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周(2018年12月24-28日),國際棉價大幅下跌,拖累國內棉價繼續走弱;國內棉紗價格延續下跌態勢,國際棉紗價格持穩;滌綸短纖價格再次回落。
一、國內
棉花價格下跌
本周,國內棉價跟隨ICE棉花期貨價格下跌。2018年12月24-28日,代表內地標準級皮棉銷售均價的國家棉花價格B指數152 0173 3840元/噸,較上周下跌10元/噸,跌幅0.06%;鄭州棉花期貨主力合約結算價14870元/噸,較上周下跌394元/噸,跌幅2.58%。
二、國際棉價大幅下跌
本周,美國股市重挫拖累國際棉價大幅回落。2018年12月24-28日,紐約棉花期貨主力合約結算價72.58美分/磅,較上周下跌3.69美分/磅,跌幅4.84%;代表進口棉中國主港到岸均價的國際棉花指數(M)為81.86美分/磅,較上周下跌4.1美分/磅,跌幅4.77%,折人民幣進口成本14325元/噸,較上周下跌697元/噸,跌幅4.64%;內外棉價差1160元/噸,較上周擴大687元/噸。(詳見附件1)
三、國內棉紗價格延續下跌走勢,國際棉紗價格持穩。
本周,隨著年關臨近,棉紗市場愈發冷清,棉紗價格繼續小幅下跌。國際棉紗交投尚可,外紗價格持穩。常規純棉外紗均價低于國產紗157元/噸;國內坯布市場新訂單減少,純棉布價格繼續下跌;滌綸短纖價格隨原料PTA再次回落。
四、后市展望
短期內國際棉價壓力重重,跟隨外圍市場波動頻率增加。中美貿易談判舉步艱難,市場對于全球經濟放緩擔憂加劇,美股重挫,疊加美國政府關門風波,美國數據公布推遲,市場恐慌情緒高漲,短期內商品市場可能繼續追隨外部市場波動。棉花市場方面,北半球新棉供應量不斷增加,美棉檢驗完成305萬噸,印度新棉累計上市量達到530萬包以上,中國新棉上市量超過500萬噸,整體購銷差強人意;隨著本周ICE期貨跟隨外圍市場跌至一年來低點,近期巴基斯坦、土耳其和東南亞開始增加采購美棉和其他地區棉花,但整體成交一般,美棉出口報告因美國政府關門暫停發布,國際棉紗拋售雖略有緩解,但受中國港口棉紗庫存和價格影響,國際棉紗市場難以提振。在美棉銷售數據未恢復公布前,國際棉價可能更加謹慎,短期追隨外部市場波動概率增大,需關注元旦節后中美貿易磋商談判進程。
短期內國內棉價壓力不減。11月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同比下降1.8%,是2015年12月之后首次出現負增長,與工業增加值下降態勢基本一致,反映經濟下行壓力持續加大,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實施好積*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推動更大規模減稅、更明顯降費,有效緩解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提振市場信心。國內棉花市場方面,據國家棉花市場監測系統數據顯示,截至12月28日,全國新棉加工率超過90%,累計銷售皮棉137.9萬噸(總產按607.5萬噸測算),同比減少29.5萬噸,鄭棉倉單數量持續增加至60萬噸,是上年同期的4.6倍,其中陳棉倉單16萬噸,占比26%,去年同期陳棉倉單占比為14%,大量倉單壓制現貨市場,加上自2019年起進口棉滑準稅下調,利于外棉進口,利于國際、國內兩種資源協調使用。下游棉紗市場整體產大于需,庫存壓力不斷增加,降價拋售也未見明顯效果,僅有部分春季訂單多需求于高支緊密紗,部分紡企打算元旦后提前放假,山東、江浙等地大部分織布廠預計1月下旬前放假,市場無重大利好消息情況下,預計短期內棉花市場壓力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