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周(2019年1月14-18日),國際棉價上漲,國內棉價轉穩;國內棉紗價格繼續小幅下跌,國際棉紗價格由穩轉弱;滌綸短纖價格繼續上漲。
一、國內
棉花價格轉穩
本周,市場信心稍有恢復,鄭棉期貨跟隨ICE價格上漲;現貨市場嘗試性提高報價,實際成交相對有限,價格由弱轉穩。2019年1月14-18日,代表內地標準級皮棉銷售均價的國家棉花價格B指數152 0173 3840元/噸,較上周上漲2元/噸,漲幅0.01%;鄭州棉花期貨主力合約結算價15169元/噸,較上周上漲80元/噸,漲幅0.53%。
二、國際棉花價格上漲
本周,在美股上漲以及中方將應邀赴美進行貿易磋商消息帶動下,國際棉價上漲。2019年1月14-18日,紐約棉花期貨主力合約結算價73.83美分/磅,較上周上漲0.8美分/磅,漲幅1.1%;代表進口棉中國主港到岸均價的國際棉花指數(M)為82.01美分/磅,較上周上漲0.72美分/磅,漲幅0.89%,折人民幣進口成本14234元/噸,較上周上漲122元/噸,漲幅0.86%;內外棉價差1215元/噸,較上周縮小120元/噸。
三、國內棉紗價格持續下跌,外紗價格由穩轉弱。
本周,春節臨近,紡企加快資金回籠,棉紗降價走量。外紗市場受中國春節影響,價格由穩轉弱,常規純棉外紗均價低于國產紗174元/噸;國內坯布市場清淡,純棉布價格持穩;滌綸短纖價格跟隨原料PTA上漲。
四、后市展望
國際棉價再次盤整等待。雖然近期美國股票市場情緒有所恢復,但美國政府仍處“停擺”狀態,特朗普宣布57億美元邊境鋼鐵柵欄融資等提議,要求參議院一周內表決,加上中美雙方于1月30-31再次磋商,未來兩周市場將進入期待和焦灼并存狀態。基本面方面,據印度棉花協會(CAI)1月預測,2018/19年度印度棉產量不到570萬噸,遠低于之前預期的620萬噸,而且截至1月初新棉上市量不到200萬噸,遠遠低于去年同期的272萬噸,CAI預計印度棉進口量將會增加;截至1月1日,巴基斯坦新棉上市量同比減少7.5%,為保障其國內用棉需求,巴基斯坦2月1日-6月30日取消棉花進口稅和消費稅,印巴棉花進口量看增,但前提是國際經貿環境不再惡化,棉紗需求好轉;當前低價棉刺激國際市場皮棉成交好轉,加上中國進口棉滑準稅下調,使中國進口澳棉、巴西棉量增,7-12月巴西棉對中國出口量同比猛增368%,美棉則較多出口越南、印巴、印尼和孟加拉國;國際棉紗市場雖近期詢價增多,越南正式實施CPTPP,但印度、柬埔寨、孟加拉國等東南亞國家罷工不斷,棉紗價格經歷短暫企穩后再顯下降,而且隨著中國春季臨近,國際花紗市場熱度將受限,各國高度關注中美貿易再度磋商,預計短期內國際棉價再次進入徘徊盤整期。
國內棉價跟隨外圍環境波動。受到搶出口效應結束及外需疲軟影響,12月份我國進出口增速大幅下降轉正為負,其中紡織品服裝紛紛負增長,1月30日至31日中方應邀訪美開展下一輪貿易磋商,市場再度寄希望于談判結果。基本面上,據國家棉花市場監測系統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1月18日,全國新棉累計加工564萬噸(總產按607.5萬噸測算),累計銷售皮棉189萬噸,同比減少38萬噸,較過去四年均值減少55萬噸,鄭棉倉單增加至62.7萬噸,較上周增加1.7萬噸,是上年同期的3.2倍,其中陳棉倉單10萬噸(占比16.8%),去年同期陳棉僅占8.5%。9月初倉單曾是上年同期的近10倍,目前倉單同比雖縮小到3.2倍,但仍在持續刷新歷史高值,市場供應壓力仍有待有效釋放。皮棉現貨隨著市場信心稍有一線回暖跡象,爭取銷售機會,棉價開始試探性上漲,但下游山東、河北、江蘇、浙江等地多數紡企準備提前放假,僅有少數大型織廠仍在趕制節前訂單,市場向優勢企業集中,行業洗牌持續,隨著下游紡企春節前少量補庫的結束,現貨成交難有大的改觀,鄭棉期貨隨中美貿易進展和ICE價格波動,短期不排除資金再次進場修復前期虧損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