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15 來源:互聯網
自2005年國家全面推廣
為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作用,合理布局棉花加工產能,鞏固棉花質量檢驗體制改革的成果,根據國務院《關于第三批取消中央指定地方實施行政許可事項的決定》(國發〔2017〕7號)和國家質檢總局、國家發改委《關于取消棉花加工資格認定行政許可后加強棉花質量事中事后監管的通知》(國質檢纖聯〔2017〕152 0173 3840號)精神,取消棉花加工資格認定行政許可,加強棉花質量事中事后監管,推進我區棉花產業健康穩定發展,結合我區實際,現提出以下意見:
一、指導思想和主要原則
(一)指導思想
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和自治區第九次黨代會、九屆二次黨委 (擴大)會議精神,認真落實國務院和自治區人民政府關于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的決策部署,以推進棉花產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全面提高棉花質量、促進棉花加工業合理布局、提升棉花產業競爭力為目標,轉變市場監管理念,取消棉花加工資格認定審批事項,強化棉花收購、加工與流通環節事中事后監管,維護棉花市場秩序,提升棉花質量水平,建立與棉花現代產業發展相適應的棉花流通體制,促進我區棉花產業提質增效。
(二)主要原則
市場主導,政府引導。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尊重企業自主決策,促進企業公平競爭和優勝劣汰。轉變政府監管方式,強化事中事后監管,完善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體系。
質量為本,產業提升。落實棉花國家強制性標準及相關技術規范,健全棉花質量標準體系,淘汰落后產能,引導棉花加工企業提升棉花加工質量,適應紡織產業用棉需求。
優化布局,有序發展。通過市場競爭和政策引導,逐步形成與新疆棉花資源分布基本相適應的棉花加工能力布局,推動棉花加工行業有序發展。
多方參與,協同監管。加強部門間統籌協調和通力配合,切實推進 “放管服”工作。充分發揮政府的引導作用、行業組織的自律作用、輿論和社會公眾的監督作用,推進信用體系建設,形成多方齊抓共管、聯合共治的監管格局,提升監管效能,推動市場主體自我約束、誠信經營。
二、重點任務
(一)取消棉花加工資格認定行政許可
1、全面取消棉花加工資格認定行政許可,此前頒發的《棉花加工資格認定證書》停止使用,各地州市不得另行設立棉花加工行業行政許可事項。
2、認真落實GB/T18353《棉花加工企業基本技術條件》的底線要求和國家棉花質量檢驗體制改革的基本要求。自治區質監局、發展改革委等相關部門要結合新疆棉花產業發展實際,依據國家標準、規范,制定《棉花加工企業基本技術條件》(以下簡稱《技術條件》),明確棉花加工企業基本技術要求,指導棉花加工企業提升加工水平、規范質量管理。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境內從事棉花加工的企業必須嚴格執行《技術條件》,并向社會公開承諾,承諾內容在棉包條碼及新疆棉花目標價格改革信息平臺上明示。
3、已取得《棉花加工資格認定證書》的棉花加工企業應按照《技術條件》的要求規范質量管理,優化工藝,提升加工質量。未取得《棉花加工資格認定證書》的現有棉花加工企業和新建的棉花加工企業應向地(州)、市人民政府(行署)申請對符合《技術條件》情況進行驗收。自治區質監局、發展改革委等有關部門要依據國家有關要求研究制定《棉花加工企業驗收管理辦法》(以下簡稱《驗收辦法》)。各地(州)、市人民政府(行署)依據《技術條件》和《驗收辦法》組織對棉花加工企業進行驗收,經驗收合格的,由自治區發展改革委在其官方網站上向社會公示合格企業名單,自治區質監局向已公示的企業發放公證檢驗條形碼。
(二)加強棉花質量管理,嚴格執行棉花加工標準及技術規范
4、各級質監、發展改革委等部門要依據《技術條件》督促棉花加工企業嚴格執行加工設備、人員、檢驗儀器、檢驗室、棉花標準、包裝、企業質量管理、棉包條碼信息管理等基本技術條件,鼓勵棉花加工企業使用符合國家規定的高質量、低成本的條碼信息系統,提高企業質量保證能力水平,確保棉花加工企業基本技術條件符合新疆棉花目標價格改革工作要求。
5、各級質監部門要加強棉花國家強制性標準及《技術條件》的宣貫,加強標準實施的監督檢查,督促棉花加工企業對照質量承諾書,嚴格按照標準要求組織生產,及時幫助企業解決在收購、加工、檢驗、銷售中遇到的技術疑難問題,推動企業全面落實棉花加工各項標準,切實維護新疆棉花質量聲譽。
6、各級政府有關部門要積*鼓勵、引導、推動企業生產大包型棉花,依法查處使用國家明令禁止的棉花加工設備,幫扶企業升級加工設備,提高加工企業信息化、自動化水平,優化加工工藝,提升加工水平。鼓勵企業開展訂單收購,分類分級堆垛、按垛進行加工,從品種選擇到收購加工環節不斷提高棉花質量,提升企業市場競爭力。
7、各級政府有關部門要按照國家棉花檢驗體制改革和深化棉花目標價格改革要求,督促大包型棉花加工企業實施公證檢驗。要進一步完善棉花公證檢驗制度,持續完善以公證檢驗數據為核心、以棉花大數據平臺為基礎、以成包皮棉逐包編碼技術為手段、以棉包自動唰嘜為保障的棉花質量追溯體系,努力提高公證檢驗工作的實效性和可追溯性。要加強部門協調,發揮棉花公證檢驗制度在棉花政策性貸款、防范信貸風險等方面的作用。
(三)加強事中事后監管
8、建立完善常態化日常監督檢查機制。各級質監、工商和發展改革委等部門要將日常監管和重點檢查相結合,通過巡回檢查、抽樣檢查、標識核查等方式,檢查棉花加工企業在棉花收購、加工、銷售環節履行棉花質量義務能力,督促企業落實各項質量責任。
9、加大對棉花質量問題的追溯和違法行為的責任追究力度。各級質監、發展改革委等部門要以棉包條形碼為載體,打破信息孤島,強化部門聯動,對接上下游產業,建立健全棉花質量問題追溯機制,對發現的質量違法行為加大責任追究力度。對以次充好、以假充真等其他嚴重質量違法行為要依法追究棉花經營加工者的責任。
10、建立棉花質量監測和預警機制。各級質監等部門要以公證檢驗質量重量數據、監督檢查信息為基礎,以棉包質量與
(四)加強棉花加工企業誠信體系建設
11、建立分類監管機制。自治區發展改革委、質監局等部門要制定《棉花加工企業誠信經營及信用分級評定管理辦法》,健全棉花加工企業信用分級評價體系,科學評定企業質量信用等級,對企業質量信用等級實施分類監管。各地發展改革和質監部門要加大對棉花加工企業的排查力度,建立企業誠信檔案,對棉花加工企業基本信息、監督檢查、產品質量、銀行信貸、合同履約等方面信用信息的記錄和整合。
12、完善棉花加工企業公示制度,建立 “黑灰名單”。每年新棉上市前,自治區發展改革委、質監局、工商局等部門對符合自治區棉花目標價格改革政策要求的棉花加工企業進行聯合公示。未經聯合公示的棉花加工企業不納入新疆棉花目標價格改革信息平臺,開具的發票不作為兌付棉花目標價格改革補貼的有效票據。同時,根據上年度棉花加工企業的棉花收購經營情況和誠信記錄向社會公布列入“黑灰名單”的棉花加工企業。對嚴重失信及虛開發票、參與操縱“轉圈棉”套取棉花補貼資金和虛打、套打、空打條碼等違法違規的棉花加工企業納入“黑名單”,依規實施聯合懲戒。對違規行為輕微的棉花加工企業納入“灰名單”,加大對企業的日常監控和檢查頻次,督促其限期整改,對拒不接受整改的企業納入“黑名單”。
13、建立健全失信懲戒機制。推動企業信用與政府補貼、銀行貸款、品牌創建等掛鉤,加大對企業的示范**和失信懲戒作用。對列入“黑名單”的棉花加工企業,暫停或取消企業公證檢驗條形碼和參與入庫公檢資格,并在棉花目標價格改革補貼、銀行貸款等方面采取限制或禁入的聯合懲戒,對涉嫌違法犯罪的移交司法機關。充分發揮“信用新疆”網站的窗口功能,做好棉花加工企業信用信息數據、質量評價和行政處罰、聯合懲戒等信息的對外公示,充分發揮社會公眾輿論的監督作用,促進棉花加工企業誠實守信。
三、加強組織實施
14、加強組織協調。各地人民政府作為**責任主體,要加強領導,確保各項措施有序推進、落實到位。要結合各地棉花產業發展實際和棉花資源量,綜合施策,促進棉花加工業合理布局、產業化經營。要加強事中事后監管,及時掌握和研究工作中遇到的新情況、新問題,采取有效措施協調解決。
15、加強履職盡責。各地要嚴格按照《技術條件》和《驗收辦法》組織開展驗收工作,嚴格把關,落實責任,及時上報驗收結果。自治區發展改革委、質監局要加強對本意見落實工作的統籌協調、跟蹤了解和督促檢查,確保各項工作平穩有序。工作中遇到的重大問題要及時報自治區人民政府。
16、加強宣傳引導。各地區、各相關部門要通過多種途徑、采取多種形式加大宣傳力度,重點是《技術條件》和事中事后監管的措施的宣傳解讀,讓棉花產業鏈各方了解掌握政策,營造有利于改革的良好輿論氛圍。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