉花市場化改革20多年的體制機制,我們具備應對各種艱難險阻的底氣和硬氣。本次會議的主題是“堅守與開拓:新格局下棉業的創新發展”。未來世界新格局也許我們無法左右,但堅守我們的陣地、開拓我們的產業、創新我們的發展,以不斷前行的確定性去應對新格局新環境的不確定性,是棉業人恒久不變的使命。
? ? ——我們要堅守同舟共濟、命運與共的胸懷格局,堅持走棉業開放發展之路。習近平總書記在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慶祝大會上指出:新發展格局不是封閉的國內循環,而是開放的國內國際雙循環。我們決不能被逆風和回頭浪所阻,要站在歷史正確的一邊,堅定不移全面擴大開放。
? ? 經濟全球化促進了商品和資本流動、科技和文明進步,推動人類社會呈現出****的繁榮景象,帶來世界經濟近30年的高速增長,這是全球福祉的基礎。毋庸諱言,中國棉業紡織業是經濟全球化的主要受益者,但我們的貿易伙伴也是如此。過去20年,中國棉花、紡織從全球化進程中受益也推動了全球化發展。入世以來,中國紡織品服裝出口總額增長5倍,占全球市場份額增長2.5倍,為發展經濟、帶動就業發揮了重要作用;我們引進先進技術、交易模式,在規則、標準等方面與國際接軌,促進行業效率提升。同時,我們也開放國內市場,大幅削減進口關稅,棉花進口量從入世初期的不足6萬噸增至近200萬噸,占消費量的1/4;加快“走出去”步伐,截至2019年底,中國棉紡企業在海外投資紡紗產能約430萬錠,為促進當地投資與就業做出了貢獻。如今,除非讓人們的實際生活水平大大降低,否則各國很難實現自給自足。我們確實需要自力更生,但自力更生不等同于自給自足。新冠肺炎疫情固然是一次災難,但更是一場考驗,在這個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我們需要確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國際視野,這個時候堅持全球化比任何時候都重要、都有意義。改革不停頓,開放不止步,未來中國棉業、紡織業的發展必須繼續走開放發展的道路,但同時也應該是更高水平的開放:要在全球范圍內整合資源,促進資源、資本、技術等生產要素在全球流動,優化國際分工,促進企業深化產業鏈、價值鏈的合作;要繼續通過擴大開放引進先進技術、標準和管理經驗,同時推進規則標準等制度型開放,為構建平等互利、基于規則的國際棉業經濟體系作出貢獻。
? ? ——我們要弘揚尊重科學、開拓進取的奮斗精神,堅持走棉業創新發展之路。眾所周知,創新始終伴隨著人類進步。從宏觀上看,幾十年、幾百年的沉寂與危機之后,迎來幾十年的創新高潮期,這是歷史規律。諸子百家,文藝復興,蒸汽機革命,電力革命,信息革命……都是歷史上典型的創新密集期。新技術革命也重塑了棉花、紡織業發展模式和路徑,后疫情時代,尊重科學、不懈探索的創新精神,基于堅實的科學原理,跨學科、跨領域的集成創新,依然是我們面對未知困難和未知挑戰的有力武器。創新應包括三個層面:**個層面是發展理念的創新。告別高增長、高能耗、高污染模式,向高質量、綠色、可持續發展方向轉變,要建立起行業社會責任框架,包括產業責任、企業責任、環境責任,在關注經濟效益的同時,更加關注“綠水青山”、“人本關懷”,作為綠色環保的棉花產業,在這方面我們理應做得更好。第二個層面是商業模式的創新。互聯網、大數據、5G技術提供了更多可能性和手段,這場疫情也讓我們見證了新技術模式強大的作用。第三個層面是產品服務的創新。通過對消費習慣、變化和趨勢的研究,開發個性化、差異化、功能化產品,而不是模仿的思維去做產品。
? ? ——我們要秉持綠色、協調等發展理念,堅持走棉業高質量發展之路。在座的各位,多是在棉業界耕耘多年甚至幾十年的資深人士,深愛這個行業,傾注了大量心血。與投機性游資單純追求短期盈利不同,我們希望中國棉業是一個有品質、有信譽、有秩序、有溫度的可持續性產業。我們期待政府部門能夠在政策設計、宏觀調控方面,營造一個公平、協調、有序的環境,有利于促進中國棉業實現產量與質量的平衡、新疆與內地的平衡、國內與國際的平衡。比如內地棉區近年來反映的棉花生產滑坡問題,中國棉花協會統計,2014年以來內地植棉面積已累計下降68%,已跌破國家劃定的1100萬畝保護區紅線。業內呼吁棉花支持政策應統籌新疆和內地,同時提高扶持政策的精準性、科學性,實現新疆、內地棉花生產協調發展。而推動產業協調、有序、高質量發展的更多責任,則落在我們棉業人自己的肩上。過去6年,我國棉花質量較臨時收儲時期有很大提高,但另一方面,我國棉花質量水平尚不穩定,距國際先進水平仍有差距,難以適應紡織行業轉型升級的需要。今年7月,在政府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和業內各方專家的共同努力下,中國棉花協會完成了《推進我國棉業高質量發展課題研究報告》,《研究報告》詳實、詳盡,關鍵是要落實、落地,轉化為推進棉業實現高質量發展的成果,每一個企業,每一個從業人員,要從自身做起,從現在做起,從每一件具體事情做起。在行業層面,中國棉花協會將推動建立“中國棉花質量追溯系統”,加大力度推廣“中國棉花”標志。說到“中國棉花”,我想借此機會多說幾句。作為一個品質證明商標,“中國棉花”標志于2009年獲得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商標局(現國家知識產權局商標局)注冊,在業內進行公益推廣。環境友好、體面勞動、品質優良是“中國棉花”一直秉持的理念,長期以來,中國棉花和紡織行業也始終致力于維護雇工的體面勞動權益,改善工人的生產生活條件,提高產品質量,為全球服裝及零售品牌提供了穩定高效的供應鏈服務。中國棉農、棉商、棉紡織工人等從業者為世界棉紡織行業的繁榮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值得也應該受到公正對待。作為一個利益共同體,中國棉業需要緊密合作,秉持共同的價值觀,凝聚行業共同的行動力。下一步,“中國棉花”平臺希望產業鏈各方共同參與,打造從一粒棉種到一件衣服的全程可追溯體系,將環境友好、體面勞動、品質優良的價值理念真正貫穿行業始終,讓環境受益,從業者受益,品牌商受益,消費者受益,同時要加大宣傳、加強合作,=集聚中國棉業正能量,展示中國棉業的良好形象。
各位嘉賓,女士們,先生們,朋友們:
? ? 世界風云變幻,形勢迷霧重重。除了系好安全帶、把好方向盤,我們還要透過云霧看清未來,找準路徑。企業家們不僅是企業的經營者,還是行業發展的**者、社會責任的建設者,承載著中國棉業能否有序健康發展的歷史責任。歷經金融海嘯、疫情突發,大家經受了一次次考驗和洗禮。當越過重重障礙回頭看,我們會發現,曾經受過的委屈、經歷的磨難都是寶貴財富。生活在繼續,棉業要發展,我們不能停。讓我們繼續攜手并肩,堅守、開拓、創新,共筑中國棉業可持續發展之路。
? ? 秋去冬來,希望大家時刻繃緊常態化疫情防控這根弦,保持定力,保重身體,在新常態中開啟新生活,開拓新未來!
? ? 謝謝大家!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