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棉花市場
進入10月份以來,全國籽棉收購價格沒有出現往年屢見不鮮的高價搶收情況,反而平穩的讓人覺得有些冷清。據e棉倉“送服務、購棉花、新疆行”活動三個小組反饋的情況來看,10月13-24日,新疆手摘棉收購價格在6.8-7.4元/公斤,機采棉6.0-6.2元/公斤。眼下大部分地區的收購價格較9月中下旬的開秤價格下調0.1-0.4元/公斤,僅個別地區由于籽棉上市量、加工量等原因,出現了小幅上漲。
皮棉銷售情況來看,新疆皮棉銷售情況好于內地。目前,新疆“雙28”手摘棉報價152 0173 3840元/噸,機采棉16000-16200元/噸,老客戶采購穩定,沒有老客戶的企業表示銷售壓力大。目前,兵團定價未公布,預售價格在17000元/噸,采購企業不積*;地方皮棉報價基本一致,實際成交中,采購企業對于價格錙銖必較,加工企業利潤微薄。
內地由于近期雨水較多,收購、加工、銷售都受到影響,目前,3129B級皮棉報價15400-15500元/噸,質量較差的報價低于15000元/噸。
儲備棉現貨報價多,有成交,但熱度不高。目前2013年度儲備地產棉報價在14500-14800元/噸(長度27mm、斷裂比28cN/tex),2013年儲備新疆棉報價在15600-15900元/噸(長度28mm、斷裂比27cN/tex)。
從新棉上市進度來看,今年北疆棉花上市較去年提前一周,南疆由于天氣和拾花工不足等原因,有所推遲,總體進度較去年略有增加。截至2017年10月24日,新疆地區加工量總量達137.5萬噸,入庫量107.8萬噸,內地加工量1.79萬噸。根據e棉倉(國家棉花資源監測信息平臺)數據顯示,今年新疆棉質量較去年有不同比例的提高。
期貨市場
近日,因天氣、印度上調MSP,ICE期棉大幅起伏,但并未給鄭棉帶來多大影響,內外期貨市場走勢分化形態上產生了逆轉。對于鄭棉價格走勢,市場人士觀點如下:
觀點一:短期看可能下跌到14600元/噸,主要是現貨成交清淡,外棉持續下跌,國內皮棉銷售價格出現松動,預期后期降價的可能性較大。肖鋒波說,鄭棉現在下跌是市場真實反應,內外棉花差價高達3000元/噸以上,國內棉紗與進口紗的差價也在不斷縮小,印度32支棉紗價格已經比國內低200元/噸以上。
觀點二:2017年四季度棉價低點在14500元/噸,她說當前現貨根本銷不動,加上紡織企業備貨很充足,因此短期看國內供應會非常寬松。此外國外的壓力也很大,由于出口不及預期,后期國外的壓力將會從棉紗倒逼到國內市場,2017年四季度棉價基本沒有上行的動能。
觀點三:未來的內地現貨合理的價格底部在14000元/噸附近,對應期貨盤面考慮倉單升水及新疆基準價的運費,期貨合理的價格會在13000-13500元/噸。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今年在新疆設立交割庫以后,人們原本預期的新疆棉注冊倉單量會快速增加,目前新疆棉花交割庫入庫數量在4萬噸以上,企業參與棉花期貨經營的意愿還是很充足的,倉單整體注冊情況并不盡如人意,行情和規則的掣肘成為制約倉單的主要因素。
**,從今年的新棉收購歷程看,開局收購價均偏高,收購市場各種體制的收購企業定價方式參差不齊,導致成本及利潤不均衡。其次,經濟層面的維穩,使得各投資市場包括期貨市場多數大宗產品以平穩波動為主,現貨經營沒有獲得風險利潤的機會和風險規避的需求,內地棉花交割倉庫預報倉單數量也面臨同樣窘境。再次,在規則設計上,棉花入庫新疆交割倉庫后,如果一個月內不注冊倉單,那么這批棉花就再也不能在新疆和內地交割庫注冊倉單了,而且過了一個月不注冊倉單就要自行出庫。
紡織企業
目前紗線市場銷售情況較好,棉紗價格走勢平穩,高支紗、漂白紗暢銷,紡企訂單充足,基本處于15天以下產品庫存狀態。絕大多數紡織企業以使用儲備棉為主,原料庫存3-4個月,多數紡企將儲備棉備至12月份,約20%紡企將儲備棉備至2018年3月,準備與2018年的儲備棉輪出連接使用。
山東某紡企:新花只是作為配棉使用,并無大規模采購新棉計劃。
河南某紡企:今年是不愁用棉花了,微信群里都是推銷棉花的,到時候隨用隨買。
赴疆采購紡企:企業對棉花質量要求高,以采購高質量的新花為主,現在新疆棉報價在152 0173 3840-16700元/噸,我們要觀察下這兩周棉價會不會下降,但是不能等太久,后面棉花質量會下降,因此我在新疆蹲守,等到價格合適就下單購買。
另多數紡企表示,今年貿易商前期購買了大量儲備棉,眼下在市場上銷售得并不多,預計會在12月以后集中上市,屆時將從貿易商手中購買。
國際棉花
截至2017年10月,2017/18年度全球棉花供需已基本明朗,供大于需的形勢基本確定。根據美國農業部10月份的預測,本年度全球棉花產量2630萬噸,同比增加310萬噸,消費量2570萬噸,增加94萬噸,期末庫存2011萬噸,增加60萬噸。中國以外地區的產量增加272萬噸,明顯高于上年度的210萬噸,全球期末庫存(不含中國)增加256萬噸,是上年度的四倍多。
主要棉花出口國中,美棉產量增加86萬噸,印度產量增加65萬噸,巴西增加18萬噸,澳大利亞增加近18萬噸。正常情況下,美棉產量和出口量的增加幅度相近,而本年度美棉產量增加86萬噸,出口僅增加不到10萬噸。足見在競爭對手供應大增的情況下,美棉出口難度之大。近期,美棉裝運量持續落后,美棉出口要想完成任務依然面臨挑戰。
近一個月來,國內棉價保持相對平穩,國際棉價低位盤整,CNCotton B指數與國際棉花指數(M)的價差始終保持在2000元以上,較前期1000多元的水平明顯擴大。10月下旬以后,隨著新棉收獲進入高潮,市場壓力將進一步增大。從中期看ICE期貨繼續走弱的可能性較大,內外棉價差有進一步拉大的趨勢。在2018年進口配額繼續受限的情況下,內外價差拉大有可能再次為棉紗進口創造條件,抑制剛剛有所起色的國內棉花消費,給國內市場帶來潛在的壓力。
國際紡織
據統計,2016/17年度中國累計進口紗線201.5萬噸,同比減少4.6%,其中越南紗70.4萬噸,同比增加21.87%,占進口總量的34.95%;印度紗37.78萬噸,同比減少26.24%,占進口總量的18.75%。
根據國家棉花市場監測系統的數據,以32S純棉普梳紗為例(下同),2016/17年度中國棉紗價格在21550-23800元/噸區間,年度平均價約23157元/噸,印度棉紗折合人民幣的價格在21438-25749元/噸區間,年度平均價約23489元/噸,較中國棉紗價格倒掛330元/噸左右;2016/17年度越南棉紗折合人民幣價格在21035-24260元/噸區間,年度平均價約23015元/噸,較印度棉紗平均價格低474元/噸,較中國棉紗平均價格低150元/噸左右,出口競爭優勢不言而喻。2017年9月1日至10月18日,印度和越南棉紗價格均有所下調,特別是印度棉紗價格下調幅度較大,中國較印度、越南的棉紗平均價差分別達到330元/噸、500元/噸左右,越南紗的出口競爭優勢依然強勁。
預計2017/18年度,中國對越南紗的進口比例將進一步加大,主要原因是越南出口零關稅的優惠政策以及中國在越南投資建廠越來越多,而印度紗線受棉花原料價格高企,生產成本持續增加等因素導致紗線出口競爭力被削弱。長期來看,在中國棉花進口配額政策不變、全球棉花豐產的大環境下,品質好的高端外紗進入中國市場的優勢很大。
總結
綜合看來,目前國內市場棉花新棉、陳棉、儲備棉現貨供應充足,暫未出現高等級棉花缺口,同種資源的銷售價格基本一致,競爭激烈,銷售以老客戶為主。紡織企業庫存充足且采購資源選擇多,即便新疆運輸出現了一段小插曲,但對紡企用棉影響基本可忽略,批量采購新棉戰線將拉長。市場人士對鄭棉價格低至13000元/噸,高至14600元/噸,整體水平偏低,與目前國內棉紡市場不溫不火的局面一致。
國際市場供過于求,壓力彰顯,美棉簽約情況同比大幅增加,但近期裝運量持續落后,印度因素對市場作用不容忽視,國際棉價低位運行能持續多久還需觀察。一旦ICE期貨價格可以回落并且穩定在63美分/磅之下,進口紗對中國市場的出口會很樂觀,無論是品質好的高端外紗、還是價格低廉的低支外紗,都將有很大優勢進入中國市場。
百檢網專注于為第三方檢測機構以及中小微企業搭建互聯網+檢測電商服務平臺,是一個創新模式的檢驗檢測服務網站。百檢網致力于為企業提供便捷、高效的檢測服務,簡化檢測流程,提升檢測服務效率,利用互聯網+檢測電商,為客戶提供多樣化選擇,從根本上降低檢測成本提升時間效率,打破行業壁壘,打造出行業創新的檢測平臺。
百檢能給您帶來哪些改變?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