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15 來源:互聯網
9 月下旬,七師152 0173 3840 萬畝
“以往的拾花千人‘大會戰’已經看不到了,取而代之的是200 多臺采棉機馳騁棉海的壯觀場景。”七師農業局局長龔智群介紹說,今年,該師百萬余畝棉花全部實現機采。
“以往,團場10 萬畝棉花需要9000 多人大干60 天,而今,20 臺采棉機30 天就能采完。采棉機終結了兵團持續幾十年的人工采棉時代。”一二七團副團長魯光輝說。
建強國家農業機械化推廣基地。黨的十八大以來,兵團持續推進農機裝備、服務組織和作業水平向數量質量效益并重轉型升級,農機業跑出發展“新時速”。“2016 年,兵團農機總動力達到510 萬千瓦,較2012 年增加60 萬千瓦左右,農業綜合機械化率超過90%,居全國前列。”中國工程院院士、新疆農墾科學院研究員陳學庚說。
如一個農機“小世界”,八師一四九團職工邵衛新的院落里滿是大大小小的機車機具。近年,借助國家農機購置補貼政策,邵衛新已擁有大中型拖拉機11 臺,年收入100萬元。
促進農業機械裝備更新換代。僅2016年,兵團就享受國家農機購置補貼資金3.5 億元,近6500 戶職工和農機服務組織受益,直接帶動購機資金5 億元以上,提高了生產能力和效率。
棉花產業是兵團農業經濟的主要支柱,棉花機采水平代表著兵團農機現代化水平。
2014 年,兵團“大型自動化棉花收獲機關鍵技術的開發與示范”項目通過國家科技部驗收,標志著我國采棉機研發自主創新取得重大突破,圓了采棉機國產化之夢。
此后,兵團形成自走式采棉機知識產權體系,取得11 項知識產權,形成產品生產線,推動實現了機采棉面積的大幅增加,2016 年,兵團棉花機采率達72.9%以上,效率效益凸顯。
伴隨著“嗡嗡嗡”的電動機旋轉聲,近日,一臺多旋翼農用植保無人機在二師三十一團二連棉田上盤旋,均勻地噴灑著脫葉劑。“一架無人機相當于60 個勞動力,很受種植戶歡迎。”職工肖代軍說。
走在農機新技術推廣應用前沿,近年,兵團加快引進農機新技術新成果,無人機植保技術迅速推廣,農用飛機增至32 架,衛星導航技術發展迅速,僅2016 年就引進北斗衛星導航儀1418 臺,較往年大幅增加。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