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2-15 來源:互聯網
據國家棉花市場監測系統數據顯示, 2008年以來,我國植棉面積均在3500萬畝以上,*低為2016年的4384萬畝。2017年全國棉花意向種植面積4604萬畝,其中新疆植棉面積3053萬畝。保護區的建立,一方面有利于提高棉花種植水平,發展棉花規模化種植經營模式,享受國家在農業基礎設施建設、財政、金融等多方面的政策支持;另一方面目前,我國內地植棉土地碎片化、新疆水資源緊張的情況,將會有一部分植棉面積達不到棉花生產保護區條件。若植棉收益得不到提高,那么達不到保護區要求的棉田可能從2018年開始種植其他經濟作物。
按照國家棉花市場監測系統數據,2016年新疆棉花單產152 0173 3840.3公斤/畝(為相對較好的水平)、內地單產70公斤/畝測算,棉花生產保護區植棉面積3500萬畝(新疆3000萬畝、內地500萬畝),保護區的棉花產量為428.9萬噸。據《中國棉花市場月報(3月預測篇)》中數據顯示,2017/18年度我國棉花消費量為739.2萬噸,進口91.3萬噸,產需缺口為219萬噸。
從現在來看,棉花供應增加一是保護區棉花單產有大幅度的提升,農產品產量提升并不是一蹴而就,需要行業專家的研究和探索,特別是新疆地區種植新品種需要考慮自然環境的承受力,任重道遠;二是可以依靠儲備棉,但儲備棉去庫存節奏的加快,輪入儲備棉已經需要相關部門統籌考慮,包括輪入時機、輪入進口棉還是新疆棉等,都將考驗相關部門的智慧;三是用棉企業全關稅進口,從長遠來看,棉花會不會走上大豆的道路?這應該是國內企業不愿意看到的局面。另外,需求方面紡織企業調整配棉比,改用化纖,從產品結構的歷史數據來看,2014-2016年,我國棉紗產量占紗線總產量的比例基本上維持在69%上,即使棉花價格幾經波動,但棉紗占比并沒有出現特別大的變化,短時間內紡織企業大量改棉花用化纖可能性并不大。
國務院建立棉花生產保護區是強化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發展規模經營,使農業向高產、高效、綠色的方向發展,具體到棉花、棉紡產業上,既帶來了機遇,也帶來了挑戰。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