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金認為,新時代,開放是一種制度安排,跟地理位置無關;創新是一種產業常態,和行業無關。每個行業都在進行創新,中美貿易戰爆發以來,棉花行業已經發生了深刻的變化,一方面需求減少,價格大幅下跌;另一方面,產業要素聚集,企業從單打獨斗到集團化、產業化、資本化,風控成首要考慮。舊有的發展模式、風控手段已不相適應,必須與時俱進地進行創新與變革。中國棉業經歷了流通體制改革、質檢體制改革、目標價格改革等產業政策的變革,正是借助產業的變革,實現了從“追趕”到“超越”的巨大轉變,而新疆棉業更成為技術創新、模式創新、產品創新的典型代表。
順應產業資本化、集團化、產業鏈集群化及產業支撐體系化的發展趨勢,借助質檢體制改革,新疆棉業實現了規模化和規范化。目標價格改革又讓新疆棉業實現了數字化與信息化,新疆棉業成為中國棉業較早進入數字經濟的典型代表。借助數字與智能技術,行業誕生了很多新的業態模式,其中就包括像智棉科技公司轉型,資本介入倉單等新技術與新業態的呈現。
韓金接著介紹了從中棉成套到智棉科技的故事。北京中棉機械成套設備有限公司(簡稱“中棉成套”)2001年成立,2015年整體并入全國棉花交易市場,2019年正式更名為“北京智棉科技有限公司”(簡稱“智棉科技”)。公司的發展始終堅持變與不變,變化的是名稱,不變的是初心,這個初心就是對技術的堅持,對科技服務產業、科技推動產業、科技改變產業的初心。使命是“數據創造價值,技術讓產業更智能”,繼續為棉花產業的發展提供技術和服務。
智棉科技打造全產業鏈服務能力4.0時代,數字棉花實現了棉花全產業鏈的大數據采集和全流程信息追溯,能夠讓棉農輕松掌握市場動態,獲得種植指導;讓加工企業有效組織生產,管理模式變革;讓棉花質量更透明,為紡織企業買好棉、紡好紗提供質量基礎;讓種植面積一目了然,讓補貼更精準,為政府宏觀決策提供數據支持、精準預測、精準調控;讓整個產業有據可依、決策有據、風險可控、交易透明、履約有保障。他分享了幾款創新產品:籽棉收購管理云平臺,實現了業務流程的信息化管理,可實時了解周邊收購均價,讓管控能上線,成本易核算;集團用戶購銷存管理云平臺,可實時監控下屬企業收購、加工、檢驗動態和生產進度,提升集團信息化管理水平;智能快速雜質分析儀,自動對棉樣與雜質稱量、自動計算結果并自動上傳,解決了目前重量檢驗中爭議比較大的雜質檢驗;KX111短纖維率快速測試儀,填補了國內短纖維率檢驗空白;聯供墨型高解析全自動唰嘜系統,著眼于替代人工,解決了現在人力成本高起的問題。
*后,韓金表示,北京智棉科技有限公司將堅定不移的走創新發展之路,始終圍繞交易市場“打造**的棉花供應鏈綜合服務平臺”的發展方向,將貫穿于各環節的智能化控制、信息化應用、數據化服務作為主攻方向,為棉花全產業鏈提供增值服務。智棉科技將以新的名稱,以“數字棉花、智能棉業”的新形象繼續為產業提供信息化和大數據服務,并通過技術讓產業更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