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棉所、國家棉花產業技術體系棉花組于2016年對15個產棉省市區、152 0173 3840個定點縣團場、4658戶定點農戶進行全程跟蹤監測,其中關于種植制度和種植模式以行政村為單位進行調查,并結合大縣進行校正,獲得大量當前*新植棉情況,發布全國棉花栽培監測報告。
????一、栽培技術
????繼續普及促早化技術。全國棉花種植繼續采用“不栽就蓋”和“不蓋就栽”技術。據監測結果(表1),全國育苗移栽(含營養缽育苗和輕簡育苗包括無土基質、穴盤和水浮等)占播種面積的21.5 %,同比(與2015年相比,后同)增0.5個百分點。地膜覆蓋占播種面積的76.7%,減1.2個百分點。大田直播占播種面積的1.8%,增0.7個百分點。其中:栽(育苗移栽)和蓋(地膜覆蓋)之和占面積的98.2%,減0.7個百分點。在地膜覆蓋中,常規地膜覆蓋占36.7%,增3.9個百分點;寬膜覆蓋占39.9%,減1.5個百分點。雙膜棉(育苗移栽加地膜覆蓋)占0.2%,減3.5個百分點。分析表明,常規地膜覆蓋比例和大田直播棉比例的增加揭示棉花生產投入的減少,這與2015年植棉收益減少緊密相關。
????進一步分析,長江仍以育苗移栽為主,占面積的93.6%,增1.6個百分點;常規地膜覆蓋占6.1%,增0.8個百分點。雙膜棉較2015年持平,占0.8%。黃河育苗移栽占6.9%,增0.6個百分點,地膜覆蓋占86.7%,減5.1個百分點,大田直播棉占6.4%,增4.5個百分點。西北地膜覆蓋為****,其中常規地膜覆蓋占23.1%,增19.8個百分點;寬膜覆蓋占76.9%,減3.0個百分點。
????二、產量構成因素
????(一)收獲密度增加
????密度與成鈴數是單產構成的關鍵要素。監測結果顯示(表2),2016年全國棉花收獲密度7168株/畝,增1728株/畝,增31.8%。其中:長江1281株/畝,減40株/畝。黃河3074株/畝,增282株/畝,增10.1%。西北10825株/畝,減29株/畝,減0.3%。這是因為西北內陸的高密度種植引起棉花品質下降,為提高棉花品質,種植密度有所下降。
????(二)單株成鈴增加
????監測結果顯示(表2),2016年全國單株成鈴數14.2個/株,增0.5個/株,增3.6%。三大產區單株成鈴數:長江33.1個/株,減0.2個/株,減0.6%。黃河18.3 個/株,增0.9個,增5.2%。西北6.8 個/株,增0.6個/株,增9.7%。
????(三)單位面積成鈴增加
????由于密度與單株成鈴的增加,單位面積成鈴數101785個/畝,增27257個/畝,增36.6%。
????(四)單產增幅大
????單產增加的主要原因:一是成鈴增加。2016年全國收獲密度增加31.8%,與春季氣候基本正常,播種出苗順利,苗多苗早相關。全國單株成鈴增3.6%,收獲密度與單株成鈴的增加使單位面積成鈴增加36.6%。二是單鈴重增加。2016 年全國主產棉區天氣相對溫和正常。中后期黃河呈秋陽秋暖秋爽特征對棉花*為有利。西北棉區生育期氣候適宜,氣溫略偏低,降水量在中后期明顯增多。
????監測全國皮棉單產增幅17.4%,其產量性狀與中國棉花生長指數115的結果一致。
????三、復種指數和種植模式
????(一)復種指數下降
????復種指數是指全年總收獲面積占耕地面積的百分率。據監測結果(表3),2016年全國棉田復種指數為125%,減11.0個百分點。全國一熟制棉田占播種面積的74.2%,增7.5個百分點,面積4035萬畝。棉田兩熟制占播種面積的23.1%,減7.3個百分點,面積1255萬畝。棉田多熟(三熟、四熟以上)占播種面積的1.6%,減1.3個百分點,面積89萬畝。
????各流域復種指數,長江194%,比2015年增8個百分點。黃河122%,減14個百分點,兩熟棉田面積減少所致。西北99%,減17個百分點,主要是果棉間作,也可見孜然與棉花間作。
????(二)種植模式
????1、復種模式。棉田間作套種模式占棉田兩熟面積的44.1%(表4),面積553.5萬畝。一是麥棉套種(栽)占兩熟面積的15.8%,是江蘇、四川和江西棉區的主要模式,河北邯鄲地區在加快發展,巨野縣仍保留“大套行”模式,但湖北和安徽則大幅減少。二是油菜套種(栽)模式占兩熟面積的0.9%,分布在湖南和江西,其中江西彭澤縣仍保留油菜棉花的雙育苗和雙套栽模式。三是蒜(蔥)套栽棉占兩熟面積的7.7%,集中分布在黃淮平原的濟寧、菏澤和徐州等。四是瓜類與棉花間套作占兩熟面積的3.5%,長江、黃河棉區均有分布。五是菜瓜棉和麥瓜棉占棉田三熟面積的5.0%,長江和黃河均有分布。六是未見肥棉間作模式。
????2、連作復種。棉田連作模式占棉田面積的55.9%,面積701.5萬畝。主要模式:長江油(麥)后棉移直播占74.8%,麥茬移栽棉花占兩熟面積的13.4%,南襄盆地有分布,黃淮平原和華北平原正在積*示范推廣。
????3、間作模式。果棉間作模式占面積的7.3%,面積約89.4萬畝主要分布在南疆,內地黃河、長江也見分布。在新疆大部果樹業已長大,棉田面積在逐步退出。
????四、討論
????我國棉區耕作制度和種植模式仍在變革、分化過程持續了10多年,改套栽(種)為連作形成趨勢和熱點,該模式在前作油菜或小麥收獲后再移栽棉花,節省勞動力,干活省勁,是一種輕型簡化種植模式。然而,自2008年以來,產業技術體系在各地開展連作直播試驗示范,結果指出,籽棉產量大多低于250千克/畝這一閾值水平,同時晚熟問題突出。因此,連作直播需品種、模式和技術的綜合配套,否則兩熟生產力大幅降低。近幾年,早熟棉花品種選育有改進,比如單鈴重增加,衣分率提高,但早熟性改進尚需時間。不過在河北黑龍港一些試驗結果令人鼓舞。(中國農業科學院棉花研究所 毛樹春 雷亞平 李亞兵)
百檢網專注于為第三方檢測機構以及中小微企業搭建互聯網+檢測電商服務平臺,是一個創新模式的檢驗檢測服務網站。百檢網致力于為企業提供便捷、高效的檢測服務,簡化檢測流程,提升檢測服務效率,利用互聯網+檢測電商,為客戶提供多樣化選擇,從根本上降低檢測成本提升時間效率,打破行業壁壘,打造出行業創新的檢測平臺。
百檢能給您帶來哪些改變?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