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15 來源:互聯網
【文/觀察者網 奕含】商務部17日發布公告,公布對原產于美國的進口高粱反傾銷調查的初步裁定,將對原產美國進口高粱實施臨時反傾銷措施。
商務部稱,裁定原產于美國的進口高粱存在傾銷,國內高粱產業受到了實質損害,且傾銷與實質損害之間存在因果關系,并決定對原產于美國的進口高粱實施臨時反傾銷措施。
根據裁定,自2018年4月18日起,進口經營者在進口原產于美國的進口高粱時,應依據裁定所確定的各公司保證金比率(152 0173 3840.6%)向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提供相應的保證金。
商務部網站截圖
《北京商報》援引商務部貿易救濟調查局局長王賀軍介紹,近年來,美國高粱對中國出口數量急劇增長,目前已從2013年的31.7萬噸增加至2017年的475.8萬噸,增長14倍。與此同時,美國高粱對中國出口價格由2013年290美元/噸下降至2017年200美元/噸,下降31%。由此導致中國高粱價格下滑,中國高粱產業受到實質損害。
“初步調查結果顯示,美國高粱對中國市場存在傾銷行為,傾銷幅度高,嚴重沖擊中國國內高粱市場。”王賀軍說。
觀察者網注意到,有關對美進口高粱反傾銷調查始于今年2月。
2月4日,商務部對原產于美國的進口高粱發起反傾銷和反補貼立案調查。除了指責原產于美國的進口高粱存在傾銷外,商務部還表示,上述進口高粱接受了美國政府的補貼。隨后在2月底,商務部貿易救濟調查局發放了高粱反傾銷調查問卷。
商務部稱,本次調查確定的補貼調查期為2016年11月1日至2017年10月31日,產業損害調查期為2013年1月1日至2017年10月31日。
王賀軍表示,根據中國《反傾銷條例》第30條和世貿組織《反傾銷協議》第7.3條規定,在立案60天后,調查機關有權作出初步裁定并采取臨時措施。本案于2018年2月4日立案,4月17日作出初裁,符合中國法律和世貿組織規則。
據了解,反傾銷稅通常由受損害產業有關當事人提出出口國進行傾銷的事實,請求本國政府機構再征。政府機構對該項產品價格狀況及產業受損害的事實與程度進行調查,確認出口國低價傾銷時,即征收反傾銷稅。政府機構認為必要時,在調查期間,還可先對該項商品進口暫時收取相當于稅額的保證金。
同樣針對美國進口高粱實施的反補貼調查目前正在進行。
王賀軍表示,反傾銷和反補貼調查是兩起案件,調查程序和涉案主體都有所不同。如反傾銷調查的是涉案企業價格歧視行為。反補貼則需要調查涉案國所涉補貼的存在、金額和性質。因此這兩起案件雖然涉及同一產品,在同一時間立案,但初裁時間會根據各自調查進度有所不同。調查機關在完成反補貼初步調查結果后會依法依規公布裁定。
中國從美進口高粱僅次于大豆
公開信息顯示,2013年之前,中國高粱進口每年僅幾萬噸。實施玉米臨儲政策后,玉米托市收購價不斷提高,飼料企業為降低成本轉而以高粱替代玉米。自2014年起中國高粱進口大幅攀升,并在2015年時達到1070萬噸。當年中國高粱進口量突破一億噸,進口金額高達29.7億美元。
數據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大數據庫
《農業展望》雜志曾刊發文章稱,自2012年起,中國高粱進口量超過出口量。2014年起,中國一躍成為全球**大高粱進口國,進口量和進口額均占全球的70%以上,進口的大部分是飼用高粱,流向飼料企業。同年,美國超越澳大利亞成為中國高粱*大的進口來源國。
同時,中國也是美國高粱的*大的出口國。
高粱是除大豆外中美貿易額第二大農產品,但是相比于美國出口到中國14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895億元)的大豆價值,高粱在中美貿易間的占比相對很小。
百家號“智研咨詢”指出,2017年中國高粱需求量890萬噸,其中506萬噸來自進口,進口依存度約為57%。其中,進口量的94%來自美國,貿易額約為9.57億美元。如果對自美國進口的高粱加關稅,或者對美國高粱進行“雙反”調查,將推升國內高粱價格。不過,由于有相當一部分高粱被用于釀酒,因而此舉在一定程度上壓縮釀酒行業利潤。
行業機構卓創資訊監測顯示,初裁后美國高粱進口成本從1704元/噸上漲至4623元/噸,上漲2919元/噸,漲幅達到171.3%。而目前內蒙古赤峰東北優質高粱出貨價3000元/噸,美國高粱港口成本是其1.5倍。
國內玉米也受益?
在商務部公布對美高粱實施臨時反傾銷措施后,期貨市場油粕價格**大幅反彈,而在現貨市場,玉米價格也跟漲。
為何玉米價格出現上漲?這與高粱對玉米的替代作用有關。
國家統計局糧食產量公告數據顯示,2017年中國玉米產量為21589萬噸。預計2017/2018年度,我國進口玉米250萬噸。這一進口量不足高粱的進口量1/4。
對于高粱進口量遠高于玉米進口量,《農業展望》曾在2016年的文章提到,前些年中國高粱進口大幅增加與玉米臨時收儲政策有關。后者使得國內玉米價格顯著高于進口高粱價格。
據了解,高粱、大麥、玉米酒糟等為玉米的替代品,而且沒有進口配額限制、關稅很低。因此,備受國內飼料加工商青睞。
中國玉米網曾于2014年報道稱,由于高粱的營養成分與家禽飼料配方中的其它蛋白質來源亦是互補的,營養成分與玉米相近,一般估計為玉米的95%,因此與玉米的價差在5%以上時可以使用。廣東省廣順飼料采購經理介紹:“一般高粱與玉米的比價低于0.95的時候,便可以替代。”
有分析人士指出,玉米的替代品曾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并壓低了國內玉米價格。
然而,隨著國內玉米臨時收儲政策的取消、龐大的玉米庫存和加強對玉米替代品進口的管理,國內玉米價格大幅下降,與進口玉米價格之間的價差大幅縮小,甚至一度低于國外進口玉米價格。價格優勢也令中國玉米出口大幅增加。
據國家發改委制定的《2018年糧食進口關稅配額申領條件和分配原則》,2018 年,中國玉米進口關稅配額量為720萬噸,與前些年一樣。這對于年消耗玉米幾億噸的國內市場來說,顯然有點微不足道。
搜狐號“每日糧油”、“農家大院”均刊文稱,此次商務部對原產于美國的進口高粱有助于消耗國內的玉米,穩定國內玉米價格,利多玉米市場。
另據國家糧油信息中心公布的2018年1月份供需報告預計,2017/2018年度我國玉米年度總消費量為22300萬噸。鑒于玉米的消費量遠多于高粱,但進口量很少,因此,玉米價格漲幅不會很大。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